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你有怎样的看法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你有怎样的看法作文
这个话题出自【论子路篇】第十八章,原文是这样的: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擦(rang)羊,而子证之。
孔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这段话有两种翻译:
第一种,主流的翻译: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乡里有躬行正直的人,父亲盗窃别人的羊,儿子去指证。
]孔子说,[我乡里的正直之人,行为和这种情况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过失,儿子为父亲隐瞒过失,正直就体现在这种行为中了。
J第二种: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乡里有躬行正直的人,父亲盗窃别人的羊,儿子去指证。
】孔子说,我乡里的正直之人,行为和这种情况不同,父亲替儿子顶包,儿子替父亲顶包,仁义思孝悌等正直品性就体现在这种行为中了。
!
那么,哪种翻译更加合理呢
第一种翻译,将隐字解释为隐瞒,叶公的直和孔子的直都解释为正直,很明显,隐瞒过失是有违仁德的,而且于公义也有违背,这种翻译不合理;而且叶公的直和孔子的直解释一样,都是正直,但孔子说[吾莞之直者异于是,说明叶公的直和孔子的直涵义不同,这样就前自相矛盾,进一步证明第一种翻译不合理。
第二种翻译将隐字解释为顶包,也就是把过失和责任都揽于自己身上,叶公的直解释为正直,孔子的直解释为仁义忠孝悌等儒学提倡的品德,顶包虽然隐瞒了父亲的过失,但儿子承担了责任,并没有违背于公义,这样也就不违背仁德,而且又体现出了忠孝悌的品德,那么孔子的直,其内涵就不止于正直、公义了,还体现了仁、孝、悌、忠的品德。
所以第二种翻译是最合理最可取的。
借鉴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还真就不应该在外人面前随便指出或指证亲友的过失和缺点。
如果我们身上有这种违背了仁义忠孝悌的坏习性,就会导致严重的人际危机,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亲疏程度不同的圈子,比如兄弟亲于亲戚,亲戚亲于朋友,朋友亲于陌生人,如果我们向较生疏的人指出或点评较亲近的人,他的缺点或过失,我们就会失信、失仁、失义、失梯于较亲近的人,然后被疏远,被排挤。
举个例子,我们几个兄弟一起和外人合伙做生意,如果我们经常向合伙人指出其他兄弟的缺点或过失,是不是就会导致自己失信、失仁、失义、失梯于兄弟?然后被他们排挤疏远,严重的还会导致自家兄弟内哄,最后,发现自己只能与外人才能和谐相处。
更麻烦的是,当我们融入了外人的圈子,和外人越发亲密之后,一旦和陌生圈子交往,又会失信、失仁、失义、失梯于陌生圈子,结果又被排挤。
所以说,我们不能向外人指出、指证亲近的人,他的缺点和过失,反而要懂得相互守密,相互维护,私下引导他认识到错误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