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的死去与活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链的死去活来》
讨论主题:什么情况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或使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企业资金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去应付?
一,在大家眼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什么样的企业算是一家好企业?
(1)企业发展一直一帆风顺
(2)企业经历过风险但生存下来
对于这样两个企业,处于同行业,其如今的实力相差不多,大家认为那个企业比较
好?
我们一般会倾向于第一个企业,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选择。

但是从我们的业务出发,我是比较倾向于第二个企业。

因为,一帆风顺的企业,只是说明企业以前发展得很好,以后未必能够继续保持。

而经历过风险的企业,它更懂风险,也会更重视风险,也有处理风险的经验和教训。

而我们的业务,它的风险往往不是在以前,在现在,而是在未来。

二,从哲学的角度看,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挫折和困难,往往是企业走向新的台阶的必经之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资金链”,我们不能说我们的客户的奖金链都是断的,但是大多数的资金链都是存在问题的。

我们的客户存在资金链问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1)开发新产品/新业务
(2)原有产品和业务没有前途,要转型
(3)现在产品和业务要扩大
(4)外部原因造成(如:金融危机,政策风险)
三,理解和学习资金链的相关知识对我们的意义
(1)对正在操作的项目(学会去规避风险)
(2)对在保后管理的项目(学会去控制风险,减轻损失)
第二点所说的,跟在第二期培训中提到的,我们要掌握企业管理咨询的能力是相关的,对于在保项目而言,要实现控制风险,减轻损失,我们就必须学会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提供合理有效的方案,协助企业解决问题,持续发展,从而保证我们的权力。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讲,在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之后,当积累了一定实力,经营往往容易对未来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测,采取激进的扩张,那么,如果企业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对过去在繁荣时期惯常的运营/投资的轨道和方法进行改善,就可能会引发现金流的困局,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破产。

四,如何去识别和判断资金链问题。

资金链存在以下几种死法:
(1)营运资金不足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导致过度
交易
●存货增加,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围速度减缓,若企业没
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缺乏增量资金的补充投入(例子:微软
的储备金达到800亿美元),存货的增加一般是怎么造成的?(销售有问
题,加工过程有问题)
●营运资金被长期占用,企业因不能将营运资金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
流入存在长期滞后
(2)信用风险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两种理解,一是企业对我们存在的信用风险,直接导致企业以后的还款问
题。

一是企业的下游客户对企业的信用风险,会间接影响对我司的权利保
障。

●突发性的坏帐风险,由于非人为的客观情况发生了不可预见性的变化,造
成应收帐款无法收回,形成坏帐。

●大量赊销风险,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在扩大
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分析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应收款帐,为什么不喜欢看到企业
的应收款帐帐龄太长以及太集中的原因。

(3)流动性不足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短期负债增多引发流动性风险
●短资长用,企业运用杠杆效应,以小引大,大量借入银行短期借款,购置
长期资产,造成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
相反,一些聪明的经营就经常使用“短债变长债”的策略,来化解资金的流动
性不足问题,使企业得到稳定发展。

(4)投资失误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有两种:
●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超过预算(如恒安电子)
●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导致投入资金成为沉没成本。

(如东莞合俊玩具
厂)
企业由于投资失误,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是普遍存在的。

企业在已有产品和业务无法取得进展时,往往会想到投资新的项目,但是投资大意往往会造成新项目无法取得回报,而原有项目无法支撑资金。

如果企业原有产品和业务都是正常的,还有一定的利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投资新的项目,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强,至少新投资的项目还能获得资金的支持。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遍地开花的愿望,最终得到的却是处处失利。

从这个方面考虑,以前朱东华的合顺,和后来我们合作的创升,都有这种倾向。

(5)相关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引发的资金链断裂
主要就是企业在为其他企业或自然人提供担保的过程中,因对方发生重大损失而受到牵连,从而引发资金链资金。

(或者企业对其他企业的借贷行为)那么对于这个问题,又和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要怎么去处理和面对呢,如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或应对措施?
以上五点为企业经营过程经常出现的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原因。

那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去了解,预防和控制呢?
五,改善资金链的措施
事实上,资金链的风险最可怕的不是来源于企业本身,而是外部设备宏观经济风险,因为内部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引导,预防和解决,但是宏观经
济环境的东西则不是企业所能够应对的,至少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如此。

(1)退出激进预算
有些企业在经营中,对于未来太过乐观和激进,过分重视规模扩张而忽视资金的安全,特别是在经济环境较好的时期,往往把规模扩张放在首位,而没有加强对
利润质量的管理。

有些企业为了摆脱现有的困境,甚至出现了困兽之斗,在营运资金不足的情况仍然不断地追加投资,此时其经营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经营,更大程度上,更像一
种赌局。

对于持激进预算和扩张策略的企业,我们要加大关注力度。

如果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也要充分考虑其现金的储备能否应对未来的风险。

在我们所做过的项目中,如:合顺,恒安,创升,包括银农,都是存在这种情况,他们所选择的就是希望通过高负债来实现快发展。

前段时间接触过的佳明实业
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从急需资金到不需要,原因就在于其预算和投资方案的
改变。

(2)合理瘦身,砍掉成本
对于已经处于现金帐流危机边缘的企业而言,最快速的方法是将现金从日常的营运中解放出来。

裁员,减薪,关闭部分生产线,砍掉投入大盈利弱的业务,卖掉
资产贡献率不高的项目都其最常用的手段。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原因就是中国的老板往往都把企业当成情感的倾注,砍业务,卖项目在他们眼里就等于抛弃
老婆孩子,非常没有面子。

在经济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所有的基本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那就是所有在其中的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理性的,这也就是虽然是以同样的原理做为指导,不同的人去操作的手法却大不相同,甚至
达到完成不同的结局。

银农在2003年之前都是不赢利的,虽然那时已经投入也1000万元,而且是一个相对新的行业,但是其经营的范围太广,主营业务不明显,对于一些已经接近落
后的业务却又不舍得放弃。

钱炫舟和陈彦如接手之就,非常理性地砍掉大部分业务,专营甲维盐,结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扭亏为盈。

思考的问题1:当一个公司要砍掉成本的时候,假如你们就是企业的老板,觉得哪些人,哪些业务,那些部门要砍掉?
企业经营不是说把企业做得越大,业务做得越广就越好,越有钱赚,许多企业都会盲目增加经营项目,希望到处开花,但是他们仔细去计算的时候,就会感觉到
郁闷,为什么企业越做越大,利润反而越来越少呢。

(3)改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
供应链的管理在萧条时,或在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时,是非常重要的。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在采购,库存环节所积压的资金,因为资金在这些环节
是不创造价值的。

资金只有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这两个环节才会产生利润。

在这时讲到两个企业管理的概念,一个是即时库存,一个是零库存。

即时库存就是当库存发生异动,不管何时何地,皆应汇总计入库存。

那么库存发生异动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在途异动,即指采购、调拨、销货及退货单等单据开立后未执行收发而产生,比如厂家在销售点的库存,发给经销商而未收到款的货。

零库存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戴尔电脑。

当时学校时见过一个电子厂,规模不大,但是该企业老板说,库存达到了500多万,而且感觉是个无底洞,再投入也难以满足其需求,但是该企业的月营业额不到200万,其他同类型的企业只需要200-300万的库存。

那么调查的结果是该企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库存管理非常乱,有一些原件存在重复采购而相关人员却不清楚,二是该企业采用的是计件工资,为了节省来回领料所浪费的时间,为了避免在料少时无法进行作业,每个工人都是大量领料,将料都堆积在自己的工作台周围。

(4)在经营繁荣时期要适当地储备融资能力
我们都知道,银行也好,担保公司也好,都是充当落井下石的角色。

企业要想融到资,具有一定价值的可抵押资产是必须的,那么在资金出现困难时,通过抵押或赎出抵押,再由担保公司的担保,可以起到放大作用,以小引大。

经营者一般不储备房地产的原因是,他们可能觉得100万的房产顶多就是换得60万左右的资金,却不知道通过担保可以实用融资金额的放大,所以,普遍想法是把钱投进生产经营更为有效益。

当然,我所讲的融资能力并不仅仅是指房地产,而是更广意义上的,比如,在平时做保后过程中,有时我们会建议企业尽量把大量业务的资金往来在中国银行结算,按揭购买时尽量在中国银行,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该行的一种无形的融资能力。

在国外,对信用记录比较看重,有一些精明的人就选择在某一个银行经常性地进行资金借货(利息较低),虚构业务往来结算,其实都是用自有资金在倒来倒去,付出一点费用,但是最终能够在银行形成良好的信用记录。

这我们俗称为“炒信用”,信用也是可以用来炒的,就是现在我在淘宝网里见到的一样,一些人专业挑一些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进行大量的低价销售甚至是亏本销售,最终提高交易的信誉,为其他厚利产品的销售打下交易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