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激增即时SPECT脑显像识别脑血管病存活脑组织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激增即时SPECT脑显像识别脑血管病存活脑组织的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增即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显像
显示出的放射性填充病灶(RFA)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关系,为判定存活脑组织(SCT)提供依据。

方法:测定双侧腧穴电针刺激增后99mTc ECD SPECT脑显像的RFA的
容积激增率(RIV)。

然后进行以电针刺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RNR)。

结果:37例患者的RNR>18%,其RIV与RNR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31,P18%的患者的RNR与RIV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31,P
表2 RFA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定量、定位关系和SCT的判定结果
评定。

结果如表2所示,37例RNR>18%的患者中,共35例42处RFA与恢复的神经功能之间存在对应的定位关系。

3 3 SCT的判定结果判定标准:SCT阳性为检出RFA,临床RNR>18%,并与RIV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恢复的中枢神经功能与RFA之间存在定位关系;SCT假阴性为未检出RFA,但治疗后患者RNR>18%,或检出RFA,但恢复的神经功能与其无明确的定位关系;SCT假阳性为检出RFA,但治疗后RNR18%,RNR与RIV呈正性正相关关系。

按照上述定位标准,其中35例患者42处RFA被判定为SCT阳性,2例为SCT假阴性,5例为SCT假阳性,5例属SCT阴性。

表明该标准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大脑局部RFA内脑组织的神经功能状态,定性、定位、定量地判定SCT。

符合基本理论,也符合临床实际。

4 3 上述结果显示了SCT的多样性,RLA周围SCT显像类似于“半暗带”
现象,但比CT等影像技术显示的范围(面积和容积)增大。

远离RLA的放射性低灌注区被众多学者发现并报道[15],是CVD研究的又一重要发现。

被认为是CVD 后发生的“神经功能联系障碍”所致,用局部脑血流灌注不足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本研究观察到部分远离RLA的RFA,治疗后其定位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仍存在SCT,这部分病灶是造成治疗前CVD神经功能缺损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目前文献中报道较少,应引起重视,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4 4 用针刺激增即时SPECT脑显像技术可检测判定CVD患者脑内广泛存在的SCT,其敏感性为94 59%,特异性为70 00%,阳性预测值为83 33%。

本研究是针对VCD普遍存在的SCT的临床诊断性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CVD诊断技术的不足,对指导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提示电针刺对SCT功能的即时激增效应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针刺治疗CVD快速发挥疗效的机制。

5 参考文献
1 TheNationalInstitutionof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Rt PAStrokeStudyGroup.TissueRLAsminogenActivitorforAcuteCerbralischnicStroke.
NEnglJMed,1995;333:1581
2 刘士民,郭玉璞.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65
3 山西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针刺麻醉传入通路的研究.医卫通讯,1974;(2):4
4 HillT,etal.Assessmentof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inStrokeusingSPECTan
dN isopropyl(I 123)P iodoan phetamine(IMP).Stroke,1984;15:40
5 王凡,贾少微.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对局部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活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6):340
6 刘美娟,潘中允,陈涤明,等.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缺血性病变局部血流的影响.中国针灸,1997;17(3):133
7 吴永刚,孙守正,杨期东,等.脑梗塞患者SPECT容积测定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华核医学杂志,1996;16(3):171
8 森和,矢野忠.ボヅトロソCT(PET)カゲよナン针灸の效果.日本东洋医学,1983;33:105
9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10 郑建仲,田时雨.神经病诊断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6
11 汤慈美,刘颖.本顿视觉保持测验———多种选择型的应用与评价.心理科学,1993;16(2):307
12HeissWD,FinkGR,HuberM,etal.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Imagingandthe Ther
apeuticWindow.Stroke,1993;24(Suppl1):50,53
13HeissWD,WienhardGK,LottgenJ,etal.DynamicPeenumbraDemonstratedbySeq uentialM
ultitracerPETafter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inCats.JCerebBloodFlowMeta b,1994;14:892
14 百濑敏光,他.CrossedCerebellarDiaschisisinCerebrovas cularDisea
seby123 IMPwithSPECT.核医学,1986;23:25(收稿日期:2000 08 26,齐淑兰发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