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同步训练试题(含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A.身体都分节B.都有外骨骼
C.都有分节附肢D.都是陆生生物
2、雨后,小丽在校园花池中发现有蚯蚓爬出地面(如图),她好奇地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蚯蚓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B.图中a为身体前端,b为身体后端
C.蚯蚓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D.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
3、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等,有利于生存
B.蝗虫的运动方式有行走、跳跃、飞行等方式
C.鼓翼飞行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D.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的运动方式只有游泳
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蘑菇展开了争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的蘑菇均可以食用B.蘑菇是一类大型的真菌
C.蘑菇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D.蘑菇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
5、与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相比较,新冠肺炎病毒()
A.没有细胞结构B.没有遗传物质C.能独立生活D.对抗生素敏感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是适应()
A.不同的身体结构B.不同的生活环境
C.不同的动物种类D.不同的动物大小
7、去年,一群亚洲象在一头“迷糊”领头象的带领下,从西双版纳出发,集体一路向北迁徙,经过了长途跋涉,最终回归栖息地。

这种行为属于()
A.领域行为B.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D.繁殖行为
8、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疏松土壤。

下列与蚯蚓属于同一种类的是()
A.蛔虫B.蜈蚣C.沙蚕D.血吸虫
9、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礁是一种石头B.珊瑚礁是由各种海洋生物的尸体堆积而成
C.珊瑚礁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的D.珊瑚礁是大量珊瑚虫死亡而形成的
10、下列关于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陆都能生活的动物都是两栖动物B.能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C.哺乳类与鸟类都是恒温动物D.有多个体节的动物都是环节动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时,会发现鸟的骨骼肌中__________最发达,附着胸骨上,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__________。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一生有两个呼吸器官
C.蟾蜍、娃娃鱼、鳄鱼、蝾螈、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
D.一定温度范围,青蛙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____对称,背腹扁平,有口______(选填“有”或“无”)肛门。

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

5、下图是关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图中数字所指结构名称
(1)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2)运动时若用力过猛,_______会从_______中滑脱出来,即造成脱臼。

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____)
2、新冠病毒等一些病毒会导致人类患病,但是人类也可以利用病毒。

(____)
3、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____)
4、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

(________)
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都有明确的分工。

(__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亲爱的同学,你观察过动物行为吗?动物有许多奇特而有趣的行为现象。

科学家研究黑头鸥行为时发现,当雏鸥从蛋壳中孵出后不久,双亲便小心地把蛋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

请分析回答:
(1)从获得途径上分析,科学家发现的黑头鸥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

(2)为研究成年鸥移走破蛋壳的原因,科学家把很多黑头鸥的卵分散地放在一个大养鸥场外的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天然的杂色,其他卵都被涂为白色(即蛋壳内面颜色)。

连续数日观察并记录两种卵的被捕食数,表1为其记录结果。

你认为科学家对成年鸥移走破蛋壳的原因所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表1结果支持该假设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黑头鸥卵的被捕食情况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继续进行了研究,表2为其后续研究的结果。

那么科学家本次研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综合分析表1、表2,黑头鸥的该行为有利于_____________,是黑头鸡
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_____________。

表2 完整卵和破蛋壳的距离与被捕食数之间的关系
(4)科学家在研究黑头鸥行为时,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科学探究方法。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请你利用如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鹰的骨较轻,有利于飞行。

鹰的骨若干,鱼的骨若干,带有刻度的水槽,天平,砝码,烘干机。

(1)实验假设:相同体积的鹰骨比鱼骨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A.在带有刻度的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记录刻度。

B.将一定量的鹰骨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取出,并补充水槽中的水到步骤A记录的高度。

C.把_________放入水槽中,使水面上升到________________,然后取出。

D.将两种骨放在烘干机内烘干。

E.将两种骨放在天平上_________,进行比较。

(3)预测结果:相同体积的鹰骨比鱼骨轻。

(4)实验结论:相同体积的鹰骨比鱼骨轻,有利于飞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分析】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详解】
A.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节,A正确。

B.环节动物体表没有坚韧的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B错误。

C.节肢动物的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附肢不分节,C错误。

D.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有的种类是陆生生物,有的种类是水生,比如环节动物沙蚕生活在海洋中,节肢动物的虾、蟹生活在水中,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

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

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详解】
A.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爬出地面来呼吸,正确。

B.蚯蚓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

故图中a为身体后端,b 为身体前端,错误。

C.蚯蚓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正确。

D.蚯蚓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正确。

故选B。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详解】
A.运动有利于动物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更好的适应生活环境,正确。

B.蝗虫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飞行等方式,错误。

C.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错误。

D.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它们的运动方式可以是爬行、游泳,错误。

故选A。

4、A
【分析】
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

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有些蘑菇有毒,需要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采摘野生蘑菇。

【详解】
A.蘑菇大多数可以食用,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如毒绳鹅膏有剧毒,一旦食用有生命危险。

因此采摘野生蘑菇,要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进行,A符合题意。

B.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

由菌盖、菌柄(像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B不符合题意。

C.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

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蘑菇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分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详解】
A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B错误。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C错误。

D.抗生素不能够杀死病毒,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奔跑、爬行、蠕动等。

【详解】
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

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有发达的翼,身体呈流线型,它的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它的运动方式为游泳。

因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动物运动形式多样主要是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故选B。

7、B
【分析】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详解】
分析题干可知,亚洲象迁徙过程中表现出有族长领头象的分工;在雌性族长的带领下迁移等,说明亚洲象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B。

8、C
【分析】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可以使动物的运动更为灵活,称为环节动物。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详解】
A.蛔虫是寄生生活,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肛门。

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

蛔虫属于线形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蜈蚣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沙蚕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C符合题意。

D.血吸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分析】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

【详解】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能够构成珊瑚礁,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和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
故选C。

10、C
【分析】
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会飞,但动物界中除了昆虫以外还有大多数的鸟类也会飞,除了鸟,哺乳动物蝙蝠也能飞。

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详解】
A.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A错误。

B.大多数的鸟类会飞,除了鸟,昆虫、哺乳动物蝙蝠也能飞,B错误。

C.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正确。

D.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身体都有许多体节构成,故有多个体节的动物不都是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胸肌龙骨突
【详解】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上高耸的突起叫作龙骨突,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D
【分析】
青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详解】
A.两栖动物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两栖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爬行动物龟,A错误。

B.两栖动物的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幼体生活在水中,只用鳃呼吸,B错误。

C.蟾蜍、娃娃鱼、蝾螈、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两栖动物的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变温动物,D正确。

故选D。

3、左右无
【详解】
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4、等级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5、
(1)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
(2)关节头关节窝
【分析】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关节头
和关节窝之间的摩擦;关节囊可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图中关节的结构模式图: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

(1)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

上图中的①关节头,④关节窝,两者构成关节面,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

(2)
运动时若用力过猛,①关节头会从③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三、判断题
1、错误
【详解】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两栖动物包含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故题干观点错误。

2、正确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
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新冠病毒等一些病毒会导致人类患病,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利用动物病毒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利用减毒或灭毒的病毒研制疫苗来防病。

可见题中的叙述是正确的。

3、正确
【分析】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
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
人体运动系统都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故题干说法正确。

4、正确
【分析】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

【详解】
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无叶绿体,属于单细胞真菌。

题干说法正确。

5、正确
【分析】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详解】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如猩猩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例如: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有等级现象,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故正确。

四、实验探究
1、
(1)先天性
(2)破蛋壳的白色内表面能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白色卵的被捕数显著地高于天然的杂色卵
(3)完整卵和破蛋壳的距离生存和繁殖适应
(4)观察法##实验法实验法
【分析】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子代黑头鸥虽然从末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表明这种行为是黑头鸥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属于先天性行为。

(2)
蛋壳的外面呈杂色,而内面呈白色,因此在成年鸥孵卵期间杂色的卵有很好的隐蔽效果,但破蛋壳的白色内表面十分醒目,能吸引捕食者(如乌鸦和银鸥)的注意力。

成年鸥如把白色蛋壳移走就能增加巢和雏鸥的安全。

因此可以认为科学家对成年鸥移走破蛋壳的原因所作出的假设是破蛋壳的白色内表面能吸引捕食者(如乌鸦和银鸥)的注意力。

表一结果支持该假设的理由是:白色卵的被捕食数显著地高于天然的杂色卵。

(3)
科学家还设计了第二个实验,以便进一步检验这一假说。

他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地放置在沙地上,然后再把一些破蛋壳放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结果发现破蛋壳与完整卵之间的距离越远,完整卵被捕食者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本次研究的变量是完整卵与破壳卵的距离。

这些实验和其他一些实验都证实了当雏鸥孵出后成年鸥把破蛋壳从巢中移走的确是一种有利于其生存和生殖的行为,它可确保幼鸥有较高的存活率,是黑头鸥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

因此,自然选择将会保存具有这种行为的成年鸥。

(4)
科学家在开始研究黑头鸥行为时,没有改变黑头鸥的生活环境,也没对黑头鸥施加任何影响。

因此,科学家在研究黑头鸥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题干中,科学家“连续数日观察并记录两种卵的
被捕食数”使用的就是实验法。

所以,科学家在研究黑头鸥行为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2、轻放入水槽水面上升的高度鱼骨步骤B记录的高度称重
【分析】
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

【详解】
(1)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己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根据题干信息“设计实验验证鹰的骨较轻,有利于飞行”,本探究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相同体积的鹰骨比鱼骨轻。

(2)实验步骤:
A.在带有刻度的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水,记录刻度。

B.将一定量的鹰骨放入水槽,记录水面上升的高度,然后取出,并补充水槽中的水到步骤A记录的高度。

该步骤是为了测量到鹰骨的体积。

C.把鱼骨放入水槽中,使水面上升到步骤B记录的高度,然后取出。

该步骤的目的是得到了体积相等的家鸽骨和鱼骨,便于比较两种骨的轻重。

D.将两种骨放在烘干机内烘干。

E.将两种骨放在天平上称重,进行比较,以此结果来判断“相同体积的鹰骨是否比鱼骨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