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 l-35.5 Fe-56 Cu -64
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

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
3CO 2+4H 2O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
C 、1 mol C 3H 8和5 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 2和4 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
2.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烧杯中所盛液体都是稀硫酸)( )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镁的电子式:2Cl Mg Cl −−
∙∙∙∙∙∙+
∙∙∙
∙∙∙∙∙
∙∙⎡⎤
⎡⎤
⎢⎥⎢⎥⎣
⎦⎣⎦
B .氮气的电子式:∶N∶∶∶N∶
C .N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CO 2分子的结构式:O =C =O 4. 有关烷烃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烷烃都能与氯气、溴水在光照和适当的温度下发生取代反应
B .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C .CH 2Cl 2的结构只有一种,能证明了甲烷分子是以碳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 ,而不是
平面正方形的结构
点燃
D.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
22.4
N A
5.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对于反应H 2(g)+I2(g) 2HI(g),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D.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7.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
A.Cu和S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uS
B.金属铁和铝都可以被浓硫酸钝化,因此铁和铝都不能与浓硫酸反应
C.等质量的金属铝,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氢气一样多
D.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最佳试剂是稀硝酸
8.实验室可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其中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锌与稀硫酸反应 B.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D.二氧化锰与双氧水混合
9.某烷烃分子量为72,跟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它是( ) A.B.
C.CH3—CH3D.
10.含有2~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燃烧热: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B .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
C .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逐渐升高
D .烷烃燃烧热随所含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
11. 根据下列事实:①X +Y 2+
=X 2+
+Y ;②Z +H 2O (冷)=Z(OH)2+H 2↑;③Z 2+
氧化性比X 2+
弱;④由Y 、W 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 2+
+2e -=W 、Y -2e -=Y 2+
,可知X 、Y 、Z 、W 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 X > Z > Y > W B. Z > W > X > Y C. Z > Y > X > W D. Z > X > Y > W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H 2S 、H 2O 、HF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B. HI 、HBr 、HCl 的还原性的依次减弱 C .Na +
、Mg 2+
、Al 3+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D .O 2-、F -、Na +
、Br -的半径大小顺序为:Br - >O 2->F ->Na +
1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
B(g)+C(g)。

若反应物的浓度由3 mol ·L
-1
降到1.8 mol ·L -1
需30 s ,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 mol ·L -1
降至0.2 mol ·L -1
所需反应时间为( )
A. 15 s
B. 大于15 s
C. 小于15 s
D. 无法判断 14.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 2和CO 2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H 2S 溶液 ③KMnO 4溶液 ④溴水 ⑤酸化的Ba(NO 3)2溶液 ⑥品红溶液 A .只有①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
15.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 ( )
A .图 ① 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B .用图 ② 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 2气体
C .图 ③ 表示可逆反应“CO(g )+H 2O (g )
CO 2(g )+H 2(g )”为吸热反应 D .用图 ④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16.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
...实现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共6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

A.到达2min时该反应已停止
B.在2min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C.在2min时Y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在2min达到平衡是因为此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
18.(共1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列出了10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试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填元素符号)(2)③④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该物质内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和;
(3)元素⑦的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②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①和⑦两元素形成四核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③的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元素⑧与元素⑨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与金属化合时,每个硫原子比每个氯原子得电子数多
b.⑨的氢化物比⑧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⑧和⑨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⑨比⑧强
(6)①、⑦和⑨组成的化合物与⑧低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9.(共1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图所示:
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A装置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________。

(3)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值应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__。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编号)。

a.Cl2b.CH3Cl c.CH2Cl2d.CHCl3e.CCl4
20.(共10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常见的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MnO2为催化剂),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_;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 (填化学式);
(3)反应E和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

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
试剂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共11分)(1)如下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①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上述装置中灯泡亮,此时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
②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灯泡__________(填“亮”或“不亮”, 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之一是可以设计原电池。

请利用反应“Cu+2Fe3+ =2Fe2+ +Cu2+”设制一个原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5 mol,则溶解铜的质量是。

另外的重要应用是实验室在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其作用是: 。

22.(共9分)有①甲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4种烷烃,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烷烃(用通式表示)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

(4)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 _。

(5)在120 ℃,1.01×105Pa条件下,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为________ 。

(6)10 mL某气态烃,在50 mL O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 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该气态烃是________ 。

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二、填空题(共52分)
17. (共6分)
(1)
(2) (3)
18. (共14分)
(1)
(2)
(3)
(4)
(5)
(6)
19、(共12分)
(1)
(2) (3) (4)
(5)
(6)
20、(共10分)
(1)、
(2)、
(3)
(4);;
21. (共11分)
(1)①
②、
(2) ;。


22、(共9分)
(1)
(2) (3) (4)
(5) (6)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
2012-201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共52分)
17. (共6分)
(1)3X+Y 2Z (2分,不写“ ”扣1分)
(2)0.05mol.L -1.min -1
(2分,单位写错或没写不给分) (3)BC (共2分,漏写一个给1分,有错选不得分) 18. (共14分)
(1) Ar (1分)
(2) Ca(OH)2(1分) 离子键(1分)极性共价键(或答共价键或极性键均对)(1分) (3) 2K + 2H 2O =2KOH +H 2↑ ;(2分) (4) 2Na
Na -
∙∙∙∙+
∙∙∙+⎡⎤
⎥⎦
(2分)
2Mg + CO 2;(2分,条件没写扣1分) (5)bd (2分,漏写一个给1分,有错选不得分)
(6) H 2O +SO 2 +ClO — =SO 42- + Cl - + 2H +(2分)
19、(共12分)
(1)MnO 2+4HCl 2 +Cl 2↑+2H 2O (2分,条件没写或没写“浓”字扣1分)
(2)干燥混合气体 (1分)(3)大于或等于4 或≥4(2分,写“等于4”给1分) (4) D (2分)
(5)CH 4+2Cl 2――→光照
C +4HCl (2分,条件没写扣1分) (6)分液 (1分) ab (2分,漏写一个给1分,有错选不得分) 20、(共10分)
(1 、 四氧化三铁(1分)
(2)2H 2O 2 ==== 2H 2O+O 2↑(2分,条件没写扣1分) 、KClO 3(1分) (3)Fe 3O 4 + 8HCl ====2 FeCl 3+ FeCl 2 +4H 2O (2分)
(4)铁粉(1分);KSCN 溶液 (1分) ; 溶液变血红(1分)
21. (共11分)
(1)①2H +
+ 2e- → H 2↑;(2分)
②亮 (1分) a. Al + 4OH - →[Al(OH)4]- + 3e-(2分) (2)Cu (1分) ;Fe 3+
+ e - →Fe 2+
(2分) 48g (2分);
形成了Zn —Cu 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注:必须强调形成Zn —Cu 原电池,否则不得分)(1分) ; 22、(共9分)
(1)CxHy +⎝ ⎛⎭
⎪⎫x +y 4O 2 → xCO 2+y 2H 2O (2分)
(2)丁烷(1分) (3)甲烷 (1分) (4)丁烷 (1分) (5)甲烷(2分) (6)乙烷(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