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感染会议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时间:年月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参会人:
会议内容:
石洪光:我科现在感染管理工作较前有了较大进步,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是我们感染管理小组及科内其他成员积极努力的结果。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科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前我国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使用率过高,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当。

疗效过长,频繁换药及联合用药不合理等。

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作用确定无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野是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头、颈、胸壁、腹壁及四肢手术,感染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

胸腹部手术部位感染主要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即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在下消化道还有厌氧菌类杆菌。

如果感染不能迅速控制,还可能有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参与。

对于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手术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过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
第2剂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

使用万古霉素。

氨基糖苷或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为减少快速滴注给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在术前2h给药。

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
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患者及医院环境。

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1、年龄因素:老年人和婴幼儿术后易发生感染。

2、肥胖因素:肥胖者术后感染率大约为13.5-16.5。

3、慢性疾病。

4、住院时间越长,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

5、手术持续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几率越高。

6、防御屏障的损伤。

7、外科无菌技术操作。

8、治疗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手术前的预防措施有:a对所有有糖尿病手术应尽量控制血糖水平,以免出现围手术期高血糖症。

b至少在手术前30d停止吸烟。

c手术前晚应进行沐浴。

d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准备皮肤。

e应尽可能缩短住院前天数。

f手术人员严格做好手卫生。

王怀珍:三: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我科手术病人多,留置导尿人次多,做好导尿管护理至关重要,保持集尿系统密闭性。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的原则。

封闭性引流装置出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冲洗尿路,避免细菌繁殖。

医护人员在导尿或其他洗尿道的操作时,严格洗手和进行手消毒,每日做好会阴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