新余市分宜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市分宜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3题;共96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尴尬(gān)殉职(xùn)人迹罕至(hǎn)
B . 怅然(chàng)诅咒(zòu)花团锦簇(cù)
C . 伶仃(dīng)蹉跎(cuō)废寝忘食(qǐn)
D . 绽放(zhàn)罢黜(chù)混为一谈(hùn)
2. (2分)(2016·孝感) 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A . 啜泣烦躁寒噤穷愁僚倒
B . 媲美脚踝黝黑重蹈覆辙
C . 惘然骄奢桑梓义愤填膺
D . 荒僻褶皱噩耗险象迭生
3. (2分) (2016九上·深圳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 .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D . 本·拉登被击毙当晚,美国民众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4.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B . 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避免浪费。
C . 谁也不会否认,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能使人提高修养。
D . 我们初三同学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面孔。
5. (2分) (2016八下·临泽期中)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__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__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③①②
6. (6分) (2017七下·西华期末)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题目。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
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
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
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
【片段一】中“他”是指________;【片段二】中“他”是指________。
(2)
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
(60 字以内)
7. (11分) (2018八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凭借其丰厚的积累及从容淡定的心态,勇夺冠军。
某杂志社编辑、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抢答,频频出错,心态失衡,只能再次获得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
赛后,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递的闲暇之余,就把随身携带的鉴赏辞典拿出来背诵一两首,迄今为止已积累了几千首诗词。
材料二:经典传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评委们的激赏。
霍尊在接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邀约后,为更好地感悟经典,获取灵感,曾外出采风近一年时间,驻足云山雾海,聆听春雨秋风。
最后,他把自己空灵的歌声,曼妙的古典乐曲合奏音与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员以虚拳叩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
古典文化的“再中国化”、传统诗词的“新瓶旧酒”,让经典再次成为时尚。
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为我们的人生打好底色,请综合两则材料,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8. (8分) (2017九上·南充月考)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
(1)“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2)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的最高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________,________”,这是白居易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7)“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
”
9. (7分) (2017九上·乐清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伊州歌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①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送邢昂处士南游
范仲淹
落落崆峒②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复③ ,万里清风去不孤。
【注释】①荡子:指丈夫。
②崆峒:山名。
③林君复: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两首诗都借“清风”抒情,但所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10. (12分) (2018九上·绍兴开学考) 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1)【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或说处杀虎斩蛟蛟或浮或没
B . 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
C . 竟杀蛟而出杀之而复上船
D . 舟中之人皆得活乡人皆好之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实冀三横唯余其一________
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________
③还反涉江,至于中流________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②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6)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
11. (16分) (2018七下·鄞州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美,一切皆美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
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
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结合文章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①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②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3)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
(4)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2. (21分) (2017七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骄傲的红薯
周海亮
①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
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
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
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飘忽不定。
母亲笑笑,转身,横穿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
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
儿子却不见了。
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
②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
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
③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
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
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生地喜人。
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
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
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
她想,应该叮嘱儿子给姑娘留两个。
④这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轧实,变成光滑的冰面。
家离学校约五公里,雪还在下,
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
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
⑤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
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
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
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
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
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已经流出了血。
⑥司机吓坏了。
他说,我得陪你去医院看看。
母亲笑笑说,没事。
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
⑦在流血?母亲变了表情。
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
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儿子呢?
⑧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
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
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
⑨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
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这样,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
⑩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
⑪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将保温桶递给他,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
男孩说,哦。
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
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
⑫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
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
⑬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她人呢?
⑭司机说,她横穿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
她不敢来见你,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
⑮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
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
它们朴实、土气,甚至丑陋,可是它们香甜、温热,就像老家的乡亲,更像母亲。
⑯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
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
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
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
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
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
⑰男孩没有追上去。
他知道母亲不会也不想让他追上去。
可是他已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
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联系语境,解释第①段划线词语。
飘忽不定:________
(2)文章开篇“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母亲为什么“很少去看她的儿子”?
(3)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品味文中画波浪线句的划线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
②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骄傲的红薯”的含义。
13. (5分) (2017九上·蚌埠期中)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13题;共9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7-1、
8-1、
8-2、
8-3、
8-4、
8-5、
8-6、
8-7、
9-1、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