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思维与审美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思维与审美创造
作者:彭婷
来源:《神州》2011年第04期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设计活动的一种,和其他的设计活动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设计。
艺术设计师按照人的需要爱好和趣味设计产品。
艺术设计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它又在设计某种文化类型。
艺术设计师通过设计新器物以改变文化价值,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人类的感官体验的结果,观察得越多,发现得越快,就会变的越有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的特征、类型、原则、审美创造
明代园林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出了“三分工匠七分主人”的观念,这里的“匠”是指技巧,“人”是指思维。
三分技巧而七分思维,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思维的重要性。
思维像“装饰”本身一样成为华而不实的词藻。
一、艺术设计思维的特征
设计思维首先是一种“形象思维”,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基础而进行的再造想象,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形象”如影随形,“形象思维”是多数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每个人对形式的美与丑,视觉元素之间和谐与对比的关系的判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审美感知能力。
设计思维同时又是一种“抽象思维”,在许多情况下,设计需要对设计对象的特质或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而提取其一段特性或本质属性,可以说,设计思维无法脱离具体事物,它是一种形象的抽象思维。
设计师从一种或多种形象中提炼,汲取出它们的一般特性或本质属性,再将其注入设计作品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形象依然伴随始终。
二、艺术设计思维的类型
1、程序性设计思维:程序性设计思维是主要以工具制造进行类比应用到设计的一种思维类型。
其设计思维特点是按部就班地逼近“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程序性设计思维倾向于以生产可用的工具来思考,不但完整的工具“可用”,而且由于工具由零件系统组成,所以零件或物件也是可用的,任何可完整分离的部分都应该有用。
相对的,如果这个零件“没有用”,那么这个零件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这种思维进一步发展出现代设计史上声势极浩大的所谓的机能主义。
2、典范性设计思维:典范性设计思维是一种风格思维,倾向于以艺术创作来思考建筑设计。
同时,将建筑这种艺术品理解为集所有造型艺术之达成,不但所有造型艺术要统合到建筑
设计上来,形成一致的风格;而且每一个时期会有极为杰出的作品。
这些作品是那个时期各种因素,比如材料、技术、文化、价值观、气候等等条件下的反映,可以视为业界的经典。
3、叙事性设计思维:叙事性设计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重点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歌颂、表达。
该思维类型是一种叙述故事思维,倾向于以说故事或主题表达的方式来思考设计创作。
这种思维习惯在商业设计、展示设计与商业空间设计等领域尤其常用,也与广告设计的成形与转变有关。
叙事性思维的特点是感性思维和说服思维。
好的商业设计者永远相信:谎话说一千遍就成为真理,但是,如果谎话只说一遍就能成为真理,应该是广告设计的最高境界。
三、艺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1、适用性:艺术设计作品都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价值而产生的,其依据就是社会和客户的需求订单,即所谓适合用途。
设计者水平再高,如果不按照订单要求去创意设计和制作,其设计可能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客户也不会满意。
因此,行业内容有这种说法“设计没有好与不好之别,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
2、功能性:工业产品设计要遵循人体工程学中的尺度规律,这个概念体现的就是功能性原则,平面设计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传播信息要清晰明了和准确等。
例如,广告是为了传播信息,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包装”手段让广告具有吸引力,都必须遵循准确定位传播目标市场的规律才能达到广告商预期的广告功效。
3、时代性:中外各个时期的艺术设计经典作品,都必定会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不同的时代形成了多样鲜明的风格,也造就了无数流芳百世的大师。
他们创造的艺术设计,工艺产品,影响的不仅是那一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有的甚至波及几个世纪的人群和地域,怀旧、复古风一直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流传。
如改良式旗袍在中国女性眼中永远被视为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最神圣的礼服。
4、审美性:艺术设计作品美的设计,有别于纯绘画或收藏艺术的美,艺术设计作品的美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得愉悦,引发内心共鸣,由美生情,由情生爱,这就是为什么大师的经典作品令许多鉴赏者爱不释手的原因。
四、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
设计一个产品,就要实现各种相关属性的综合。
在产品系统中,功能、结构和形式之间的多一对应关系,为形式自由度的发挥和审美创造的多样性提出了可能。
产品形式的审美创造,应坚持以功能为取向的原则,使产品精神功能的发挥有助于整个产品目的性和实用功能的实现。
而审美感受则是从事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的前提。
这是一种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知觉过程,也是一种感情色彩浓烈的认知活动。
一个审美感受强的人,善于扑捉和发现生活事物中美的因素和形式所具有的意义蕴含,从而为自己的创造提供营养和参照。
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产品形态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审美创造没有极致和终点。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它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设计是时代发展的镜子,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先锋。
设计应紧随时代变革而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创新。
在一个建设、奋发、向上的新时代中,设计将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前行,去创造更新更美的世界。
在一定意义上,选择了设计,就是选择了美的创造及创造美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郑建启、胡飞:《艺术设计方法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5005年版;
[4]李砚祖:《艺术与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彭婷,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