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高校对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合集下载

浅谈高校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性作用

浅谈高校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性作用

浅谈高校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作用摘要:高校是创新文化,传承文化和引领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承载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

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一方面,建设和发展文化软实力对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讨论高校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必要性,得出如何实现高校文化建设软实力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校,文化软实力,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高瞻远瞩,意义深刻,充分表明了发展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新的战略着眼点。

高校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之一,因此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性作用。

一、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1、文化与文化软实力定义文化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包括语言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即为文化软实力。

根据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论述,文化软实力的内容包含以下七个主要方面: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认同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感召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一国国际形象被国际舆论的赞赏和认可程度[1]。

2、高校文化软实力定义作为一个学者的社团、科技创新的集中地,高校处于社会发展的中心,承载着知识生产、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

一流的企业,需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国家,需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2]。

因此,在发展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应该积极稳步地发展高等教育,高度重视高校人才的培养,走品牌战略发展之路,努力增强高校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着重关注提升高校软实力。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软实力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软实力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软实力提升2023年,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学校纷纷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软实力提升。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塑造学校的文化形象和特色,营造校园精神氛围,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创新精神。

通过文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学校的软实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校的软实力是指学校所拥有的非物质财富,包括学校的声誉、形象、文化背景等。

这些非物质财富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学校的软实力不仅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品牌价值,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学生的素质提高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新时代,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在国际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文化素养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的培养需要靠学校的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摸索和实践。

但是,通过借鉴和总结成功经验,有可能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

首先,打造学校品牌。

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增强学校的软实力。

品牌建设包括策划和组织各种活动,制定各种宣传资料等,使学校在社会上形成比较鲜明的形象。

其次,培育校园文化。

通过培育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除了规定的行为规范之外,还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人际文化等几大方面。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形成比较有深度和广度的校园文化。

再次,提高师生文化素质。

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师要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文化创新能力。

最后,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手段。

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开拓创新思维。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1. 引言1.1 新时代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

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其拥有的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完善。

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不仅表现在办学水平的提升,更体现在办学理念的创新和实践中。

许多民办高校通过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国际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路径。

他们也致力于打造特色学科、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民办高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内外部协调合作,不断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大学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高校在文化建设、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具备的实力和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是高校吸引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声誉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塑造学校特色和品牌形象的基础,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高校进行内涵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支撑。

只有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和提升文化软实力,高校才能在新时代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高校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民办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 正文2.1 完善文化管理体系完善文化管理体系是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

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措施

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措施

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软实力日益受到重视。

提升学校软实力,既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有效措施。

一、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首要任务是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软实力水平。

学校应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鼓励教师不断创新和进步。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机会参与实际工作的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软实力。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活动。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竞争力。

三、开设国际化交流项目提升学校软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开展国际化交流项目。

学校可以与优质外国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出国留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这些活动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设科研创新平台科研创新是提升学校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当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科研创新,学校将培养出更多的科研人才,为学校的软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推动校企合作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还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优化校园环境和设施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设施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完善各类教学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些举措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七、加强社会服务与责任学校不仅仅要着力培养优秀的人才,还应承担起社会服务和责任。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新时代的民办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要提升大学的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思考和努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类文化、社会伦理、人类行为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对象,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必修的人文课程来引导学生对人类文化的认知,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

学校也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例如文化论坛、学术讲座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强他们的人文修养。

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建设是通过建设学校的文化氛围、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来塑造学校的形象和品牌。

学校要注重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传统文化。

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这是学校的标志和特点,要通过宣传和推广,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学校的传统文化。

学校要积极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艺术展览、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文化名人来校讲座、举办文化演出等,以提升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

优化教学管理也是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

教学管理是大学的基础工作,只有教学管理得当,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校要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

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做到规范管理、严格考核,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民办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以提升大学的文化软实力。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学校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大学文化软实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文将从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角度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作为新兴力量,应当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办学理念的大学文化。

传统的大学文化,包括学术研究、教学实践、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应该在民办高校得到全面的发展。

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声誉民办高校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声誉。

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发展,建立专业特色鲜明、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三、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民办高校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生来校交流和访问,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声誉。

四、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民办高校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师生的身心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营造轻松愉悦、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民办高校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民办高校应该积极挖掘和宣传学校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教育特色,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发展和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民办高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文化软实力还有待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民办高校应当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承载着学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

民办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民办高校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只有校园文化氛围良好,才能有效提升民办高校的大学文化软实力。

民办高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校应当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民办高校也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

民办高校还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民办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要想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需要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理念,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民办高校才能在大学文化软实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提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其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传递给他国的影响力。

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增强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地位。

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产业、文化交流、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提升文化软实力意味着一个国家要通过加强自身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影响力,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为什么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多个重要意义:1.增强国家形象:通过传播优秀的文化产品和符号,可以增强外界对一个国家的认知和印象,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

2.吸引外国游客: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景观,一个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

3.拓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4.增进国际交流: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

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1.注重文化教育: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育系统培养更多的文化从业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对国际文化的了解。

2.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和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创新和创造力。

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3.推广优秀文化产品: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扩大它们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优秀的文化作品,可以进行翻译、出版、巡回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4.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展览、交流活动等,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成功案例: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提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国在近年来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中国大力发展了文化产业,支持和培育了一批富有创造力的文化企业。

中国的电影、音乐、动漫等创意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国外观众和粉丝的关注。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了文化交流与合作。

提升应用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应用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策略
i a o cp t n lc n e t ,r fr n n o a e t ln ut ain mo e ,o e o e a d,sr n t e u l i o s e o a d i n v t a e t l v t d s n t t r h m c i o h h n t gh n p bi t e c y,rmod te e l h
er”

r aii g t e “ i — n d v l p n fs d n s olg sa d u i e i e d s c a c n my e lzn h w n wi ” e e o me t t e t ,c l e n n v r t sa o ile o o . o u e si n
n l ,Olo e h d,iss utrl n tu t nw ihc risfr ad c n oa o al y i n a n n it lua s c o hc ar w r o n tt n,pa t e a v c d mo e e ua c o c r i e o i rc c d a e d m c - i n d
21 0 2年 3月 来自第 1 1卷 第 1期
河北科技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H b i oma U iesyo Sine& T cn l y Sca Si cs e e N r l nvri f cec t eh o g ( oi e e) o l n c
M虬 2 2 01 Vo . 1 No 1 11 .
关键 词 : 人才培养 ; 软实力 ; 应用性本科高校 中图分 类号 :4 2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1 2 1 ) 1— o3一 4 17 7 9 ( 02 0 0 8 o

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

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

第18卷第2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Vol.18No 22019年3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Mar.2019收稿日期:2018-12-15基金项目:南阳市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 ꎬ项目编号:16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基础教育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ꎬ项目编号:2017 ̄JSJYZD ̄036ꎮ作者简介:朱荣萍(1989 ㊀)ꎬ女ꎬ河南省南阳市人ꎬ助教ꎬ硕士ꎬ主要从事外语教学㊁应用语言学研究ꎮ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朱荣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与国际教育系ꎬ河南南阳473000)㊀㊀摘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ꎬ关于南阳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也不在少数ꎬ但从运用当地高校的优势这一视角切入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ꎮ把高校作为切入口ꎬ发挥高校优势ꎬ传承发展本土文化ꎬ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ꎬ是切合实际的ꎮ运用地方高校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策略途径主要有:利用高校科研平台ꎬ引领南阳文化发展ꎻ改进高校学科设置ꎬ开设南阳文化课程ꎻ改革高校教学ꎬ培养南阳文化人才ꎻ拓展高校对外合作ꎬ融入南阳文化元素等ꎮ关键词:地方高校ꎻ文化软实力ꎻ策略途径ꎻ问卷调查中图分类号:G64ꎻG0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6132(2019)02-0053-05㊀㊀一㊁南阳文化软实力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内涵是我国学者在约瑟夫 奈的软实力理论基础之上ꎬ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学说逐渐发展而来ꎮ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ꎬ其重要性日益增强ꎬ引起众多学者的探索和诠释ꎮ具体而言ꎬ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㊁核心价值观㊁社会制度㊁外交政策等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和对外产生的国际影响力[1-5]ꎮ(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我们党始终重视文化的建设和发展ꎬ从党的十七大提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到十八大明确 建设文化强国 ꎬ再到十九大强调要 坚定文化自信 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ꎮ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ꎬ指出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ꎬ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 [6]ꎮ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强了内部凝聚力和对外亲和力ꎬ而这些对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ꎬ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ꎮ [7]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地方文化软实力的综合呈现ꎬ做好地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ꎮ(二)南阳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与发展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之地ꎬ南阳历史悠久ꎬ文化底蕴深厚ꎬ兼具南方文化的钟灵毓秀和北方文化的博大厚重ꎮ作为汉光武帝刘秀的 潜龙之地 腾飞之地 ꎬ南阳素有 南都帝乡 之称ꎬ是圣贤名人的聚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集地ꎬ古有 智圣 诸葛亮㊁ 科圣 张衡㊁ 医圣 张仲景㊁ 商圣 范蠡等ꎬ今有二月河㊁周大新等作家以及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创造出彩人生的张玉滚同志ꎮ作为汉文化的载体ꎬ南阳汉画艺术源远流长ꎬ不仅包括汉画像石㊁汉画像砖ꎬ还包括帛㊁壁画㊁青铜艺术㊁木雕㊁陶俑等艺术形式ꎮ冯其庸先生曾高度赞扬道: 汉画是敦煌前的敦煌ꎬ原汁原味的中华民族艺术ꎮ [8]作为豫剧的发源地之一ꎬ南阳素有戏剧之乡和曲艺之乡的美誉ꎻ作为丝绸之路的起源地ꎬ南阳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ꎬ张骞出使西域充实了南阳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ꎻ作为医学圣地ꎬ医圣仲景文化已经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ꎬ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ꎻ南阳独山玉ꎬ素有 东方翡翠 之称ꎬ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ꎬ南阳形成了以独山玉矿㊁玉器厂㊁玉雕湾为主的玉文化ꎻ作为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主办城市ꎬ南阳以 月季为媒㊁文化为魂㊁交流合作㊁绿色发展 为宗旨ꎬ弘扬月季文化ꎬ展示旅游城市新形象ꎬ开发旅游新领域ꎬ打造文化软实力ꎬ建设世界月季名城[9]ꎮ南阳丰富的本土文化精神以多样的文化产业为载体ꎬ发展传承并日益蓬勃繁荣ꎮ㊀㊀二㊁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可行性与重要性㊀㊀南阳作为中原文化的腹地ꎬ历史源远流长ꎬ文化内涵丰富深邃ꎬ文化底蕴深厚博大ꎮ地方高校是传承创新地区文化的载体ꎬ应发挥其优势ꎬ在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承担起使命和责任ꎮ首先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大量的人才力量来传承发展ꎬ发扬和创新ꎮ地方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核心部门ꎬ是人力资源聚集地ꎬ其优秀的人才储备ꎬ前沿的科研理念和重要的对外影响力ꎬ都为当地文化软实力提升提供各种可能性ꎮ其次ꎬ地方高校的师生大多是当地人ꎬ对自己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ꎬ对当地文化更加熟知ꎬ了解更加透彻ꎮ作为本土文化的培养人和传承人ꎬ高校师生对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肩负着强烈而光荣的使命感和勇于承担的责任与义务ꎮ最后ꎬ两者相互作用ꎬ相互促进ꎮ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ꎬ地方文化是高校特色发展的有力指南ꎮ它不仅有助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构建ꎬ并且有助于加强各学科和各专业的内涵建设ꎮ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高校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ꎬ推动高校向更高的平台发展ꎮ总之ꎬ把高校作为切入口ꎬ发挥高校优势ꎬ传承发展本土文化ꎬ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ꎬ是切合实际的ꎬ具有重大意义的措施ꎮ㊀㊀三㊁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途径㊀㊀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需要各方面的合力ꎬ南阳当地高校作为人才科研聚集地ꎬ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ꎬ自觉为当地文化的提升担起责任ꎮ下边从教学科研㊁人才培养㊁学科设置和对外合作四方面探讨如何将南阳文化渗透其中ꎬ从而有效地传播发扬本土文化ꎬ进而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ꎮ(一)利用高校科研平台ꎬ引领南阳文化发展地方文化的蓬勃发展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前提ꎬ而文化的发展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研究ꎮ研究和开发文化资源既需要完善的科研平台又需要专业的高素质人才ꎬ只有两者相辅相成ꎬ才能保证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ꎬ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和体现ꎮ除了政府专门设立的研究部门ꎬ高校也是一个理想的研究基地ꎮ高校的科研条件整体比较完善ꎬ高校教师都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ꎬ经历过相对专业的科研理念指导和比较先进科学的科研方法训练ꎬ整体科研基础比较牢固ꎮ因此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科研平台ꎬ通过提倡对当地文化的研究ꎬ调动教师们对文化研究的积极性和使命感ꎬ最终为南阳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ꎮ目前ꎬ本地重要的四所高校中ꎬ如南阳师范学院ꎬ已有一些专门的本土文化研究基地ꎬ并取得一些显著成果ꎬ但南阳提升文化软实力ꎬ需要所有高校的通力合作ꎬ通过与每个高校的本身特点相结合ꎬ建立全方位系统完善的科研基地ꎬ增强高校教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研究的积极性ꎬ寻找本土文化与自己科研领域可能的相关性ꎬ从而使这些科研领域更具地方特色ꎬ更有应用价值ꎮ(二)改进高校课程设置ꎬ开设南阳文化课程高校的学科设置可以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ꎬ开设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特色课程ꎬ通过地方课程的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建设ꎬ突出地方高校的办452019年第2期朱荣萍: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学特色ꎮ首先ꎬ开设一些新的与地域特色紧密联系的课程ꎮ如ꎬ南阳历史文化特色课程(南阳汉文化)㊁地方音乐艺术特色课程(南阳特色戏曲)㊁地方民间艺术特色课程(南阳玉雕)㊁地方导游业务特色课程(月季展)等ꎮ其次ꎬ尝试与已有课程相结合ꎬ开发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专业ꎮ高校的一些艺术专业课程ꎬ可以就地取材ꎬ在大众艺术专业的基础之上ꎬ融合当地的文化艺术元素ꎬ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ꎮ如ꎬ高校大多都开设有中国文化课ꎬ可以在宏观的中国文化内容里融入微观的本土特色文化介绍ꎮ最后ꎬ根据当地经济需求和文化需要ꎬ重新调整课程设置体系ꎮ在保证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之上ꎬ加大地方特色课程的开设比例ꎬ同时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发ꎮ这些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课程和专业ꎬ一方面能够突出地方高校的特色ꎬ促进高校的发展ꎻ另一方面ꎬ地方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服务地方ꎬ培养适合地方经济㊁文化发展的特色人才ꎬ通过这些课程专业的学习ꎬ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ꎬ从而更好地为当地服务ꎮ研发本土化的地方教材或者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融入当地文化的各个方面ꎬ如ꎬ南阳的医学文化㊁玉文化㊁古典文学㊁音乐㊁美术等ꎮ国家鼓励高校自主特色发展ꎬ支持校本教材的研发ꎮ教学和课程设置要以教材为依托ꎬ校本教材的内容是本土文化融入教学的一种重要渠道ꎮ高校教师研发具有当地特色文化校本教材的过程ꎬ是对本土文化的再思考㊁再总结㊁再提炼㊁再应用ꎬ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ꎮ另外ꎬ校本教材灵活性高㊁针对性强ꎬ更能高效地传承保护和提升发展本土文化ꎮ(三)改革高校教学ꎬ培养南阳文化人才文化的代代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人才去实施㊁去践行ꎬ因此ꎬ提升文化软实力ꎬ人才的培养是关键ꎮ只有人人知文化㊁懂文化㊁传文化ꎬ文化的发展才能绵延不断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才成为可能ꎮ高校作为理想的人才培养基地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和输出人才资源ꎬ进而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ꎮ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ꎮ这种模式同样也是一种高效的文化提升方式ꎮ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入与当地文化相关的知识ꎬ不仅有利于丰富课堂知识ꎬ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ꎮ以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外语教学为例ꎬ虽然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侧重于语言背后的文化教育ꎬ但所涉及的内容多是外来文化ꎬ地方文化教育尚未被重视ꎬ导致地方文化的英语表达大多处于空白状态ꎮ许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非常熟知ꎬ崇尚庆祝西方文化的节日ꎬ却对自己本地的文化节日视而不见ꎮ学生的当地文化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正确引导ꎮ例如ꎬ教师可以尝试在体现文化差异的环节中插入与本土文化的内容做比较ꎬ体现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内涵的差异ꎬ在对比中既学习到外来文化又加深了对本地文化的认知ꎮ在高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ꎬ可以增加具有南阳文化特色的实践活动ꎮ可以多开展主题性的文化活动ꎬ例如邀请文化专家来校进行有关本土文化的讲座和座谈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武侯祠参观ꎬ参观后鼓励学生抒写对三国文化茅庐故事的感想ꎻ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或者自主组织文化项目活动ꎬ到当地文化圣地收集各种资料ꎬ以视频㊁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形成项目报告ꎮ另外ꎬ学校可以与本地文化宣传的政府部门合作ꎬ让学生在市里举办的各种文化节中以志愿者参与其中ꎬ在工作中感受南阳文化的魅力ꎬ从思想和行动中得到提升ꎬ从而增强文化意识ꎮ(四)拓展高校对外合作ꎬ融入南阳文化元素高校有很多对外合作项目ꎬ合作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外来精华的吸收和借鉴ꎬ也是当地文化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ꎮ因此ꎬ在对外合作中ꎬ高校应积极传播当地文化ꎬ使当地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得到提升ꎬ从而增强南阳文化的软实力ꎮ南阳的几所高校一般都有一些与海外学校合作的项目ꎬ这些都是本土文化对外宣传的良好时机和可行渠道ꎮ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路线和发展特点ꎬ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ꎬ针对国外学生ꎬ开设一些简单实用的本土文化课程并配备双语教师授课ꎬ使这些留学生在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ꎮ另外ꎬ可以根据留学生的情况ꎬ举办一些校内或者校外的本土文化活动ꎬ通过信息化工具将个人对南阳文化的所见㊁所闻㊁所感㊁所知传播出去ꎮ学校鼓励留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ꎬ学习传统工艺ꎬ如玉雕㊁中医按摩针灸55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等ꎬ既能习得一门技术㊁又能体验到南阳的人文气息ꎬ感受到南阳的人文情怀ꎮ㊀㊀四㊁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实证分析㊀㊀地方高校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播媒介㊁科研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培养的理想摇篮ꎬ对提高当地文化软实力既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又有明显优势ꎬ地方高校应通过理论对策的实际应用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ꎮ高校师生是传播发展和提升本土文化软实力的主体ꎬ所有这些策略的实施离不开师生的实际参与ꎮ为了调查这些对策的可接受度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ꎬ对南阳4所高校的400名师生进行问卷调查ꎮ调查内容共分三部分:一是高校师生对南阳文化的了解现状ꎻ二是高校师生对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相关对策的支持度ꎻ三是高校师生对参与策略应用的意愿度ꎮ调查过程中ꎬ问卷被随机发放给师生ꎬ师生现场应答ꎬ而后立即回收ꎮ每个高校发放100份问卷ꎬ回收100份问卷ꎮ按照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ꎬ每个题目的回答采用 A㊁B㊁C㊁D㊁E 5等级选项ꎬ分别对应1分㊁2分㊁3分㊁4分㊁5分ꎮ调查结果分析如下ꎮ(一)高校师生对南阳文化的了解现状通过高校媒介来制定和实施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应对策略ꎬ前提是需要对当前高校师生关于南阳文化的了解现状有所调查ꎮ表1显示ꎬ高校师生对月季文化的了解(题目4)高于平均值ꎬ介于 了解一点 和 了解很多 之间ꎬ相比之下ꎬ对其他几种南阳特色文化(题目1ꎬ2ꎬ3ꎬ5)的了解都低于平均值ꎬ说明不太了解ꎮ通过数据调查发现ꎬ地方高校的师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较少ꎬ状况不容乐观ꎬ这更加说明了运用高校媒介来提高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ꎮ(二)高校师生对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相关对策的支持度通过高校平台ꎬ从教学科研㊁人才培养㊁学科设置和对外合作四个方面着手ꎬ采取一系列的相应措施ꎮ这些对策方法是否能够顺利实施需要高校师生对其进行评估ꎮ表2显示ꎬ绝大部分师生对这些对策持支持立场ꎬ认为这些措施是必要的(题目9)ꎬ而且能够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题目10)ꎮ表1㊀高校师生对南阳文化的了解现状题目均值平均值1.对仲景中医文化的了解2.58752.对玉雕文化的了解2.80003.对戏曲文化的了解2.78502.87294.对月季文化的了解3.22005.对汉文化的了解2.78256.对南阳文化的了解3.0625表2㊀高校师生对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相关对策的支持度题目均值平均值1.是否支持文化基地建设4.13502.是否支持文化与科研相结合4.12503.是否支持编写特色文化教材4.14254.是否支持开设有南阳文化的选修课4.19755.是否增加南阳文化特色课程比例4.01006.是否支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4.08254.20057.是否支持开展以南阳文化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4.26008.是否支持海外留学生了解南阳本土文化4.24509.2~8题中的措施是否必要4.280010.2~9题是否能促进南阳文化软实力4.285011.是否支持其他策略4.4425(三)高校师生对参与策略应用的意愿度尽管根据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ꎬ高校师生对这些对应策略没有反对意见ꎬ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甚至部分人持非常支持的态度ꎮ但这些策略的实施成效和所产生的作用强度与师生们的积极配合和参与热情息息相关ꎮ调查结果显示(表3)ꎬ绝大部分师生愿意参与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ꎬ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题目4)ꎮ高校师生比较强烈的参与度为应对策略的顺利展开和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ꎮ表3㊀高校师生对参与策略应用的意愿度题目均值平均值1.是否愿意学习南阳文化4.22752.是否愿意参加与南阳文化相关的活动4.13253.是否愿意配合以上举措4.11004.12554.是否愿意承担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义务4.10755.是否愿意担当南阳文化传承者4.0500综上所述ꎬ高校师生对南阳丰富的各类文化652019年第2期朱荣萍:运用地方高校优势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并非全部熟知ꎬ现状不容忽视ꎮ但他们对本研究中提出的各种对策方法表示支持ꎬ并且也愿意积极参与具体的实施之中ꎬ这既肯定了本研究应用的可行性又为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策略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基础和保障ꎮ㊀㊀五㊁小结本研究以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与意义为前提ꎬ以南阳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和已有相关研究为基础ꎬ以提升南阳文化软实力为目的ꎬ尝试从高校优势这一角度切入ꎬ分别从教学科研㊁人才培养㊁学科设置和对外合作四个方面探索各种可能的策略方案ꎮ为了验证这一研究应用的可行性ꎬ对地方高校师生展开实地问卷调查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ꎬ可以看出当地高校师生对南阳文化的了解现状虽不容乐观ꎬ但对各种策略的实施呈现较高的支持度与参与度ꎮ本研究虽能够证明这些策略途径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ꎬ但后期的实践应用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ꎮ另外ꎬ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方法很多ꎬ本研究选取高校这一角度ꎬ后续研究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ꎬ从而提出更丰富而切实有效的研究策略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约瑟夫 奈.软实力:权力ꎬ从硬实力到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ꎬ2013:13.[2]沈壮海.软文化真实力 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08:20.[3]沈壮海.吸引力㊁影响力㊁文化软实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ꎬ2014:15.[4]贾旭东.中国文化软实力:共赢㊁贡献与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ꎬ2008-05-08.[5]刘晓玲.文化软实力提升浅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ꎬ2009:191.[6]张国祚.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思路[J].红旗文稿ꎬ2014(20):22-25.[7]冯留建ꎬ王炳林.实现中国梦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ꎬ2014(5):74-79.[8]赵长根ꎬ岳晓丽ꎬ吕超.汉文化在南阳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与展示[EB/OL].(2018-05-17)[2018-12-15].http://w.01ny.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2&id=784.html.[9]王新会.文化ꎬ南阳的城市符号[EB/OL].(2014-03-07)[2018-12-15].http://hnny.wenming.cn/wmcj/201403/t20140307_1052023.html.StudyontheCountermeasuresofImprovingNanyangCulturalSoftPowerviatheAdvantagesofLocalCollegesZHURongping(DepartmentofAppliedForeignLanguagesꎬHenanPolytechnicInstituteꎬNanyangHenan473000ꎬChina)㊀㊀Abstract:Thepromotionofculturalsoftpowerhasbecomeanimportantpartin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so ̄ciety.NanyangꎬasanimportanthinterlandoftheCentralPlainscultureꎬthereareanumberofresearchesonthesoftpoweroflo ̄calcultureꎬbuttherearenotmanyrelatedresearchesfromtheperspectiveofusingtheadvantagesoflocalcollegesoruniversi ̄ties.Itispracticaltotakecollegesanduniversitiesastheentrypointsbygivingfullplaytotheiradvantagestoinheritanddeveloplocalcultureandtoenhanceculturalsoftpower.ThestrategicapproachestoimprovethesoftpowerofNanyangculturethroughlo ̄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asfollows:MakinguseofthescientificresearchplatformstoleadthedevelopmentofNanyangcultureꎻImprovingthedisciplinesett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offeringNanyangculturecoursesꎻReformingteachingsystemtocultivatelocalculturaltalentsꎻExpandingforeigncooperationandintegratingNanyangculturalelements.Keywords: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ꎻculturalsoftpowerꎻstrategiesꎻquestionnaire[责任编辑:赵㊀茜]75。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

文化学研究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张雅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特色属性明显,应夯实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基础,依托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建设,扎牢 发展的藩篱。

本文分析了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及现状,从培育先进文化精神,打造学校品牌、构筑 “软环境”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新时期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的 。

关键词:地方技能型大学文化软实力现状提升路径引言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元素,对于高 校而言,文化软实力同样是构筑发展、凝聚核心竞争力的重 要基础。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在深化改革发展的进程中 面临创新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以文化软实力涵养、带动 和重塑发展,成为新时期地方技能型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 在需求。

从实际来看,地方技能型大学的文化软实力,面临 “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文化 力、力和聚力的,不于高校的发展。

为,以新的发展 ,立足新 的发展 ,深化文化软实力设,为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成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方向。

本文足文化软实力的研,就如何深化文化软实力设,如 。

1.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1.1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 向新的发展 ,向大 。

地方高校在高 中的显,特别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更加强调内涵建设,以“特”,夯实“技能”。

,地方技型高水平大学在学特、方,需要 文化软实力设,为特 学注人活力,为 成 。

兰前,地方高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内涵建设的推 进,高校的文化 涵 ,于 高 、展发展方向 重要的 ;,地方技型高水平大学 力于“技能”教育特色,“特色+品牌+就”的内涵建设,地高学校的力。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就 是 涵元素进 合,发 。

,方高校要 :发展 ,文化软实力 设,创 的,为“提质、”发展 动力。

1.2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提升困境的反思与解构

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提升困境的反思与解构

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提升困境的反思与解构作者:戴仁卿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7期摘要: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绝不仅仅是培养方式的转变,更应该体现为“大学精神”的培养。

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于“大学精神”的培养,体现为以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奉献精神为代表的“软实力”的提升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将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为前提,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将“提升自身软实力”与“服务社会经济”进行整合,实现应用技术型高校真正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困境;反思;解构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在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突出表现为部分地方的本科院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形成与发展充分表明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已经清醒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方式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纠偏,由片面强调理论教学转向注重实践教学,重拾对“手”的教育,重回教育的本真。

因此政府、社会、高校应采取一定的举措,切实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软实力”,才能真正的服务社会,实现应用技术型高校应有的社会价值。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的内涵解读(一)应用技术型高校“软实力”的内涵所谓“软实力”,原属于一个国际政治术语,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是通过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对他人的“强制力”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的一种能力,是一种无形存在的实力要素。

在我国,“软实力”的思想主要反映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之中,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弱柔胜强”。

“尚柔”智慧与倡导“软实力”思想,实质皆为崇尚柔性力量。

高校“软实力”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治学理念、学科特色、校风学风、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当今,应用型大学也能发挥教育的特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重点发展的
大学规模。

其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历史上就存在一些书院文化的基因,有
一个“能才共享,能仁共和”的海洋精神。

然而,在当下,应用型大学的书院文化内容和
形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充实书院文化内涵开始成为当代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本科教育人文
素养教学和拓展教育中一个难点性问题。

首先,应用型大学要加强对应用型书院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大学书院
文化尤其要完成当前社会所需,做到以“直接性、试验性、连续性”为基本特征,重视利
用自然和社会资源,把握自身发展步伐和辐射范围。

要实现品牌性,在文化引领中培养学
生的学术水平提高,同时要重视人才培养、信仰和实践的互动和协调。

其次,大学要建立现代课程体系,突出书院文化的中心思想,开发全员参与应用型学
术文化活动。

重视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力、兴趣爱好及独立研究能力,重视以实践
引领本科生获得全面发展,重视丰富多样校园文化活动及表现形式的价值体系。

此外,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体系,丰富书院文化开拓新内容,激发师生创新潜能。

强化校园文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与科研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突出应用型大学软实力建设。

综上所述,加强应用型大学书院文化建设,促进人文素养教学和拓展教育,构建崇尚
德智义蓝,实施全员参与应用型学术文化活动,以及注重发挥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的优势,有助于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实现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功能,实现更大的发展前景。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1. 引言1.1 重视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应用型大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软实力的建设则是应用型大学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关键。

软实力不仅包括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硬实力因素,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校文化、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学术氛围等方面的软性素质。

重视软实力建设对于应用型大学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软实力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学校的名誉度和竞争力,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型大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而这正是软实力所要涵盖的内容。

只有通过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重视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注重软实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通过建设书院文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水平,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1.2 书院文化对软实力的作用书院文化是大学软实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书院文化作为大学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氛围的载体,对于提升大学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书院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书院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将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书院文化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学术创新和学术合作。

师生之间在书院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出更多的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

建设和传承书院文化是提升大学软实力的关键之一。

通过加强对书院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大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应用型大学群体中的竞争地位。

2. 正文2.1 书院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书院文化是应用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作为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推动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而在当今社会中,软实力成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已成为当前大学发展的热门话题。

一、应用型大学软实力的重要性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软实力不仅包括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更包括学校的文化内涵、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学生素质等方方面面。

而这些软实力的积累又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建设。

应用型大学要想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则需要注重文化建设,通过塑造自己独特的书院文化来提升软实力。

二、书院文化的内涵和意义书院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创新,是中国大学的传统之一。

书院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学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师生情感的共鸣和互动交流等。

书院文化给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意义。

书院文化的建设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书院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学术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和互动交流。

书院文化也可以形成学术、人文和艺术氛围,打造学习、工作、生活的幸福校园。

三、应用型大学建设书院文化的策略和措施为了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建设书院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用型大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措施:1. 引进相关政策和规划。

学校可以依托国家政策,制定相关规划,将书院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确保书院文化建设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

2. 建立书院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学校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书院文化的研究,找到符合学校实际的书院文化内涵,并将之融入学校的发展当中。

借助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独特的书院文化特色。

3. 强化书院文化的教育和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生活动,引导师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书院文化,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和品格的一部分。

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高校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策略,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在当今社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念。

其次,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应当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交流和创新。

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高校可以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提升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吸引优秀的学者和青年才俊进入校园,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再者,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为高校提供了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机会。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扶持社会公益项目等方式,高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推动学校与社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探索1. 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特点和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比如举办音乐会、戏剧演出、文学讲座等,邀请知名的艺术家和学者来校讲座、举办工作坊,为学生提供艺术鉴赏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比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演讲、电子展览等活动,拓宽传播的范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 建设特色文化项目高校需要发掘并培育本校的特色文化项目,以显示学校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这些特色项目可以基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或者是学校的学科特长等。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应用型大学由于其注重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和社会的青睐。

与此我们也不可忽视应用型大学软实力的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文化建设的不足。

如何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建设中,应用型大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为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他们将来将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术上,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大学应该开设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应用型大学的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培养。

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应用型大学应该注重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和艺术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应用型大学在建设书院文化方面,还需要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关系,还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

应用型大学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建设书院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应用型大学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培养,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推进中国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

什么是书院文化?狭义上,书院文化是中国封建时期大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而广义上,则是具有书院精神与书院气质特征的人文文化。

这种人文文化具有自我凝聚力、内在包容力、外向引领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

应用型大学的老师应该具有书院精神,即“教为育人”的理念。

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道德言行、学术著作等方面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书院文化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应用型大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讲座、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书院文化还可以推动学术融合与创新发展。

应用型大学需要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跨界融合和创新。

学校可以成立学术交流平台,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和实验室,资助多学科的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发展平台,推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

此外,书院文化还可以为应用型大学提供外向引领力。

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应用型大学需要积极发挥书院文化的特点,推广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学术理念,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师生和合作机构合作交流。

学校可以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国际学术期刊,开展国际交流项目,提供国际化的课程,打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总之,应用型大学要建设书院文化,要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综合能力,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

建设书院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提升自身软实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建设书院文化。

书院文化是一种高度精神化的文化,将学习、研究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

建设书院文化有助于提升应用型大学的软实力,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应用型大学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但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卓越人才。

书院文化注重人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这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在书院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卓越人才。

二、打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自由和创新应用型大学有时会受到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的束缚,会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不能真正实现学术自由和创新。

而书院文化注重学术自由和创新,强调学术研究和思想创新,打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具创造性,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进步。

三、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大学形象和声誉现在,大学的声誉和形象已经成为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书院文化是塑造大学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书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品牌优势,建设好的书院文化能够成为大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大学的品牌价值和声誉。

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领袖人才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门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需要掌握专业技能就可以了。

书院文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体力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培养,使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领袖人才。

总之,建设书院文化是提升应用型大学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加强人文教育、打造学术氛围、塑造文化品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领袖人才,在全面提升大学软实力的同时,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研 究” 阶段 性成 果 ( 编号 : 1 4 2 4 0 0 4 1 1 1 7 1 )
作 者简 介 : 崔艳 霞( 1 9 8 0 - ) , 女, 河 南职业技 术 学院基 础部 讲师 , 硕士, 研 究 方向为 英语 语 言 学及 英语教 学。
河南教育 ( 高教 ) l 7
2 0 1 5 年第 8期 总第 1 2 4期 教育视点
些要求和政策的指引下 ,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开始 了向 转型后的地方本科院校 。应该高度重视 和有效保 护 ,
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之路 。 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为应用 不断整理 、 学 习和传承 , 并 积极致 力于打造具有 核心
技术 大学 , 既是贯彻落实《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竞争力的区域文化品牌和特色区域文化。 展规划纲要 》 , 也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迫切需要 , 更要
新 型文化 , 进而引领社会文化 。 如此 , 才能不断培育出 认为 , 高校需要 明确“ 培养什 么样 的人 ” 和“ 如何培养
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有创 新意识 的高 人” .即深入思考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和人才培养体 系 素质人才 , 进 而提升区域 民众 整体文化 素质 , 树立 良 构建两大问题 。 转型后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正视
好的区域形象。
自身办学的特殊性 。 有效分析 自身办学实力 、 地方就
3 . 产学研结合

高校转型发展理念
价值共 同体 、 思想共同体 、 文化共同体 的地位与 《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决定 》 提 同体 、
出, 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的沟通 , 为学生多样 尊严 。 守护住优秀 区域传统文化亦 十分重要 。 河南有 化选 择 、 多路径成才搭建 “ 立交桥 ” , 职业教育不再是 着丰富 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 诸如炎 黄文化 、 民间舞 “ 断头教育 ” , 打通“ 人人 皆可成才” 的上升通道 。 在这 蹈猩猩怪 、 民间乐器艺术吹歌等 。 对此 , 有相关专业的
家的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
科院校不仅要继 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 还要能够
二、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对 区域文化软 借鉴和传播先进 的外来文化 , 创造和培育引领时代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6 -1 9
基 金项 目: 河 南省科 技 厅 2 0 1 4 年 软科 学研 究计 划项 目“ 区域 文化 软 实力视 域 下的应 用技 术 型本科 院校 学生人 文素 养培
的 应用技 术型 地 方本科 高校 对河 南 区域 文化 软 实力的提 升作 用 。
关键 词 : 地 方本科 高校 ; 区域 文化 ; 软 实 ; 提 升作 用
区域文化软实力 。 是软实力和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 实力 的提 升作 用 延伸概念 , 它在区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 。以无形
应用技术型高校能够成为“ 人 民群众满 意的教育” , 能 义等不 良的文化倾 向, 坚定不移地守护大学 的精神家
够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 积极致力 园. 营造 良好思想舆论氛 围 。 做好 自身校 园文化 建设
于提升 区域文化软实力 ,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 国 至关重要 。 创新是大学文化 的精髓 , 转型后的地方本
教育视 点
2 0 1 5 年第 8期 总第 1 2 4 期
论应 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高校对 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崔艳 霞
( 河 南职业技 术 学院 基 础部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6 )

要: 地 方的 发展 离不开 高等教 育的人 才 支撑 。 从 文化 传承 、 文化 建设 、 产学研 结 合 三方 面展 开论 述 , 可 以揭 示 转型后
和有形 的态势 , 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创新发展的持续动
1 . 文化传承 徐显明教授认为 ,引领文化功能实现得如何 , 不
力, 成为促进 区域乃至 国家综合实力 和核心竞争力提 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 , 也决定着大学对 国家和
升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量 。 影 响区域文化软实力 的主 民族大学第 四功能的拓展 , 为高等教育建设提 出了更
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
人 的作用 。 转型后 的地方本科 院校 , 有其优越 的条件
高校转 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高等教育 由精 和独特 的地位 , 有着多年 的地方办学经验 , 独特 的校
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 。 随着社会经济 的 训及文化底蕴 。 但是也有许多不足 。 生源的质量 在逐
快速发展 ,社会对大学 的要求也 随之发生了变化 。 需 年降低 , 人文素养状况堪忧 , 从 文化知识 到身 t l , 健 康
转型地方高校应该把握住这次机遇 , 根据地方经济发 及思想道德都亟待提高 。 因此 , 加 强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展 的需要和人 民群众的需求进行转型 . 力争转型后 的 值体系教育 . 坚持和弘扬追求真理 , 抵制庸俗 功利主
要因素有 以下五个 : 优秀区域传统文化 、 核心价值观 、 高 的要求。 大学不仅要具有与原职能相适应 的创新的 国家 和省级政府战略保 障的影响 、 区域经济实力 的影 能力 , 更要有与新 职能相适应的“ 守成 能力 ” , 因为文
响、 人才资源的影响。

化的传承需要忠诚式的坚守 , 尤其是要守护住大学的 精神 , 守护大学作为道德共 同体 、 学术共 同体 、 知识共
融入 地方 . 服务地方 , 建设成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 . 文化建设 大学要担负起 引领文化 的社会责任 , 首先必须加
大学文化既可 以有改善人 、 发展 的应用 型大学 。 转型后 的地方高校 , 要义不容辞地承 强 自身 的文化建设 。 担起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 ,把学校和地方绑在一起 , 人、 塑造人 的作用 , 又可 以产生压抑人 、 扭 曲人 、 扼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