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中如何减小对相邻管线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管施工中如何减小对相邻
管线的影响
作者:李艳
顶管施工中如何减小对相邻管线的影响
【摘要】顶管施工中,当近距离遭遇地下管线时,会对相邻地下管线位移产生影响。
我们要从顶管施工工艺源头开始,做好顶管顶进速度控制措施、纠偏控制措施,妥善处理好顶管与地下管线关系,使管道顺利顶进并且保护好地下管线。
【关健词】顶管地下管线位移控制措施顶进速度纠偏控制
随着社会发展,长庆油田输油管道经过多年建设,地下管线日益增多,在一些频繁区域形成复杂的地下管网。
在新建管线顶管穿越施工过程中,当近距离遭遇地下管线时,施工区域受到限制,顶管施工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土体移动,带动相邻的地下管线产生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相邻管线产生危害。
地层运动对地下管线的影响与顶管轴线和地下管道的位置有关,当管道与开挖方向垂直或平行时,其影响最为显著. 1.工程概况
吴起-定边油房庄输油管道工程吴起段管线中,桩号WD1—18至WD1—19计8m,WD1-43
至WD1—44计10m,WD1—50至WD1—51计10m,三处管线均需穿越油区沥青路。
原设计管道穿越方式为大开挖,但是由于施工区域处于采油三厂、采油六厂油区道路,为避免影响厂区生产将穿越方式设计变更为顶管穿越。
以桩号WD1-18至WD1-19为案例,顶管穿越时将遭遇Φ219、Φ114两根管线,其方位都是与吴起段管线Φ323.9管线并行。
2.地质情况
管道所经区域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区内黄土堆积厚度大,结构疏松,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坡面陡峭,地形破碎。
根据现场勘察描述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管道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可将其分为黄土梁峁、黄土陡坡、黄土崾岘和黄土冲沟四个工程地质区段,地形起伏较大,勘察深度内主要地层岩性:1、新近堆积黄土:粉土,浅黄色,稍湿,稍密,风积成因,含虫孔和植物根孔,表层可见大量植物根系,揭露厚度0。
6—1.2m,岩土工程分级二级。
2、马兰黄土:粉土,褐黄色,稍湿,稍密,风积成因,含虫孔和植物根孔.
3.施工方案具体实施
顶管施工前,通过测量明确穿越位置及与两根管线所属区了解管道的确切埋深.在穿越处测量放线,选择一侧平整一块场地开挖工作坑,另一侧为接收坑。
将液压设备安装就位,安装铁轨,吊装混凝土管,利用液压千斤顶顶推套管,每顶进一定行程,退回顶缸,操作人员进入套管内挖土外运,然后加入顶铁或套管继续顶进,循环作业,直至套管顶至对面接收坑,然后拆除设备,清洁管内余土,进行其他施工.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1)由于地下管线与顶管工作井距离近,且埋深较浅,顶管穿越位置处于老油区,来往车辆很频繁。
为避免车辆的频繁进出对地下管线造成不利影响,在管线上方放置一块钢板。
2)根据图纸顶管穿越管线的路线桩号,依据现场施工环境定出工作井的开挖边界。
3)采用人工开挖工作井,工作井的宽度根据顶管的直径,在顶管下放后两边各留出1m的距离;工作井的深度应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地下管线的位置,顶管上部至路面预留的厚度,顶管的直径,导向轨的高度及基础的厚度。
基坑挖好后,平整、夯实,使坑底土质均匀.接下来的工作依据常规做法是在做好垫层后,再浇筑导向轨混凝土基础和千斤顶支墩,在混凝土凝固并安装好相关设备后再进行施工.但是因此次施工是短距离顶管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工作井施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首先在两边打入钢板桩,在挖好基坑并做好支护后,直接铺设30cm左右厚的碎石层,密实后铺上25mm厚的钢板,用水准仪找平后与两边钢板桩连接加固即可,然后将导轨、千斤顶支架固定在钢板上。
4)采用吊装机吊装钢筋混凝土套管,在吊装地面10cm左右时,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下管时坑内严禁站人,当套管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入坑内工作,套管搁置在导轨上时,技术人员、质量员、安全员应检测中线和标高、坡度及各项工作无误时方可施工。
5)顶进要缓慢循序渐进,要随时掌握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
如有偏差应立即停止顶进,待校正后方可继续顶进。
套管进入土层后,削土人员自上而下分层开挖,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
管顶上部超量不得大于1。
5cm,管前不得超过套管50cm,所挖土方应及时运出管外.顶进时,应防止套管转动,临时停止顶进时,应将套管头的喇叭口全部切入土层。
管道的顶进应连续作业.如套管前方遇到障碍或后支座变形严重和顶铁发生扭曲现象,管位偏差超出规定范围较大且校正无效等,应暂停顶进,并应及时处理。
4.地下管线位移控制措施
如果顶管施工现场控制得非常好,则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会非常小,但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周围的土体会受到千斤顶顶进力、纠偏荷载等作用,使得土体天然静止平衡状态被破坏产生应力发生移动.而土体的移动势必会影响到周边管道,使得相邻的平行地下管线产生移动。
在顶管施工中我们要从顶进速度、纠偏等几方面因素控制地下管线位移。
顶进速度控制措施
顶管与两根地下管线距离相近,两者之间没有场地可供设置连续的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因此,要随时注意顶进速度的控制。
在确保顶管正面变形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不断调整顶进速度,使顶管均衡匀速地穿越.顶进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产生偏差后不易纠正;也不宜过慢,以防出现坍塌。
纠偏控制措施
顶进轴线偏离原来的轴线方向,产生侧向纠偏荷载。
施工中纠偏表现为掘进机对拟偏转方向一侧土体产生挤压,同时在另一侧产生间隙,引起土层位移.顶进轴线偏差引起的纠偏动作会造成较大的地面沉降,故在顶进操作时,仔细分析现存偏差及发展趋势,谨慎纠偏,确保管道偏差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根据三维有限元方法,我们可以知道除上述两点外,地下管线离顶管距离的远近、不同管材、地下管线埋深都对其位移也是有影响的。
离顶管轴线距离对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影响要比竖向位移大;不同管道材料对地下管线引起位移从小到大排序为: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PVC管;钢管埋深在0~6m范围内时,随着钢管埋深的增加,水平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竖向位移随着埋深的增加呈反S型,先增大后减小;在土质不宜进行顶管施工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土质有效地控制地下管线位移.
5。
结束语
顶管施工时遭遇地下管线,我们应从施工方案开始有所更改,使施工更易进行,节约时间和成本。
要保护好地下管线,要从对他位移有所影响的因素着手,做好控制措施.在顶管施工前,要探测清楚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做好施工范围土体勘测,从细节入手,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在顶管施工中,对顶进速度和纠偏做好控制。
参考文献:
[1]王维升,顶管施工的技术管理,非开挖技术,2004,98。
[2]余振翼,魏纲,顶管施工对相邻平行地下管线位移影响因素分析,岩土力学,2004,4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