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ㅤㅤ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人民是[甲]顶天立地的英雄。
在历史上,重庆简称巴,巴人素材在文学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别具匠心的作品。
而今,重庆人秉承着先人[丙]百折不挠(náo)、奋勇向前的精神,强悍依然。
上sù到今年八月,一系列令人zhì息的劫难——洪水、高温、山火、疫情接zhǒng而至倔(juè)强的重庆人!洪水来袭时的顽强坚守,_________,山火肆虐中的点点微光,_________,汇聚成一道道[丁]锐不可当(dǎng)的钢铁长城。
“重庆人不得虚”“重庆人从不掉链子”,重庆人民永远不得胆怯(qu è)!
(1)文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百折不挠(náo)
B.倔强(juè)
C.锐不可当(dǎng)
D.胆怯(què)
(2)根据上文拼音写汉字。
①上sù
②zhì 息
③接zhǒng 而至
(3)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顶天立地
B.别具匠心
C.百折不挠
D.锐不可当
(4)请仿照文中划线句子补写两个句子。
二、选择题。
2.(3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拨开纷繁杂乱的表象,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②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发现真理、验证未知、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
③这份体验契合了人对真善美
的情感需求。
④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3.(3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D.“看哪……看哪!”这位年轻的妇人低声说着。
4.(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定位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前句运用了扩大的夸张,后句运用了缩小的夸张。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水经注》是一部记载了我国古代主要河流以及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内容的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古代文人喜欢用“居士“为自己取别号。
如白居易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三、古诗文阅读。
5.(9分)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
B.沿溯阻绝溯:上行
C.清荣峻茂荣:光荣
D.属引凄异属:连接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B.素湍绿潭。
C.略无阙处。
D.回清倒影。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体描绘三峡概貌,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二段划线句,正面描写了夏天的三峡江水满溢、水大流急。
C.第三段描绘三峡春冬两季景象,写出了三峡清幽雅致之美。
D.本文的语言,音韵和谐,句式骈散结合
6.(16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鸟雀近人
苏轼
ㅤㅤ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
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③四五,翔集其间。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④,殊不畏人,闾里⑤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⑥之诚,信于异类也。
ㅤㅤ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⑦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
ㅤㅤ[注]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武阳君是封号。
②鷇(kòu),因栖集于桐树而得名。
④驯扰:驯服,驯养。
⑤闾(lú)(zhì):加害。
⑦鸱鸢(chīyuān):鹞鹰和老鹰。
(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3处。
ㅤㅤ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①武阳君恶杀生
②欲免此害也
③皆不得捕取
④殊不畏人
(3)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又有桐花凤四五,翔集其间。
②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4)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7.(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①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②,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ㅤㅤ[注释]①树深:树丛深处。
②青霭:青色的云气。
(1)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其中“① ”点明了前往拜访的时间,其中的“② ”暗示了道士不在道院的情况。
(2)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写之景。
8.(7分)根据原文默写,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晓雾将歇, ;夕阳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②庭下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③蝉则千转不穷,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⑤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⑥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四、名著阅读。
9.(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五、现代文阅读。
10.(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赤水河畔忆丰碑
①汽车沿着遵义至茅台的高速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离古镇愈近愈加兴奋,因为将要一睹其千年风韵。
②古镇深藏在群峰环绕、逶迤绵延中,从深山沟壑里流淌出来的赤水河贯穿全境。
两岸建筑鳞次栉比,窗格镂花,颇有江南园林的风格。
蓝天上,白云飘飘悠悠,或挂在楼间,幽静而悠远。
濮獠部落世居于此,历代濮獠人筑土台、立灯杆,用来祭祀祖先,自古繁华,素有“蜀盐走贵州
③河西岸的朱砂堡郁郁葱葱,山顶矗立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四根巨大的赭红的浪形柱依次错落排列,柱的上部悬嵌着不锈钢球,在万绿丛中特别醒目。
山下赤色丹霞石的精美浮雕,再现了当年四渡赤水情景。
河边庄严肃穆的茅台渡口纪念碑
④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迂回穿插,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谱写了长征史上最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
3月16日凌晨,成功实施了“四渡赤水”的第三渡。
⑤当年架设在这里的浮桥早已不见,如今建起了一座悬索桥,桥栏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红星。
只见河水清澈透明,鲜红的花朵绽满枝头,倒映在赤水河上,把河水染红。
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水的历史画卷。
⑥漫步于1915广场,一只破碎的巨大酒坛,再现了当年中国代表“怒掷酒瓶震国威”的场景。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代表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芳香四溢,经反复品尝,评委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是精选高粱、小麦为原料,取赤水河之水,在这独特的环境里发酵、升华而成。
⑦茅台酒还与红军结下了情缘。
红军抵达茅台镇后,对茅台酒予以保护,并严明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当地的群众送吃的、送穿的、送酒给红军,把红军当做家人一样对待。
由于长途跋涉,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受伤,红军战士就用茅台酒疗伤、擦脚。
茅台酒中蕴含了长征情愫,留下了如酒一般回味悠长的佳话
⑧夜色阑珊,河面的水舞灯光秀高潮迭起。
音乐时而宛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柔美时如岸边的柳条,婀娜多姿、曼妙游离,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
河越发妩媚动人。
⑨此刻,朱砂堡顶,雄伟的纪念塔在灯光的投射下越发通红,熠熠生辉。
滚滚流淌的赤水河浸润着茅台酒香,日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08.10,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离古镇愈近愈兴奋的心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又引出下文。
B.第②段“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是古镇商业繁华、历史悠久的写照。
C.第⑧段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赤水河美丽的夜景,令人神往。
D.文章两处描写四渡赤水纪念塔色彩——“赭红”“通红”,意味深长。
(2)第⑥段插入“怒掷酒瓶震国威”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每一片花瓣恰似红星的一角,与桥上闪闪的红星相互辉映,共同描绘红军将士三渡赤
水的历史画卷。
(赏析句子)
②霓虹闪烁,如梦如幻,赤水河越发妩媚动人。
(赏析加点词)
(4)文章以“日夜吟唱这座永远的丰碑”结尾,从全文看,作者对“这座丰碑”吟唱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1.(1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ㅤㅤ①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
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ㅤㅤ②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
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这副眼镜的镜片一只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这就更怪了。
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没有改变。
他身材相当高大,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
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上路上走着。
ㅤㅤ③金先生教逻辑。
在中学里没有听说有逻辑这门学问,大一的学生对这门课很有兴趣。
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
布:“今天,又有点兴奋。
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
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
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
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说:“Yes!请坐!”
ㅤㅤ④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
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
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获)。
楼上有一间小客厅。
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
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
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
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
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
ㅤㅤ⑤国达游泳淹死了。
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
”这一堂课
ㅤㅤ⑥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
比输了,他再去买。
ㅤㅤ⑦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系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坐定之后,清茶一杯,十分欣赏。
林徽因死后,有一年,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
ㅤㅤ⑧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
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
”金先生已经80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1)作者开篇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你觉得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事件或细节中(至少写出4条)?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ㅤㅤ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领,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3)第⑧段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怎样情感与态度?
六、写作。
12.(60分)写作。
ㅤㅤ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
ㅤㅤ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2)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ㅤㅤ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人民是[甲]顶天立地的英雄。
在历史上,重庆简称巴,巴人素材在文学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别具匠心的作品。
而今,重庆人秉承着先人[丙]百折不挠(náo)、奋勇向前的精神,强悍依然。
上sù到今年八月,一系列令人zhì息的劫难——洪水、高温、山火、疫情接zhǒng而至倔(juè)强的重庆人!洪水来袭时的顽强坚守,_________,山火肆虐中的点点微光,_________,汇聚成一道道[丁]锐不可当(dǎng)的钢铁长城。
“重庆人不得虚”“重庆人从不掉链子”,重庆人民永远不得胆怯(qu è)!
(1)文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A.百折不挠(náo)
B.倔强(juè)
C.锐不可当(dǎng)
D.胆怯(què)
(2)根据上文拼音写汉字。
①上sù 溯
②zhì 窒 息
③接zhǒng 踵 而至
(3)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A.顶天立地
B.别具匠心
C.百折不挠
D.锐不可当
(4)请仿照文中划线句子补写两个句子。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A.正确;
B.有误,“倔强”中的“倔”应读作“jué”;
C.有误,“锐不可当”中的“当”应读作“dāng”;
D.有误,“胆怯”中的“怯”应读作“qiè”。
故选:A。
(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根据字词积累和语境可知,“上sù”写作“上溯”,“zhì息”写作“窒息”,“接zhǒng而至”写作“接踵而至”。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词性、含义和搭配习惯。
ABC.恰当;
D.不恰当,“锐不可当”的意思是“气势旺盛,不可阻挡”,不能用来形容钢铁长城。
故选:D。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
例句是“……的……”的形式,且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与前面“洪水、高温、山火、疫情”相照应,符合语境。
【解答】答案:
(1)A
(2)①溯
②窒
③踵
(3)D
(4)示例:高温炙烤下的守望相助疫情肆虐时的倾情奉献
【点评】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二、选择题。
2.(3分)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拨开纷繁杂乱的表象,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②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发现真理、验证未知、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
③这份体验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
④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第①③④句正确。
第②句有误,语序不当,应将“发现真理、探索自然时的兴奋与满足”改为“探索自然,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
故选:B。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3.(3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D.“看哪……看哪!”这位年轻的妇人低声说着。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定位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三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前句运用了扩大的夸张,后句运用了缩小的夸张。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C.《水经注》是一部记载了我国古代主要河流以及有关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内容的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古代文人喜欢用“居士“为自己取别号。
如白居易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BC.正确。
D.有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甄别。
三、古诗文阅读。
5.(9分)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
B.沿溯阻绝溯:上行
C.清荣峻茂荣:光荣
D.属引凄异属:连接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沿溯阻绝。
B.素湍绿潭。
C.略无阙处。
D.回清倒影。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一段总体描绘三峡概貌,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二段划线句,正面描写了夏天的三峡江水满溢、水大流急。
C.第三段描绘三峡春冬两季景象,写出了三峡清幽雅致之美。
D.本文的语言,音韵和谐,句式骈散结合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BD.正确。
C.有误,句意:水清树荣。
荣,茂盛。
故选:C。
(2)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识。
ABD.无通假字。
C.句意:一点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第二段划线句、水大流急。
故选:B。
答案:
(1)C
(2)C
(3)B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6.(16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鸟雀近人
苏轼
ㅤㅤ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
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③四五,翔集其间。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④,殊不畏人,闾里⑤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⑥之诚,信于异类也。
ㅤㅤ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⑦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
ㅤㅤ[注]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武阳君是封号。
②鷇(kòu),因栖集于桐树而得名。
④驯扰:驯服,驯养。
⑤闾(lú)(zhì):加害。
⑦鸱鸢(chīyuān):鹞鹰和老鹰。
(1)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3处。
ㅤㅤ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①武阳君恶杀生 厌恶
②欲免此害也 将要
③皆不得捕取 都
④殊不畏人 怕
(3)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又有桐花凤四五,翔集其间。
②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4)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
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得到了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的信任。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蛇、鼠等的忧患。
人若不杀鸟雀,(它们)自然就亲近人,将免去这样的忧患。
”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
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
恶:厌恶。
②句意:将免去这样的忧患。
欲:将要。
③句意:都不能捕捉鸟雀。
皆:都。
④句意:而且也不怕人。
畏:怕。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①中重点词语有:又,还;翔,飞翔,飞翔在院子里。
②中重点词语有:则,就;欲,将要,(它们)自然就亲近人。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得到的启示。
梳理语段内容。
从“由是观之,以人甚于蛇,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鼠之类的更凶恶,结合写作背景。
答案:
(1)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2)①厌恶。
②将要。
③都。
④怕。
(3)①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
②人若不杀鸟雀,(它们)自然就亲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