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1《农业区位的选择》同步教学课件(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地
A小麦:①占地面积大,单位面积 产值低.
河
流
丘陵
D
②产品可远距离运输.
③地形平坦.
B乳牛:①单位面积产值高.
②近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③产品易腐烂变质,近公
平地
路,交通方便.
C花卉和蔬菜:
①单位面积产值高.
②产品易腐烂变质,近城市,运输成本低.
③需水量大,近河流,水源充足.
D果园:山地丘陵适合种植水果,同时可涵养水源,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 条件
影响动 植物生 长发育
气候(热量、光
照、降水、昼夜 温差等)
地形、土壤 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 经济 条件
影响动植 物产量与
质量
劳动力
机械
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 科技及农机具
社会 经济 条件
影响农 产品的
销售
社会 生产活动
经济 是否被允
条件
许
市
交
场
通
政府 政策
保持水土.
案例小结:
1.案例中提到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对不利的自然条 件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一般采取怎样的措施?
降水不稳定,降水与作物生长不匹配; 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 暴雨、低温、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
因地制宜进行局部改造。
说明:自然条件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人类发挥自 身的聪明才智,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改造 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更加适合农业生产。
气温(℃)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降水量(㎜)
15 0 -15 -30
孟买 读图填表
夏季
北京
500 400 300 200 100 0
罗马
冬季
是否适合 水稻生长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光照较弱
高温多雨
适合
温带(亚热带) 高温多雨、光照较弱
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炎热少雨、光照较强
寒冷(温和)干燥 温和多雨、光照较弱
案例小结:
2.案例中提到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各自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交通——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市场——市场范围扩大
——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需求品种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 技术——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加工技术不断发展。
案例小结: 3.在上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中,哪些因素 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夏季适合 冬季不适合
不适合
活动小结:
活动一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说明自然条件由于影响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成为农业 区位选择的因素。
活动二:读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山地
A
丘陵
B
C
D
池塘
E
你能将农业生产活 动安排在图中适当 的位置吗?
A
果园或人工草地
B
农田
C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D
水产养殖
E
经济林和毛竹
活动小结:
活动二说明地形、土壤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同时说明自然条件 影响农业生产管理。
活动三:阅读材料,指出农业景观变迁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了下列变化
1984年 水稻田
1995年 甘蔗地
改革开放政策 放开了农民农 业生产的自主 权;经济繁荣, 市场需求不断 变化。
课堂练习
1.我国内蒙古高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D )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
2.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 造成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平原地区只能发展种植业,山区只能发展畜牧业
2000年 鱼塘
2004年 花卉棚
活动小结:
活动三说明政策和市场对农业生产 影响。同时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 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引导,因此成为 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活动题说明农业区位选择要因地制宜,依据自 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
社会经 济因素
科技因素
但是,越是大规模专业化农业的生产,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等灾害 的损失越大,环地中海时鲜业已有多次惨痛教训。地区之间的农业区位差 异造成竞争态势。西班牙位于法国以下南,气温较高,时鲜业上市较早, 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货物运输更便捷,两国之间的同类产品竞争激 烈。这些问题都要求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在区位的选择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 思考。
B.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这
是改造自然的结果
C.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D.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练习
4.议一议:城镇周 围A-D要发展小麦、 乳牛、花卉和蔬菜、 果园,你建议应该 怎样进行合理布局? 为什么?
河
流
丘陵
D
花卉 小麦
图例
果园 乳牛
交通、市场和自然灾害。
说明:社会经济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农业区位因素也在 不断的变化之中。把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时俱进,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一)概念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 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 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 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地区,这里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具 有典型性。混合农场主要是家庭农场,规规模模大大,,农农业业生生产产的的机机械械化化水水平平很很高高。 农场一般只需要雇佣一两名工人即可完成农事,但是剪羊毛需要雇佣专业剪 羊毛工人完成。农场一般靠近主要公路、便于将农场生产的小麦、羊毛运往 沿海一带。
3.国际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条件,成为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 巨大动力。
4.区域政策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引导人们最终选择了耕牧 结合的混合农业。
5.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措施,保障了混合农业的实施。
农业区 位因素
课堂小结:
在该位置 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 活动的地 理位置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内容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
读一读: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 利亚即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 产地之一,其中羊毛的生产量和出口量世界第一。
① 该段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
——这些对农业区位选择构成 影响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 素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土 壤、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除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 哪些。 农民的资金状况、当地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等对 农民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教版 必修二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Back to school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区位的两层含义
1.指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自然条件为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读图:
④ 人口、港口条件在澳 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 成与发展中发挥了什 么作用?
人口密度低——利于扩大农业生 产规模; 人口密度低——人口少,国内市 场狭小,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 距海港近——便于农产口出口。
读一读:
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地肥沃,小小麦麦——牧牧羊羊区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 。 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地良种美利奴羊。19 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东南部地区农民 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 为耕地。如今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和机械化,小麦出口值已接近羊 毛出口值的半数。
墨累—达令盆地的农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说一说:你能按照自然、社会经济等区位因素勾画出来。
案例小结:
1.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墨累 达令盆地可耕可牧,是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基 础。 2.人口状况(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但也形成国内 市场的制约,导致澳大利亚农业生产面向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对小麦和羊毛的巨大需求,成为澳大利 亚混合农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读图:
② 你能指出图中提示了 哪些区位因素吗?
地形、水源、降水量、气温 等自然因素;人口、港口等 社会经济因素。
③ 简述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的自然条件。
盆地地形——地势低平,便于劳作; 靠近河流——灌溉作物或牧草; 1月气温在20~25℃之间、年降水量 在300~750㎜之间——适合小麦和牧 草生长。
区位因素
气候(光、热、水)、 地形、水源、土壤
市场、交通运输、政 策、劳动力、地价、 资金
冷藏、良种、化肥、 机械等
发展变化 比较稳定
发展变 化较快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的发展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而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 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对水的因素进行季节性调节,改变了 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但是,由于这 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就地销售,花卉不能大量生 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 的步伐,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 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 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 销往欧洲各地。随着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饮食 习惯
活动
活动一:阅读材料,指出水稻的主要习性特点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光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 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 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 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好暖 喜湿 短光照
不同气候类型下部分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热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