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引言
影像学表现
1. 脑梗死
CT表现:早期CT表现为低密度区,24小时后进一步明显,呈高密度区,周围可见水肿带。

梗死灶以中动脉系统分布为主,常位于大脑半球的供血区,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

MRI表现: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T2WI上呈现为高信号区。

DWI序列是检测脑梗死最敏感的方法,梗死灶呈高信号区,
ADC(DWADC)呈低信号区。

2. 脑缺氧性损伤
CT表现:早期CT无特异性,晚期CT可见脑沟裂增宽,脑室扩大,白质变薄,脑组织萎缩。

MRI表现:T1WI上白质可见高信号,T2WI上呈现为低信号,DWI无病灶信号改变。

脑缺氧性损伤一般以脑皮质梗死和白质病变为主。

3. 脑水肿
CT表现:脑水肿时脑组织密度下降,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变浅,灰质核和白质界线模糊。

MRI表现:T2WI上呈现为高信号,T1WI上信号相对正常,脑动脉造影可见脑血管显影不清。

诊断要点
1. 结合临床表现,患者是否存在缺血缺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 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可进行脑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

3. 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为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多发生于供血区域。

4. 脑缺氧性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为脑沟裂增宽、脑室扩大、白质变薄等。

5. 脑水肿的影像学特点为脑组织密度下降、脑室系统扩大等。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资料,结合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进行综合评价,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