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投资怡亚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10年大牛股:A股错过了腾讯、错过了阿里,幸好我们还有怡亚通!
自从2007年怡亚通在A股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就饱受市场的争议。

翻看公司的数据,无论是公司提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380深度供应链服务,还是持续的超高杠杆的负债经营,还是利润几乎不增长下不停的再融资,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不看好怡亚通。

然而就在14年,公司三季度预告全年利润3~3.8亿,相比13年增长50~90%,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更是大增119%。

如果你想知道这家奇葩公司在14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请继续读下去,不过我还是先要恭喜你,因为你将有机会和我一起开启这只十倍股的发现之旅!
翻看怡亚通13年年报,115亿的销售收入中,产品整合加广度业务分类合计18亿,几乎没有增长,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剩下的深度业务97亿,相比12年增长接近翻倍!并且14年半年报深度业务已达90亿,已经接近13年全年的业务量!公司13年年报对深度业务的解释为:“2013年,公司对深度380进行了改革部署,提出了“三合行动”战略(即为整合、融合、联合),2013年共完成61家企业的整合落地。

”这是什么狗屁解释啊?!什么380,什么61家落地,什么玩意啊!没关系,咱们一步一步来,先从380开始!
公司主页上对于380业务是这么介绍的: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服务网络覆盖中国一至六线城镇,有效解决企业渠道下沉的成本、人才、运营三大难题,帮助品牌企业高效分销、快速覆盖中国所有终端网点。

在全国380个城市建立直供终端平台,5年内将覆盖超过500万个终端,为品牌商与终端提供全面采购及销售服务。

“还是不知道是干啥的。

”其实只要记住一条:将传统渠道代理商模式转变为平台运营模式。

似乎怡亚通的380就是一个消费品的平台型代理商。

既然380是平台型代理商,下面我们来看看代理商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尽量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处理代理商的业务,就像下图一样。

举个例子,代理商向银行借100万(8%利率),再向品牌商进100万的货,然后卖给商超终端自己赚1%的利润,如果周转率10次,那么100万带来的利润是10%。

代理商赚的就是10%-8%的差价。

所以代理商利润的关键节点:1)渠道利润;2)周转率;3)贷款利率。

现在的大环境,银行贷款难(利率高),渠道利润和周转变慢(电商挤压),传统代理商的日子很难过。

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1)降低资金成本;2)压缩渠道,提高渠道利润率;3)做大流水,提高周转率。

但是,能做到吗?能!卖家电的苏宁曾经做到了,现在的京东,天猫等电商正在这么做,但是对于广大的传统代理商来说,要做到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很困难,因为他们太小,太分散。

所以他们需要找一个带头大哥,怡亚通的380深度业务就是广大传统经销商的带头大哥!
回过头来看380深度业务的那张图,380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经销商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成一个横跨在品牌和终端之间的平台。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1)多品牌同时导入,流水做大了,周转率提升;2)渠道压缩,直接面对终端商超,提高利润率;3)大的强势平台可以充分降低资金成本。

这下明白了吧,以上三点就是380业务这个小不点的大梦想。

他的梦想就是通过不断的整合传统代理商(收购)来一步一步实现的。

我们之前的分析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上的推演,所谓知易行难,真实的商业世界容易整合和改造吗?我的直觉告诉凡是整合的东西需要深入的行业理解和精细的管理控制,肯定不会容易!虽然我不是做代理商的,我也不知道个中微妙。

但是从怡亚通的报表披露的数据,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公司09年提出380构想并开始执行,直到12年,销售收入都没有太大的气色。

四年时间,对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业务,对于迟迟出不来利润导致投资者的质疑,对于再融资失败没有资金注入的尴尬,公司始终坚持380业务的推进。

看来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活。

越是不容易,你坚持下来,做到了,就越难模仿,壁垒就越高!4年时间,没有财务回报,我们仅仅看到了公司的决心。

13年开始,380业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销售收入的增速不断加快。

公司财报数据坚实的透露了一个信息:380业务做了6年,他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并且可复制,收入正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亿元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h
深度业务6 12 31 48 49 97 90
380销售收入18 27 45 约50亿
站在这个时点,我们可以相信380平台已经初具规模,那就是向上他已经掌握了一些品牌商资源,向下他也霸占了一批终端商超,同时平台内部的管控系统也已经成熟。

实际的数据是公司已经和超过60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商品品类超过万种,覆盖终端接近100万个!
13到14年,公司完成了78个代理商的并购,覆盖了23个省份,并购的对象都是区域代理商,通常怡亚通控股60%,代理商参股40%。

平台的整合在全国迅速铺开,代理商把控股权让给了怡亚通,而且是纷纷的!各地代理商都是做流通行业几十年经验的老江湖,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放弃控股权?“商人重利轻离别”,对头,就是利益!让出60%的股权,得到的是比60%多得多的利润!下面我们展开来看。

我们之前提到,380平台希望通过改善利润三节点提升代理商的利润空间。

具体到实施层面是怎么进行的呢?对于代理商的日常经营,无非就是购、销、存、财务四个方面。

购:怡亚通已经是多家世界级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小代理商改用怡亚通的身份采购商品,无论在新品导入、账期和营销活动上面都有巨大的优势。

销:怡亚通在数据和信息系统的优势,帮助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帮助销售的配送更及时。

多品牌的导入做大流水有效摊固定成本支出。

怡亚通的授信担保帮助改善商超终端资金状况,提高资金周转率。

存:怡亚通的库存管理经验帮助提高物流效率。

财务:通过怡亚通集合贷款需求和数据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资金占用情况,降低财务成本。

总结一下:一个代理商以前做1个品牌,合资后怡亚通让他做10个品牌,同时给他上系统和财务支持,改善他的内部管控和财务成本。

销售收入翻了10倍,费用率还降低了,代理商不纷纷倒戈才怪!
说到这里,是不是感觉380业务还像那么回事,但是再往深了一想,代理商平台?京东不就
是干这个事情的吗?别人规模可比你怡亚通大太多了,你能活下去吗?能!而且我预言三年后怡亚通将颠覆京东!不信,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京东(亿元)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Q3
销售收入211 414 693 803
净利润-29 -33 -25 -125
资本支出1.44 4.77 15.15 30.61 41
我们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大家都是消费者,平常逛得最多可能就是超市,最有发言权,现在大卖场,大百货商场受电商冲击大,中小超市占据乡镇,网点多,价格和大卖场有相差,商品也少些,基本不受电商影响。

在沿海城市一个不大的乡镇就会
有三四家中型超市,竞争相当激烈!可不管商品种类,还是价格都相差无几,这就是怡亚通的机会,只要和其中一家合作,另外几家也一定会要求合作,最终受益得还是我们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正品商品,电商的优势也就微乎其微了!那我们只要关心两点,1怡亚通是不是能够做到商品多,价格低,送货快?2别的公司会不会和怡亚通竞争?搞明白了这两点,就别在短期股价上纠缠不清了!
怡亚通给厂商,代理商,终端零售商各讲了一个故事,她对厂商讲,你把商品给我,我用供应链把你的商品以更低的价格,更强的竞争力,送到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厂商信了,于是怡亚通就有了上千品牌,数万商品!她对代理商讲,我有上千品牌,数万商品,你和我合作都给你一级代理,用你的仓储和渠道把它们零差价360度倾销到每一个商超!代理商信了,业绩成倍增长,近200家合作商,每年还有几十家代理商要合作!她对零售商讲,我有上千品牌,数万商品,零差价,正品保证,送货上门,只收配送费,零售商信了,超百万终端合作,每年几十万新增终端合作!他们都信了,我们呢?!
还想说一下,怡亚通的模式门槛很高,关键就是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没有50亿的资金根本无法复制怡亚通的模式,呵呵,要知道怡亚通贷了130亿,账上还有68亿的现金,也许有些散户自己没几万块钱,但是整天谈的都是几百亿的大生意,好像社会上随便一个企业都能都肯拿出上百亿的资金,哈哈,现实社会中能一口气拿出数亿资金的企业屈指可数,况且怡亚通的模式即使复制,也还需要长期时间布局建设,管理经验人才配置,行业客户积累,合作伙伴的收购融合,不是那么简单的,最后再说一下,怡亚通不是电商,不要想当然的拿和乐网跟京东淘宝比,怡亚通的电商只是弥补网上O2c布局,况且只是刚刚开始建设,怡亚通是建立在流通供应链基础上的增值型的金融互联网平台企业,以380平台为基础,以数百个自有物流网点为骨干,以宇商网打通线上线下O20,以和乐网补缺02C,最终以大数据IT技术串起一个互联网服务型商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金融增值平台。

怡亚通的先发优势是已经对众多优质渠道商进行了收购控制,这些资源是稀缺的,无法复制的。

没错,每个城市的优质分销渠道商是有限的,怡亚通每收购一家就少一家,后进者复制的难度就大一圈,分销不好做,垫资多,赚钱少,事情杂,管理难度大,但是一旦掌握零售终端渠道,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娃哈哈能打败达能抢回控制权关键在于掌握终端,加多宝能力压王老吉也是归功渠道,中国特殊的社会二元结构决定城乡发展不平衡,而且中国太大了,东西南北风俗人情完全不同,各省就是一个小国,语言经济社会发展都不同,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区域割据,碎块化,渠道多层化,人力物力浪费,价格虚高,这里有个例子,上海媒体曾多次报道本地蔬菜在田地里5毛收购,三层渠道批发后,终点小菜场4元,
连上海本地这几十公里的物流链都能涨几倍,可见中国渠道的混乱落后无效,无数的跨国巨头在中国自建渠道这上面栽了跟头,铩羽而归,国人一句老话早已概括,强龙难斗地头蛇,真理啊!所以,怡亚通380平台的建立绝对是中国分销历史上的颠覆之作,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革!
我们把380平台,和乐超市,宇商和乐网,供应链等等,都排除在一边。

就单说200家自己控股代理商,全国也找不到第二家。

就是只做批发代理也不止这个价,目标是苏宁的规模和市值。

最近股价低迷,我进行几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呵呵,开玩笑了!就是把我们这里大大小小的超市和批发部逛了一遍,发现一些批发部很闲,发货量不大,特别一些做饮料批发的,淡季很明显,很多批发部代理的品牌和品种非常有限,饮料酒水副食品居多,日化母婴很少,小超市小商店我去了很多家,商品种类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我跟老板们讲我能把他们绝大部分商品价格降15%左右,你猜他们说什么:你不会是骗子吧?呵呵!这不怪他们怀疑,因为现在经营超市毛利润也就20%,房租水电人力成本压力很大。

有人能一下提升15%利润,是不可思议的!我所说的15%是有根据,无论从走访批发商还是我自己进货情况,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某师傅红茶,小超市零售价2.5一瓶,进价2元,大超市零售价2.2左右,推算大超市进价1.8左右,那么保守估计怡亚通去除中间代理商价格在1.2到1.4元左右,也就是加上配送费怡亚通能以1.5元价格把货供给各大中小终端,这就是颠覆性所在。

当然其它日化酒水母婴等甚至能降低20%左右,我就不一一举例了!任何一个再牛的人,让你推销一个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商品,也许跑断脚,也卖不了多少,可把正品多样的大品牌以低15%的价格推销出去,只要不弱智谁都能办到!所以怡亚通130亿快消品营收,只是我们看到的滋滋作响的炸药包的导火线,随时起爆,15年营收应该有300到500亿左右。

怡亚通不会是骗子吧?!嘿嘿!调研很辛苦,谁能帮把和超市老板套近乎的香烟费给报了?
我不是炒股的,我只是参股了一家有近200家控股代理商,能颠覆现有商品流通环节,有创新,有前景的公司而已!嘿嘿!我不炒她,我只是一位想见证她成为一家大大大公司的小小小股东!
最近怡公告最多是给子公司担保贷款,从邻居那得知,给大中型超市铺货垫资是游戏规则,每家代理商都一样,但是呆帐坏帐几乎没有,因为超市对消费者赊账的情况极少,所以回款只是时间问题,没有风险,更不存在资金断裂,那么连续为子公司担保,只能说明业务量巨大。

还有就是从邻居代理经营情况看,她算县市级总代理,也就是大概三级代理,仓储规模,运营能力和出货量已经相当惊人。

如果怡确实控股了近两百家区域龙头代理商,从我走访情况看,基本算确立龙头和垄断地位。

综合来看,可能怡的配送能力不够是导致现在合作超市不多的主要原因,因为怡可能合作代理商只到地级市层面,而每一个地市又比较大,商超众多,配送肯定没有各县乡小代理商方便快捷灵活。

说的罗嗦,大家别怪,总的来说,公司基本面和发展趋势是好的,坚持必有回报,必有厚报!赚大钱的可能只有5%甚至1%的人,就看你我在不在这坚持!
邻居代理牛奶的告诉我,一个乡镇小的酒水饮料批发部一年的销售就有近千万,毛利润7%至8%左右,净利润更低,主要靠量大重,三级代理商销售额七八千万,也有上亿的,但我所举的例子是我所在的沿海城市,其它地方可能会差一些。

那么怡的控股代理商都是一级和二级地区代理龙头,我们保守估计销售额都是亿以上,那么近两百家就是两百亿,这还是和
怡合作以前,现在怡在他们原有的上百品牌几千种商品的基础上增加到上千品牌几万种商品,我们用最保守的推算销售额也要翻五倍,到一千亿,那么现在今年可能是130亿,为什么差这么多呢?实地走访发现,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有的子公司营收未含在今年报告内,二是怡的地级市的子公司配送能力离全面向各县乡村终端铺货的要求达不到,三是铺货垫资的资金不足,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需要连续为子公司担保贷款的原因。

如果这些问题一旦解决,营收就会放量到千亿以上,所以公司现在重中之重不是股价涨跌,也不是和乐网建设,而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定增通过,拿到钱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有了钱就能加紧收购其它地区的龙头优质的渠道代理商,只有把金字塔顶上的稀缺的优质的代理商收购控股才能高枕无忧!我们现在就以控股的200家代理商来说,怡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的代理渠道商了!那她价值是多少呢?我不要和友阿和某云商比,她们之间可比性不强,我觉二级市场里某辉超市和怡的业务差不多,这家公司有几百家超市,市值300多亿,而怡有200家代理商子公司,大家觉得谁更稀缺更牛呢?我觉得怡能甩她几条街,那么怡的市值高估了还是低估了呢?
俗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怡到底值多少钱,是低估还是高估呢?我来分析一下,我们还拿永辉超市做个比较,先声明不是攻击永辉,他也值现在的股价和市值,只是他的业务和怡的380快消品相似,有一定的可比性。

永辉是连锁超市,有多达近500家超市,营收200亿左右,我看了一下他的一份研报,一家英国牛奶投了50亿买进永辉,我想无非是看中了永辉的渠道和终端优势。

现在永辉市值300亿。

我们再来看看怡亚通,我们不提什么和乐网和乐超市宇商网也不提供应链金融什么的。

只拿200家控股代理子公司,和百万终端超市,和永辉比谁的渠道终端优势大呢?一比较大家就明白了,怡的市值起码应该是永辉的几倍,可现在只有120几亿,是公司出问题了吗?不是!昨天中央经济会议提到了用创新的供给方式刺激消费需求,怡的供应链配送商品,去除中间环节,降低商品成本,促进消费,是最符合中央精神和要求的。

怡亚通的成功的意义远超过淘宝京东,电商成就了一部分人,却冲击了实体店,给很多人带去伤害,而怡的模式受到厂商,终端超市和消费者的欢迎,仅对很小一部分中间商有影响,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人受益,大家共赢。

这是一家坚定持有几年可能改变人生命运的好股票,几百家子公司,上百万终端,是全国最大的代理商了,拥有最广渠道,最多终端,业绩增长只能用爆炸这个词形容了。

百万终端今年营收才130亿左右,平均到每家才一万多销售额,弹性和潜力太大了,只要加强配送能力,明年每家终端销售额增加到三万或五万元,营收就有500亿左右了,这还不包括明年新增的子公司和合作终端,当然现在的终端可能90%是小超市和小商店,可能销售量不会太大,但是他们在我们身边最近的地方,有的可能就在我们小区门口,这可是电商龙头求之不得的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最佳方案。

永辉超市的500家终端门店,英国人就投了50亿买入,怡亚通被严重低估了!我们最幸运的是用十几元的股价持有了怡,最不幸的是有人会在十几元把她卖了!希望有远见的朋友和我一起坚守!
又发了担保公告,给宇商融资租赁担保6000万,是要向供应链金融发力的节奏吗?还有给南通子公司担保,我很振奋,说明很快就会和苏州无锡常州的代理商合作,这里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相当巨大,还有昨天的研报也证实了我走访的结论,就是怡整合压缩渠道能节省15%至20%的成本,大家看看永辉超市的年报,净利润只有2%左右,节省15%至20%是什么概念?形象的说,就是终端超市打得头破血流也要和怡合作。

现实经营中大卖场,超市已经举步维艰。

还有就是大家对公司资金链和分公司经营风险的担忧,快消品流通变现能力强,超市对消费者不存在赊账,所以只是资金占用时间问题,呆坏帐极少。

子公司的风险同样不大,因为成为一家代理商的门槛很高,比开超市难太多了,不是谁都开的了的,何况怡控股的一
二级龙头代理商,实力都是很强的。

大家可能对定增对象很期待有大佬合作,我觉得咱们预期值要理性,因为很有可能只是一般机构和投资人,不能期望太高,再说现实中,对合作者来说,怡拥有两百家子公司,上千品牌厂商,超百万终端,自己也是个大佬了!
大家再看一下永辉超市的数据,销售额几百亿,门店三四百家,利润也只有几个亿,而市值是三百亿左右,我可以肯定的说,它的营收增长会很低,只有靠开新店才能提升业绩,而实际经营中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连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巨头也在关店裁人,日子难过。

可是这一切为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也就是说超市和代理商越难经营,就越需要和怡合作。

那么怡的二百家子公司,上百万超市终端PK永辉的几百门店,只有永辉一半的市值,你觉得合理吗?而且怡利润最大潜力并不是快消品销售和配送,而是宇商的供应链金融,一旦380平台规模形成,供应链金融的利润将是快消品利润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到时候就不是和永辉比市值,而是可能向银行看齐。

现在为分公司担保65亿左右,以铺货60天一结账计算,约可以撬动350亿到400亿左右营收,净利润即便只有1.5%,业绩也有5到6亿,随着合作子公司和终端增加,担保金额将达80亿左右,要不了几年,当终端超市习惯了在怡的采购方式,加上怡的价格和其它优势,怡就不会再给他们垫资铺货了,几十上百亿的担保资金将转成供应链贷款,那才叫赚钱!
阿里巴巴和广东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打造农村电商。

与2183的380平台渠道下沉战略不谋而合。

小马哥马不停蹄的到处为菜鸟物流布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与怡的380平台方向不谋而合,阿里资金实力雄厚,虽然怡布局平台抢占了先机,但是被阿里赶超是必然的,怡的优势在于拥有代理商子公司和快消品渠道和终端,目前来看,阿里还没有进入的意图,只是阿里的千县万村计划,到底要以什么方式出现在那里?怡用和乐超市扎根乡镇,是最有生命力的,阿里难道在农村设快递点?不管怎么说,怡真的需要快马加鞭的建设平台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怡有几个有趣的地方,1,她的供应链快消品模式,去除了中间环节,厂商,超市,消费者都欢迎和受益。

2,她也是电商,有和乐网,宇商网(虽然现在还比较弱),可是她不冲击和伤害实体店,和乐网帮助和乐超市提升业绩和销量,宇商网方便终端超市采购,提高效率。

3,她的供应链金融不象互联网金融,她和银行是好朋友,合作伙伴,而不象互联网金融和银行是竞争对手,她把厂商和超市的生产,销售等等数据提供给银行,为他们担保贷款,结果是厂商得到贷款,怡和银行得到了利润,多羸!
越来越多的人懂了怡亚通,有位股友说怡的200家子公司是靠厚脸皮甚至不要脸谈成的,我认为说到点子上了,真是太难了,这是怡的底气所在,最好最根本的家底,再往下谈合作就容易多了,怡有一套合作模式和样板,别人想进来竞争,门都没有!很多家电商和邮政战略合作,大家想想他们看中了邮政什么呢?送货快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遍布全国每一个乡镇网点,这是任何一家物流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中西部等等一些欠发达地区乡镇的快递业务量很少,运营困难。

可是怡亚通的和乐超市三万家乡镇加盟店,基本覆盖全国绝大部分乡镇,是唯一能挑战邮政优势的模式,大家担心别人为什么要加盟和乐呢?和乐有很多优势,最最关键的是价格优势,15%左右的价格优势谁也抵挡不住。

从一场高峰论坛说起……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存在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怡亚通则是致力于用电商的方式做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