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体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 P a O 2 ˌ N N N S a O 2 ˌ N N N C O a x 2m ʏ/ N ˌ N N C a O 2 ˌ ˌ A-V 氧差 ˌ/ N ˌ ʏ ˌ 低张性 血液性 循环性 组织性
方法 . 更进一步 , 我 们 采 取 部 分 换 位 教 学, 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将一个知识 点 完 整 复 述 出 来 , 能 准 确 复 述 出 来, 学生 一定是理解且记住 了 ; 若 能 更 进 一 步, 再将其言简意赅地表 述出来 , 说明总结 分 析 能 力 同 时 也 提 升 了 . 学 生 讲 完 , 同学 若能听懂了 , 受益的是两个人 , 讲的学 生 一 定 更 有 自 信 了 , 听 的学生也理解了知识点 . 这是一种主 动 的 吸 收 ㊁ 过滤后的吸 收, 吸收的是精髓 ㊁ 精 华, 这 种 学 习 的 过 程, 也是对知识进行 重构 ㊁ 成为知识的主人 ㊁ 学习的主体的过程 . 因此, 总 结 和 分 析 能 力 及 内 化 的 能 力 非 常 重 要, 借助这 种思维引导 , 让学生 体 验 对 比 总 结 的 乐 趣 和 优 势 , 节约学习 时间和精力而且能 事 半 功 倍 . 在 引 导 中 同 时 强 调 注 重 个 体 学习风格特点 , 建议 学 生 摸 索 自 己 更 适 应 的 学 习 模 式 , 构建 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 , 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 . 三 ㊁分析案例时 整体性 观念难以建立 病理生理学是承接基础课程和临床 课 程 的 桥 梁 , 因此在 学习中要特 别 强 调 整 体 性 , 但学习中又是分具体章节学习 的, 在案例分析中 , 经常发现学生的思 维 局 限 性 , 一个完整的 案例很少有能全面分析的 . 在教学中我们通 过 以 下 几 种 途 径 来 强 化 学 生 的 整 体 性 观念 : 逐步引导 : 从第一 节 课 谈 及 局 部 和 整 体 的 关 系 , 引起 1. 学生注意 , 如课本上提到糖尿病患者 局 部 皮 肤 瘙 痒 ㊁ 溃烂, 是 全身性血糖持续升 高 的 毒 性 反 应 . 到 水 电 解 质 过 渡 到 酸 碱 失衡章节的课前问题 试述频繁呕吐引 起 低 钾 血 症 的 机 理 , 答案 ( ) 胃液 中 含 K+ 丰 富 , 频 繁 呕 吐 必 然 导 致 K+ 大 量 丢 1 - ( ) 失; 胃液中 HC 大量丢失 , 均可导致 2 l浓度很高 , H+ 和 C l 代谢性碱中毒 . 在碱 中 毒 时 , 细 胞 内 H+ 向 细 胞 外 转 移 , 而 细胞外 K+ 则向细胞内转移 ; 同时肾小管排 H+ 减少而泌 K+ ( ) 增加 ; 大量 胃 液 丢 失 可 致 E 刺激醛固酮分泌增 3 C F 减 少, 多, 后者能促进肾小管排钾增多 . 逐步建立各章节内容的整体性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水钠代谢中高渗性脱水在 补 水 2. 补钠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当补钾 , 高渗性脱 水 的 主 要 失 液 部 位 是细胞内液 , 钾主要 存 在 于 细 胞 内 液 , 借此把钠钾代谢联系 在一起 . 结合实际生活 : 在案例教学中选用贴近学生日常 生 活 3. 的案例 , 鼓励学生在 分 析 中 注 重 整 体 性 , 增强学生兴趣和主 动性 . 总之, 病 理 生 理 学 是 一 门 实 践 性 很 高 的 课 程, 在学习中 提倡用全局 ㊁ 动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 提倡课堂与网络㊁ 局部 与整体 ㊁ 经验与科学 ㊁ 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 , 我们在教学中用以 上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促进了课程知识 点 的 掌 握 , 同时学生 也热切地反映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参考文献 : [ ] ] 杨耀防 .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及其 发 展 浅 析 [ 西北 1 J . ( ) : 医学教育 , 1 9 9 3, 1 1 1 4 1-4 3. 作者简介 : 师海蓉 , 湖北省武汉市 , 江汉大学医学院 .
因 此, ㊀㊀ 病理生理学是 一 门 理 论 性 和 逻 辑 性 很 强 的 课 程 ,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 特 别 注 重 学 习 方 法 . 教 学 中 结 合 三 个 年 级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 总结分析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共 性 的 误区及改进方法 : 一 ㊁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前 期 课 程 大 部 分 需 要 学 生 记 忆 , 很多学生 误以为学医就是死 记 硬 背 ,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习到 病理生理学时 , 还延续了惯性思维 ; 部分学生则是平时忙于社 团活动或其他 事 务 , 选 择 在 考 试 前 背 题 库 等.这 样 的 结 果 一 是考试成绩不高 , 二是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 在学习中容易形 成恶性循环 . 为改 变 这 种 情 况 ,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中都强调 理解基础上记忆 , 如单纯性酸碱失衡的试卷分析表明名词解 释几个年级的得分率都不高 , 究其原因 , 绝大部分学生是死记 硬背了 , 在考试时因为没有理解确切机制 , 经常容易答错或把 几个概念混淆 . 鉴于此 , 我们在研习时提出三个问题 : ①p H 公式是什么 ? 尤其是分子和分母分别 是 什 么 ? 从 数学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 ②p H 正常能说明没有酸 碱 失 衡 吗 ? 分别是哪几种 情 况 ? ③ 单 纯 性 酸 碱 失 衡 的 4 个 概 念 的 关键词是什么 ? 共同点又是什么 ? - 其实这三个问题 都 和 公 式 有 关 , 分 子 上 HC 是代谢 O 3 性因素 , 分母上是 H2C 从数学角 O3 或 P a C O 2 是呼 吸 性 因 素 , 度 在分子和分母分别对 p H 的影响是正变和反变且 p H 取决 于二者的比值 . 在此 基 础 上 直 接 切 入 到 单 纯 性 酸 碱 失 衡 的 概念 , 此时 , 只需要结合定义理解 4 个概 念 的 共 同 关 键 词 原 发性 , 进一步 纠 可 以 理 解 p H 正常的第二种情况代偿性的 酸碱失衡 . 解释清楚这三个问题 , 后续 学 生 分 析 血 气 指 标 的 变化就变得 异 常 简 单 , 而且更进一步理解了各项指标的意 义 . 再进一步结合实际再引入案例分 析 : 代谢性酸中毒为什 么不能快速补碱 ? 既是对知识点的再 理 解 , 也是结合临床实 际的应用及对机制的理解 . 通过这样的学习 ,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减轻很多 . 二 ㊁疏于做总结分析对比 , 增加学习时间和精力 缺氧章节的四种类型的缺氧 , 几个血 氧 指 标 的 变 化 课 堂 基本都可以理解 , 学生 觉 得 难 度 不 大, 但过一段时间再来回 顾, 比 如 阶 段 性 测 试 某 患 者 血 氧 检 查 结 果 是: 血 P a O 2正 常, 氧容量正常 , 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 动脉 血 氧 饱 和 度 正 常 , 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 ʏ , 其缺氧类型为 组织性缺氧 ㊀B. 血 液 性 缺 氧 ㊀C. 循 环 性 缺 氧 ㊀D. A. 低张性缺氧 ㊀E. 以上都不是 表 1㊀ 各型缺氧的教学体会
师海蓉
分析三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 我们在教学探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进行了经验总结 . 关键词 : 病理生理学 ; 教学方法 ; 总结 ; 整体性 摘㊀要: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课程 , 其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要 特 别 注 重 学 习 方 法 . 总 结
������������������������������������������������������������������������������������������������������������������������������������������������������������������������������������������������������������������������������������������������������������������������������������������������������������ ������
方法 . 更进一步 , 我 们 采 取 部 分 换 位 教 学, 鼓励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将一个知识 点 完 整 复 述 出 来 , 能 准 确 复 述 出 来, 学生 一定是理解且记住 了 ; 若 能 更 进 一 步, 再将其言简意赅地表 述出来 , 说明总结 分 析 能 力 同 时 也 提 升 了 . 学 生 讲 完 , 同学 若能听懂了 , 受益的是两个人 , 讲的学 生 一 定 更 有 自 信 了 , 听 的学生也理解了知识点 . 这是一种主 动 的 吸 收 ㊁ 过滤后的吸 收, 吸收的是精髓 ㊁ 精 华, 这 种 学 习 的 过 程, 也是对知识进行 重构 ㊁ 成为知识的主人 ㊁ 学习的主体的过程 . 因此, 总 结 和 分 析 能 力 及 内 化 的 能 力 非 常 重 要, 借助这 种思维引导 , 让学生 体 验 对 比 总 结 的 乐 趣 和 优 势 , 节约学习 时间和精力而且能 事 半 功 倍 . 在 引 导 中 同 时 强 调 注 重 个 体 学习风格特点 , 建议 学 生 摸 索 自 己 更 适 应 的 学 习 模 式 , 构建 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 , 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 . 三 ㊁分析案例时 整体性 观念难以建立 病理生理学是承接基础课程和临床 课 程 的 桥 梁 , 因此在 学习中要特 别 强 调 整 体 性 , 但学习中又是分具体章节学习 的, 在案例分析中 , 经常发现学生的思 维 局 限 性 , 一个完整的 案例很少有能全面分析的 . 在教学中我们通 过 以 下 几 种 途 径 来 强 化 学 生 的 整 体 性 观念 : 逐步引导 : 从第一 节 课 谈 及 局 部 和 整 体 的 关 系 , 引起 1. 学生注意 , 如课本上提到糖尿病患者 局 部 皮 肤 瘙 痒 ㊁ 溃烂, 是 全身性血糖持续升 高 的 毒 性 反 应 . 到 水 电 解 质 过 渡 到 酸 碱 失衡章节的课前问题 试述频繁呕吐引 起 低 钾 血 症 的 机 理 , 答案 ( ) 胃液 中 含 K+ 丰 富 , 频 繁 呕 吐 必 然 导 致 K+ 大 量 丢 1 - ( ) 失; 胃液中 HC 大量丢失 , 均可导致 2 l浓度很高 , H+ 和 C l 代谢性碱中毒 . 在碱 中 毒 时 , 细 胞 内 H+ 向 细 胞 外 转 移 , 而 细胞外 K+ 则向细胞内转移 ; 同时肾小管排 H+ 减少而泌 K+ ( ) 增加 ; 大量 胃 液 丢 失 可 致 E 刺激醛固酮分泌增 3 C F 减 少, 多, 后者能促进肾小管排钾增多 . 逐步建立各章节内容的整体性 .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 水钠代谢中高渗性脱水在 补 水 2. 补钠的基础上还需要适当补钾 , 高渗性脱 水 的 主 要 失 液 部 位 是细胞内液 , 钾主要 存 在 于 细 胞 内 液 , 借此把钠钾代谢联系 在一起 . 结合实际生活 : 在案例教学中选用贴近学生日常 生 活 3. 的案例 , 鼓励学生在 分 析 中 注 重 整 体 性 , 增强学生兴趣和主 动性 . 总之, 病 理 生 理 学 是 一 门 实 践 性 很 高 的 课 程, 在学习中 提倡用全局 ㊁ 动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 提倡课堂与网络㊁ 局部 与整体 ㊁ 经验与科学 ㊁ 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 , 我们在教学中用以 上教学方法极大程度的促进了课程知识 点 的 掌 握 , 同时学生 也热切地反映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参考文献 : [ ] ] 杨耀防 .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及其 发 展 浅 析 [ 西北 1 J . ( ) : 医学教育 , 1 9 9 3, 1 1 1 4 1-4 3. 作者简介 : 师海蓉 , 湖北省武汉市 , 江汉大学医学院 .
因 此, ㊀㊀ 病理生理学是 一 门 理 论 性 和 逻 辑 性 很 强 的 课 程 ,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 特 别 注 重 学 习 方 法 . 教 学 中 结 合 三 个 年 级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 总结分析以 下 几 个 方 面 共 性 的 误区及改进方法 : 一 ㊁习惯死记硬背学习方法 病理生理学的前 期 课 程 大 部 分 需 要 学 生 记 忆 , 很多学生 误以为学医就是死 记 硬 背 ,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习到 病理生理学时 , 还延续了惯性思维 ; 部分学生则是平时忙于社 团活动或其他 事 务 , 选 择 在 考 试 前 背 题 库 等.这 样 的 结 果 一 是考试成绩不高 , 二是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 在学习中容易形 成恶性循环 . 为改 变 这 种 情 况 ,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中都强调 理解基础上记忆 , 如单纯性酸碱失衡的试卷分析表明名词解 释几个年级的得分率都不高 , 究其原因 , 绝大部分学生是死记 硬背了 , 在考试时因为没有理解确切机制 , 经常容易答错或把 几个概念混淆 . 鉴于此 , 我们在研习时提出三个问题 : ①p H 公式是什么 ? 尤其是分子和分母分别 是 什 么 ? 从 数学的角度说明什么问题 ? ②p H 正常能说明没有酸 碱 失 衡 吗 ? 分别是哪几种 情 况 ? ③ 单 纯 性 酸 碱 失 衡 的 4 个 概 念 的 关键词是什么 ? 共同点又是什么 ? - 其实这三个问题 都 和 公 式 有 关 , 分 子 上 HC 是代谢 O 3 性因素 , 分母上是 H2C 从数学角 O3 或 P a C O 2 是呼 吸 性 因 素 , 度 在分子和分母分别对 p H 的影响是正变和反变且 p H 取决 于二者的比值 . 在此 基 础 上 直 接 切 入 到 单 纯 性 酸 碱 失 衡 的 概念 , 此时 , 只需要结合定义理解 4 个概 念 的 共 同 关 键 词 原 发性 , 进一步 纠 可 以 理 解 p H 正常的第二种情况代偿性的 酸碱失衡 . 解释清楚这三个问题 , 后续 学 生 分 析 血 气 指 标 的 变化就变得 异 常 简 单 , 而且更进一步理解了各项指标的意 义 . 再进一步结合实际再引入案例分 析 : 代谢性酸中毒为什 么不能快速补碱 ? 既是对知识点的再 理 解 , 也是结合临床实 际的应用及对机制的理解 . 通过这样的学习 ,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减轻很多 . 二 ㊁疏于做总结分析对比 , 增加学习时间和精力 缺氧章节的四种类型的缺氧 , 几个血 氧 指 标 的 变 化 课 堂 基本都可以理解 , 学生 觉 得 难 度 不 大, 但过一段时间再来回 顾, 比 如 阶 段 性 测 试 某 患 者 血 氧 检 查 结 果 是: 血 P a O 2正 常, 氧容量正常 , 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 动脉 血 氧 饱 和 度 正 常 , 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 ʏ , 其缺氧类型为 组织性缺氧 ㊀B. 血 液 性 缺 氧 ㊀C. 循 环 性 缺 氧 ㊀D. A. 低张性缺氧 ㊀E. 以上都不是 表 1㊀ 各型缺氧的教学体会
师海蓉
分析三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 我们在教学探索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进行了经验总结 . 关键词 : 病理生理学 ; 教学方法 ; 总结 ; 整体性 摘㊀要: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课程 , 其学科特点决定学生在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要 特 别 注 重 学 习 方 法 . 总 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