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章问题研究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对应本章(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的内容。
对比“煤城焦作”和“鲁尔工业区”,两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仍然按照讲解“鲁尔工业区”的方法来讲解本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就会有所重复,失去“问题研究”的意义。
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的迁移运用为主,加强学生对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节课具体设计如下:在内容上注重“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在思维模式上注重有逻辑的、缜密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和创新;通过“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模式,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能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对于我校周边具体情况和这帮“00”后而言,尽管镇上有不少的工厂,但由于对其工作原理的一知半解,所以对于其布局的具体因素的分析更多的是沿用教材基本原理的模板。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探索,教师引导为主,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知识迁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资源性城市的基本情况,
2、了解重要的煤炭城市焦作的概况
3、掌握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策略的分析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煤城焦作面临的困境和潜在的优势
➢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通过我们的课题,我们可以知道焦作是一个典型的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那么什么是资源型城市呢?
生: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则发展缓慢的城市。
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历程?
发展、繁荣、衰退(分两种情况:一种转型成功;另一种逐渐消亡)
(设计意图:了解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和历程,引发对新知的渴望)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阅读材料,思考:古城焦作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
1.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居住
2.地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河流经过,水源丰富
4.位于中原腹地,“十字”路口,交通便捷
5.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
(设计意图:在这里设置该问题可以加深学生课前查询焦作的相关资料,加强预习和认知,为后边的更深入的学习做铺垫)
【合作探究】
自习阅读学案上边的材料,并结合教材P74-P75材料一、二和我们课件展示的内容,思考:
1.煤城焦作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煤城焦作在发展后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3.煤城焦作转型升级的措施有哪些?
(6分钟时间分小组合作探讨,并各自组织答案。
)
小组展示:(5分钟的时间小组抢答上台板书各自对应的答案<ps.每个问题只有一个小组上台板书,组员可以相机补充>;3分钟的时间给其他未抢答上的小组修改其他组黑板上的答案。
)
教师引导:
根据焦作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图、管道运输图,资源分布图、旅游资源分布图等分析焦作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矿产、农业、旅游业发展等,分析煤城焦作兴起的区位优势是什么?煤城焦作在发展中出现哪些问题?再根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的优势资源,提出焦作工业转型的措施。
<参考答案>
1.煤城焦作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煤炭资源优质丰富
地处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河流经过且地下水丰富,水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国家政策扶持、农业基础好
2.煤城焦作存在的问题
a.产业结构严重单一化、初级化,缺乏弹性和应变能力;
b.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工人失业;
c.矿产开采造成滑坡、泥石流、土地塌陷等;
d.废渣废气等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土地资源减少。
3.针对上面的区位优势与存在问题,焦作工业转型的措施应是哪些?
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基础产业实力,大力发展技术主导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和铝工业 发展第三产业:发挥旅游资源,以旅游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副加工业
充分发挥交通的有利条件,积极打造交通枢纽城市
优化环境:防治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资格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讲台板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学习热情,以及满足学生内心自我的荣誉感。
而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地图展示可以潜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集体参与矫正答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
归律总结:
资源枯竭型城市出路问题的研究思路:
1.了解本地概况。
2.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角度:区位、资源、交通等,探讨可以发展为当地的优势云神
嘉
青青
产业。
3.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角度:产业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等。
4.探讨对策,寻找转型之路(挖掘优势,治理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原理的迁移方法)
【课堂练习】
萍乡工业兴起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读下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来萍乡市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整治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主要问题:a.过度开采,资源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