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探讨修身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大学》探讨修身之道
论文关键词:《大学》修身人格修养
关于人格修养的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周易》。

《周易》提出了君子的自强人格。

《周易》特别提出了修养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如何进行人格修养的则是《大学》。

《大学》将一整套人格修养理论浓缩在一两千字里。

千百年来,《大学》一直是文人士子的必读之书,即便到了现代,《大学》仍被编入教科书,由此可见《大学》的深刻影响。

何谓修身?简言之,就是修养一己之德性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

从本质上讲是对人格的修养。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由此可见人格修养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也,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大学》,汲其精华,提别是其中对人格的修养,提升自我,是很有必要的。

《大学》是一部儒家经典,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思想,这一入世思想在《大学》中有充分的体现。

《大学》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无数文人士子的人生奋斗目标。

这一世界观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伟大的理想。

树立远大理想,是每一个有识之士,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的第一道坎。

《大学》经一章中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只有知道了所应达境界才能志向坚定。

人生的路很长,就像跑马拉松一样。

如果不确立目标,很容
易在向前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只有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最就成就一事业。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在年轻时就树立了以天下己任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正是儿时伟大的人生理想,促使了他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断奋发,最终取得伟大成就。

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力做鸿鹄,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现实人生价值。

当然光是有伟大理想是远远不够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修其身。

由此可见要想实现伟大的人生目标,第一步,还是修身。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好的品行,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悲观,失望,颓废,在社会中蔓延。

激烈的竞争,金钱主义,物质主义正渗透着社会各个层面。

这些错误的观念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多追求物质享受,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有些大学生自身的经济状况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甚至在社会上寻求包养。

《大学》中提出的心思端正,要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对我们修身有重要教育意义。

心正,意诚,我们就能时刻提醒自己抵御消极不健康的思想和不良行为,通过人身修养,大学生可以避免浑浑噩噩,就可以积极进取,
使自己不因挫折而失意悲观,不因得志而骄傲自满。

从而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伟大目标。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要重义轻利。

要想修养成君子一样德行,就必须重义轻利。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更注重利益。

正如伊壁鸠鲁索所言:“利益是我们唯一的推动力。

”自人类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就开始资本的积累和掠夺。

在经济危机中,贫困的下层人民买不起食物,而资本家有充足的食物,但为维持物价,资本家竟然倾倒牛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每一个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

”利益不仅成为了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成为了人类全部行为的最主要的动力。

“是否有用”和“趋利避害”,成为了人们衡量和选择事物、行为和关系的唯一标准。

人不仅不再是价值衡量的标准和终极目标,而且人本身的价值也由市场来衡量。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实际,精于计算,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金钱主义、物质主义。

这种物质主义严重扭曲了我们的人格。

《大学》提出重义轻利的价值挂。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种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如今正在被国人抛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很多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价值观也传入国内。

通过学习《大学》可以唤醒人们已经快要遗忘了的古代先贤所提倡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念。

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如何处理好人与财,
人与物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防止被金钱所左右甚至奴役。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

食之者寡,为之中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

要想拥有君子般的操守,就要用重义轻利的价值观约束自己。

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的人格修养的人,才能砥砺人格,有效地抵御金钱主义,物质主义,合理调节自己的心态,不因利欲而熏心。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大学》中还告诉我们修养品格还要注意相处之道。

与人交往,只有诚实公正、真心实意,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可见与人交往,诚信是首要的。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诚信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抛弃。

我们可以看见,路边的乞丐,很多都是假的。

路上拾到钱包,本来很好心的等待物种,结果等来的确实无辜被告上法庭。

路边碰到老人跌倒,你可曾想到,那也是一个陷阱?那些生活中坑蒙拐骗的事那更是多得不胜其数。

我们的社会已经失去了诚信。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是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毋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

毋以交与右。

”《大学》不仅教育我们要以诚待人还要宽恕待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中国有句老话,”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能撑船。

“唐太宗因为有阔达的胸襟,有了唐朝的开元盛世。

纣王听信谗言,最终灭亡。

我们要宽恕别人,以德报怨,与人为善。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除了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理想,如何与人相处,还告诉我们要自省。

要格物致知。

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言欲尽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要切己,就是要身体力行。

明白空的道理,不去切身体会,一样是得不到自身修养的提升的。

现在一些大学生,口头大话一大堆,说的一个样,做的时候就有事另外一个样。

知道是远远不够的,要切实付诸行动。

切己,首先就是要内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庄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大学》中提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缺少什么。

自己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

要正视愤怒,恐惧,喜好,忧患等情绪。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惋,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人格的修养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专心修养,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要每天进行反省。

《大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千字,严格说来就是一篇论文,但这短短的几千字,却几乎涵盖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做人处事,提高修养的法则。

读《大学》,胜读杂书万卷。

《大学》提供的人格修养之道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中庸》岳麓书局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