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夏天日长夜短,气
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1
中暑的预防—— 1.饮
•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 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 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 忌大量饮水,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 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 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 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 时可导致热痉挛。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8
先兆与轻度中暑药物处理
•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藿香正气水,主治因风寒湿邪所致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 疾病,既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 而引起的胃肠不适。中医认为,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 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 会受风寒之邪发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 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主治因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 肠不适、腹痛等症状。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樟脑、 大黄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 升即可。十滴水仅用于中暑症。 •仁丹,具有清暑开窍、和中止呕吐的功效,对伤暑头晕头 痛功效显著。因它含有朱砂,故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 ,另外婴幼儿及儿童也不宜服用。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饮水但盐分补 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 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由于脱水,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 少,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机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 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 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2.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 物质分子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 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对流散热的度 ,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和空气流速。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4
中暑的原因
(一)环境温度过高;
高温环境分两种类型: • 干热型——特点为高气温、强热辐射、空气湿度低
(多30%~40%) • 湿热型——特点为气温和湿度均高而热辐射不强(
–周围循环衰竭静滴5%GNS1500~2000ml,速度不 宜过快。纠酸补碱5%NaHCO3200-250ml。
•防治急性肾功衰: –早期快速注射20%甘露醇250ml,静注速尿20mg ,保持尿量30ml/h以上。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0
中暑护理要点
•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迅速降温。静 脉输液。
• 忌大量食用生冷。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 用生冷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 忌吃大量油腻。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使大量血 液滞留于胃肠导致大脑供血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 忌偏食,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 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3
中暑的预防——3、居
常发生于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此时无过多热量 蓄积,故常无高热。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 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 志模糊。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2
重症中暑的分类和症状
• 热射病症状特点: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 率高。 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散热不 足(非劳力型热射病) 和/或体力劳动时身体产热 过多(劳力型),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多首先伤害 脑、肝、肾、心功能。主要变现为,高热(>41℃ )、无汗、意识障碍。最初,心率和呼吸增快,局 部肌肉痉挛,意识模糊;进而高热、无汗、口干、 昏迷、血压下降、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脑 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等。
• 感染性疾病: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 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 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 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 过度肥胖;饮酒、饥饿、饮水不足;工作强度过大 、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穿着紧身或不 透气的、衣物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2、迅速降温。 药物降温
降温是关键,降温速度决定预后。应在一小 时内使肛温降至39℃以下。
3、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循环衰 竭、休克及肾功衰。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5
物理降温
体外降温:
• 移:置患者于20℃-25℃空调环境;或阴凉通风处 使用电风扇。
• 敷。可用冷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帽、冰块置 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防止冻伤)。
产 热
•
础代谢; 运动时,肌肉产热占到了90%;
• 寒战也能产生热量。
• 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下产热和散热平衡,维持正常体 温的稳定。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3
散热的方式
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 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
1. 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 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 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时,辐 射散热降至零。
6
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
在高温环境中7~14天后,人体对热应激 的适应能力增强,具有对抗高温的代偿能 力,表现为心排血量和出汗增加,汗液含 钠量相对减少等。完全适应后,出汗散热 量达正常的2倍。无此适应代偿能力者, 更易发生中暑。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7
中暑的诱因
• 老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 体散热不畅。
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 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8
中暑的诱因
• 糖尿病患者: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 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自觉症状却出现 较晚,引起中暑。
• 体弱多病、营养不良: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 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 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摄氏度之间,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超
过5摄氏度。在封闭的空调环境,一旦
有头昏、头痛、鼻痒、咽干等症状,也
要警惕中暑。在空调房内还要多喝水,
以防止脱水。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0
中暑的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三级:
• 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 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 麻等,体温不超过38℃。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补充水和盐分,短时内可恢复。
• 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
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
的盐分。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2
中暑的预防——2、食
• 多吃各种瓜类: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 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 %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 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 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 等元素的饮料。
• 气温骤然升高:机体未及适应。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9
巨大温差而导致中暑
• 李女士很怕热,喜欢将空调温度开得很 低。上午,又将客厅的空调温度开到20 度。可为了给丈夫熬汤,李女士在客厅 和厨房之间来回穿梭,结果,因为厨房 的温度约有35度,巨大的温差让李女士 发生中暑,一头栽倒在地。
• 室内开空调的适当温度应该在26至28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降温效果观察:监测肛温15-30分钟测量一次; 肛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如果体温再度升高, 则须继续处理。
–观察末梢循环;血压下降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监测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出汗情况。
–观察与高热同存的其他症状,如寒战、大汗、 咳嗽、呕吐、腹泻、出疹或出血。
•加强基础护理。
• 通常发生在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3
重症中暑的分类和症状
• 日射病症状特点:热射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头 部直接烈日曝晒或强烈热辐射,引起脑细胞受损, 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 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 热射病主要是体温过高(>42℃)对细胞直接损伤 作用,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 性丧失、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超过50℃,数分钟后,所有细胞均死亡。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4
急救护理原则:
1、脱离高温环境。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 、通风的地方,侧头平卧位,解开衣裤, 以利呼吸和散热。物理降温
• 浸:无循环衰竭病人,可置于27~30℃水中(水温 过低会引起寒战),以浸没乳头为度。利用水传 导降温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 血液循环。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 擦:有循环衰竭的病人,利用蒸发降温。15℃冷 水或乙醇擦浴,可同时按摩四肢,或使用电风扇。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 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慢慢地适应气温转变。
• 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
• 室内调节最佳温度:
• 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 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 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 度为26—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 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室内外的温差小于5℃为宜。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7
物理降温
• 浸浴、冷水及酒精擦浴禁忌:
• 酒精的浓度30%-50%为宜,不宜在短时间 内反复多次进行酒精擦浴,每次时间不宜 过长(15-30分钟),易致酒精中毒。温 度以32-35摄氏度为宜。病人使用头孢类 抗生素,为了避免双硫仑样反应,则不应该 用酒精降温。
体内降温:多用于重症中暑(4~10℃5%10%GNS1000ml注入胃内、灌肠或股动脉)。
• 小儿: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 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 孕产妇:孕妇的基础代谢高;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 大,身体虚弱。
• 正在服药的人:服用抗组织胺药、氯丙嗪、抗震颤 麻痹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会血管收缩,抑 制体温调节中枢,容易中暑。
• 广泛皮肤损害 、先天汗腺缺乏:散热障碍。 • 心血管病患者:炎热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
• 轻症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
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
,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如及
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1.热痉挛 • 重症中暑:这类中暑又分为三种类型:23..热 热衰 射竭 病(含
日射病)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1
重症中暑的分类和症状
16
物理降温
• 浸浴、冷水及酒精擦浴禁忌:
• 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婴幼儿不 宜。因过凉可致寒战,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散热少,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 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以防冻伤。
• 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 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
• 腹部。以防胃肠痉挛性腹泻、疼痛。
• 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 散热或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9
重症中暑的药物处理
•体温持续38.5℃以上可口服解热药,必要时镇静。 •紧急时刻用亚冬眠5%-GNS100ml,氯丙嗪25mg,异 丙嗪25mg。于15~20分钟滴完。 •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 1000ml,必要时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改善周围循环预防休克:
湿度可达90%甚至100%)
湿热环境较干热环境更易发生中暑。 (二)人体产热增加:从事重体力劳动、甲亢等。
(三)散热障碍:
(四)汗腺功能障碍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5
人体的产热与散热调节
产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扩张
心跳加快,心 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
散热增加↑
经皮肤血管 的血流增加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刘庆飞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1
一、中暑的定义和症状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 辐射的作用环境条件下, 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 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 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 发生的一种急症。
中暑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
人的体温调节产热
• 静息状态,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