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VSD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愈合时间。
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08%。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SD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可以被应用,能有效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效果;VSD
骨科创伤感染在骨科中较为常见,出现创伤感染的主要原因为骨组织受伤后,患者血供不足,免疫能力降低,导致感染率上升,创伤感染的发生会致使患者伤口愈合延迟,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骨髓炎的发生[1]。
以往传统治疗并未取得理想疗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VSD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病例进行研究,先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在17至75岁间,平均年龄(32.18±4.37)岁,陈旧创面6例、新鲜创面20例。
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治疗,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在16至75岁间,平均年龄(32.36±4.63)岁,陈旧创面5例、新鲜创面21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常规引流技术治疗。
入组前,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根据医嘱,每隔1至2天,需对敷料进行更换,若患者创面较大,则需采用引流条,每隔5至7天,需实施病原学检查,肉芽处于丰满状态后,需经创面植皮,将创面消灭。
观察组:VSD技术治疗。
利用ASD敷料将创面覆盖,采用半透明膜使创面封闭,持续给予负压引流吸引,完成手术治疗后,对漏气、阻塞等情况继续拧处理,给予敏感抗生素进行冲洗,5至7天后,将VSD敷料取出,选取创面标本,实施病原学检查。
取出VSD后,针对创面较少病例,可当即缝合,针对肉芽丰
满、创面较大的病例,需通过植皮消灭创面,若创面较深,且存在较多软组织缺损的情况,则需再次接受VSD覆盖治疗,每次覆盖时间控制在5至7天,肉芽丰满后,实施创面植皮术,给予病原学检查。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
治愈:治疗后,创面在2周内彻底愈合,表皮覆盖情况较好,无需对敷料进行更换;有效:患者大部分皮肤存活,创面部位无太多分泌物,形成了新生肉芽,创面面积明显变小,无需对敷料进行更换;无效:患者回植皮肤变得坏死,且创面有较多分泌物,无健康新生肉芽形成,创面面积无变化或者扩大。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所有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均数±标准差(x±s)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给予卡方(X2)检验,当P<0.05时,表明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治愈病例17例,治疗有效病例8例,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中治愈病例10例,治疗有效病例9例,总有效率为73.08%。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的愈合时间
从患者愈合时间上看,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科创面处理的难度一般较大,通常采用引流的方式处理创面,引流技术可以将创面内包含的脓液、分泌物与坏死组织清除,若患者创面较深、创面较大,则需给予引流条或者引流管引流,以往传统的引流方式可能诱发较多的问题,如引流不彻底、引流管堵塞等情况,极易增加感染风险[3-4]。
VSD引流技术可以使创面血液供应增加,促进创面微循环的改善,对肉芽组织增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可使创面周围水肿症状减轻,促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对创面愈合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使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治疗后,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从治疗有效率上看,治愈病例17例,有效病例8例,总有效率高达96.15%,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VSD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骨科创面感染症状减轻,改善患者组织水肿症状,促进微循环的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比较方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少辉,屈厚伯,王大水,等.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112.
[2]陈海军,惠永峰.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25):149-150.
[3]刘少亮.VSD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1):89-90.
[4]高洁,刘婷.VSD治疗30例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