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口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古代文献称血吸虫为“蛊”或“水蛊”。
多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其幼虫主要寄生在()
A.猪肉绦虫B.人体皮肤C.涡虫D.钉螺
2.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3.下列无脊椎动物与所属类群正确的是
A.蚯蚓属于线形动物B.涡虫属于环节动物
C.水母属于软体动物D.蝴蝶属于节肢动物
4.在许多已死的鱼中,可根据下列哪项迅速判断鱼是新鲜的()
A.鳃丝颜色鲜红B.体表湿润C.鳃片完整D.体表无伤
5.如图是兔和狼的牙齿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是兔的牙齿,图乙是狼的牙齿
B.兔和狼都有门齿和臼齿
C.图乙牙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⑤体温恒定⑥变态发育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⑥7.大多数动物都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两栖类的呼吸器官不包括()
A.肺B.鳃C.气门D.皮肤
8.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哺乳动物都是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D.胎生、哺乳提高了幼仔的死亡率
9.当你由伸肘状态变为屈肘状态时(如右图),你的上肢肌肉 X和Y会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A.X收缩、Y收缩
B.X舒张、Y收缩
C.X舒张、Y舒张
D.X收缩、Y舒张
10.小艾画了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图,正确的是
A.B.C.D.
11.图示用哑铃增强上臂肌肉力量的锻炼方法。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
..的是()
A.[①]肱二头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B.屈肘时[①]处于舒张状态,[②]处于收缩状态
C.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有关的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
D.[③]关节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既牢固、又灵活
12.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B.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C.呼吸作用使能量释放出来D.所有的食物都能提供能量
13.蜈蚣的身体上有许多步足,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A.奔跑B.爬行C.跳跃D.行走
14.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D.乌贼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墨汁
15.有些动物具有社会行为,该行为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B.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C.群体成员数量成百上千D.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
16.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17.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始丛林中观察到成年黑猩猩可以折断树枝并从蚁穴钓取白蚁吃。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分析,下列实例与上述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A.春蚕吐丝结茧B.猕猴向游客讨要食物
C.大熊猫幼崽吸吮乳汁D.机器人学下棋
18.“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取食行为的是____,防御行为的是____,繁殖行为的是____,节律行为的是____()
①狮子追捕羚羊②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③乌贼遇险喷出墨汁④秋后大雁南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0.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的行为
B.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行为
D.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1.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如果被羊吃了,会在羊体内分解,而且分解的速度会更快。
这说明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影响
22.易仲发现一头大象在草原上受重伤后,72小时以后就被动物啃食得只剩一堆残骸,这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吃掉尸体D.清除草原异味2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下图三个类群。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2
B.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类群1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4.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
A.病毒B.细菌C.真菌D.霉菌
25.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能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下列食品保存的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A.鳗鱼盐渍——盐杀死了鱼表面所有的细菌B.香菇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C.牛奶盒装——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D.鲜肉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6.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下列生物中,与结核杆菌结构最相近的是
A.乳酸菌B.青霉C.衣藻D.木耳
27.科学家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细菌的踪迹,最近又在很热的温泉中发现了一种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B.所有细菌都能耐高温
C.细菌起源于高温的场所
D.细菌的生活范围比较广泛
28.为了探究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A.二组,温度、空气B.二组,空气、消毒棉球
C.二组,温度、细菌D.三组,温度、空气、细菌
29.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英国和丹麦牛奶中存在一种“超级细菌”的新变种,目前已经出现人类感染病例.如果科学家想在实验室内培养观察这种细菌,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配制培养基
②恒温培养
③高温灭菌、冷却
④接种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④②
十
30.鲫鱼、青蛙、蟒蛇、大熊猫这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卵生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D.有脊柱
31.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下表示六种动物所属类群和它们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请回答:
(2)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中不属于器官这一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各器官
中都分布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以完成气体交换。
(3)牛蛙与蜥蜴两种动物相比,肺更发达的是____________,所以它更适应陆地生活。
(4)牛蛙是两栖动物,繁殖时出现特有的______________现象。
牛蛙的发育属于
_____________发育。
32.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肉协调活动及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图表示________动作,此时骨骼肌①处于________状态:上体育课做“引体向上”动作时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使________(填序号)收缩牵引身体向上运动;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________,由B图中的[ ] __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2)C图中关节头、关节窝由[ ] ________相连,它能分泌________,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此外,[ ] ________表面光滑,也能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因此,关节运动起来非常________。
(3)做仰卧起坐时髋关节在运动中起________作用。
33.某班级同学在春游时认真观察并记录了公园中槐树林中的生物种类,观察到的昆虫有红蜘蛛、草蛉、蚜虫、七星瓢虫,此外,林中还可以看到麻雀和喜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所示食物网简图表示。
据此回答问题。
(1)这个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槐树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红蜘蛛、蚜虫是危害槐树的害虫,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麻雀和喜鹊,则短时间内红蜘蛛和蚜虫的数量会______,从而危害槐树。
由此可见,动物在维持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4)除此以外,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循环。
3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某校生物社团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酿制葡萄酒等系列实践活动。
分析回答:
(1)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
从结构上看,该微生物和动植物都属于______生物。
(2)社团小组的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个发酵酿酒装置。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充气管底端应浸没在发酵液中,以便向瓶中充入氧气,利于______;排气管底端应远离发
酵液,利于______。
他们最后选用了乙装置酿酒。
(3)同学们发现敞口放置的葡萄酒散发出很浓的醋味,你认为这可能是_________微生物在其中大量生长所致?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他们应如何保存酿制的葡萄酒?______(至少答出一条)。
(4)社团成员还制作、灭菌、冷却了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酵母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
一段时间后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如下表所示,能说明酵母菌生活需要糖类的是______(填数字)。
在培养基中,酵母菌通过______方式进行繁殖。
培养皿培养基成分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I琼脂和糖类35
II琼脂、糖类和维生素250
III琼脂和维生素0
十八、实验探究综合题
35.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古道西风瘦马;D.两只黄鹂鸣翠柳;E.春蚕到死丝方尽;F.海阔凭鱼跃。
请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部分动植物分类图,请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对应生物的诗句代号
_________。
(2)E诗句中的生物发育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诗句中动物的牙齿分为______和________,这与它的_______食性有关。
(4)D诗句中动物的前肢特化为______,以适应飞行。
(5)如图为嫁接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嫁接的两种方式是枝接和________。
②嫁接成活的果树,所结果实的性状跟________(填“接穗”或“砧木”)相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血吸虫属于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
【详解】
血吸虫病属于体表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皮肤浸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由于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当人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时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成虫在人体内交配、产卵,血吸虫卵随人粪落入水后,经过一定时间,虫卵孵出毛蚴,毛蚴可以运动,当遇到水中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后,毛蚴即从其向外伸出的软体部分钻入,并在钉螺体内发育繁殖为大量尾蚴。
成熟尾蚴并不久留在钉螺体内,但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从螺体逸出,当钉螺在水中或在有水珠的植物茎叶上爬行时,尾蚴便离开螺体进入水中,此时,如果人下水(如在湖区捕鱼、打湖草、抗洪、救灾等)或赤脚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就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血吸虫尾蚴主要经皮肤侵入人体。
故选D。
2.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蚯蚓的呼吸,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雨后地面积水,土壤中氧气减少,蚯蚓无法呼吸,所以夏季
解析: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蚯蚓的呼吸,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里,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雨后地面积水,土壤中氧气减少,蚯蚓无法呼吸,所以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蚯蚓得不到足
够的氧气。
故选B。
3.D
【分析】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蝴蝶属于环节动物。
【详解】
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故B不符合题意。
C.水母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故C不符合题意。
D.蝴蝶属于环节动物,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A
【分析】
鱼鳃包括鳃弓、鳃丝、鳃耙,其中鳃丝内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中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时容易与氧结合,血液呈现鲜红色;在氧浓度低的时候,容易与氧分离,血液呈现暗红色,由于鱼是用鳃呼吸,活的鱼和新鲜的鱼鳃丝鲜红;鱼死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会和氧分离,使鳃丝出现暗红色,因此鳃丝越鲜红鱼越新鲜,鳃丝颜色越浅,鱼死亡的时间越久。
【详解】
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
所以如果鱼新鲜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因此可根据鳃丝颜色鲜红判断鱼是新鲜的,否则鱼死亡时间久长。
故选:A。
【点睛】
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使用我们说学的知识去解释,鱼是否新鲜,要看鱼鳃的颜色。
5.C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详解】
AC、图甲是兔的牙齿,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吃植物的生活相适应的;乙图表示狼牙齿,有犬齿,尖锐锋利,适于撕裂食物,这是与食肉生活相适应的,A 正确,C错误。
B、哺乳动物中食草性动物的牙齿只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而哺乳动物中肉食性动物有门齿、臼齿和发达的犬齿,适于撕裂食物,B正确。
D、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牙齿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D 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鸟类的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莺和燕都属于鸟类因此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⑤体温恒定。
7.C
【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详解】
两栖动物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气门是昆虫类动物气体进出体内的门户,两栖动物没有气门。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8.B
【分析】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哺乳动物中只有鸭嘴兽是卵生。
【详解】
A.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胎生繁殖后代,而不是所有,如鸭嘴兽就是卵生的哺乳动物,A错误。
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了优越的营养条件,B正确。
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C错误。
D.胎生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屈肘的肌肉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产生的动力使牵动骨绕着肘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如
解析: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参与屈肘的肌肉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产生的动力使牵动骨绕着肘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
如图X是肱三头肌,Y肱二头肌,故选B
10.B
【分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详解】
A.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
解析:B
【分析】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详解】
A.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错误。
B.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D.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没用同时跨越关节,C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骼肌一般要跨越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11.B
【分析】
图中的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③是关节。
【详解】
A.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即为图中①,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当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时,肘部弯曲,B符合题意。
C.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即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有关的骨骼肌收缩,牵引骨围绕关节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③是关节,关节具有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结构,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是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熟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12.D
【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
【详解】
AB、动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
解析:D
【分析】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
【详解】
AB、动物从食物中获得能量,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AB正确。
C、动物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于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C正确。
D、动物所摄取的各种食物成分中,糖类、脂肪、蛋白通过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质都能提供能量,水、维生素、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解题的关键。
13.B
【分析】
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按照其生活环境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水中生活的动物,大多数都是以游泳的方式,通过鳍或身体附肢的摆动产生动力,克服水的阻力产生运动;
解析:B
【分析】
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同。
按照其生活环境来说,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水中生活的动物,大多数都是以游泳的方式,通过鳍或身体附肢的摆动产生动力,克服水的阻力产生运动;第二类,陆地生活的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是主要运动方式,主要依靠身体附肢的活动,完成各种运动;第三类,空中飞行的动物,依靠翅膀的扇动,产生向上和向前的动力,完成飞行。
【详解】
动物的运动,增加了动物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找到更适合的生存空间,能够快速找到较多食物和配偶,也有利于快速躲避敌害,保护自己。
结合分析可知:蜈蚣的身体上有许多步足,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爬行,故选B。
【点睛】
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跳跃、奔跑、游泳、攀援),但是运动方式总是与其生存环境
相适应。
14.A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
解析:A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详解】
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需要群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属于社会行为,A 符合题意。
B.“黑猩猩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属于捕食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养鸡厂内成群的母鸡在‘咯咯’地叫”,属于繁殖行为,群体内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乌贼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是同种动物之间发生的,不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分析】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物群体还形成等级。
【详解】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
解析:C
【分析】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物群体还形成等级。
【详解】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C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