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从功能驱动到文化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城市是怎样由来和为了什么理由存在,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需希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个城市的建筑是一个城市内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建筑本身不仅仅是某一个单个的建筑,而是建筑的群体,建筑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功能和文化的因素,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和它的历史风貌阐释了城市功能和文化的历史变迁,也是城市发展重要的纽带,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中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对于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就更加重要。
我们纵观人类的历史,从渔猎迁徙到定居,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有水,因此一个城市的供水和排水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是整个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
上古时代人们原来是临水而居的,但是紧靠着江河也是有另外的问题,也就是会有水灾的影响,而离水稍远的地方,如何保证持续的供水是人类聚居的第一个关键,在这里我们的华人始祖尧帝发明了打井,因此人类的居住与井的位置就极其的关键了,我们成语所说的背井离乡,把井与家乡完全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聚居人群的增加,人类的居住对于水的使用权的争夺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文化中的上风上水,对于在水源的位置关系是重大的,也是关键的,因为你不但要用水也要排水,你的排水对于下面的人是有重大影响的,在乡村城镇现在还可以看到有大量的人用水的排水是直接排到河里面的,或者是挖一个渗水井来处理污水的,你刷马桶的水也是排在河里或者渗水井里面,在下游取水的人就要用你排了刷马桶水的河水,或者我们的水井是表层地下水,普遍的压水井能够取水的深
度与大气压相当的结果就是水面深度不能超过10米,这样的压水井也是要被排水的渗水井所污染的。
因此在城市发展的再进一步就是城市需要给排水系统了,主要是排水系统的建立。
在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的赵王城就有排水系统了,成为了世界城市进程主要的里程碑之一,该遗址位于邯郸城的西南郊,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总面积达 505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战国古城址。
而对于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也有重要的给排水的系统设施,一个城市的建理,前提也就是建立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对此的考古证据也是鉴定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
然后我们就发现在有了基本的给排水系统人口逐步集中成为城
市以后,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后,人口聚集下的城市在交通、商业和军事上的功能提升,在交通要道和主要关口,具备了人流和物流的集中效果,自然的商业集市就形成了,这样的商业集市成为了财富和经济的集散地,同时其军事价值也在增加,需要筑城了,同时对于大城市在城中还有坊,坊也是有墙有门的,是城中城和细化的管理单元,坊和坊之间是街道,我们的街坊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在古代城与市是分开的,唐代的长安就是由一个个的坊和东西两个市组成,而在北京,市原来是在前门外的,后来才建立了围绕这些市的城郭。
古代的城市就是这样在原始集市和军事关口上发展起来了,集市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口,军事重镇也是同样要带来大量的人口和财富的,原因就是在军事重镇的地方,富甲一方的人能够得到一种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安全!在过去的乡间信息交通不发达,所能够容纳
的财富是有限的,巨富在乡里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不备流寇抢掠必须要组织自己的武装,这不仅仅是巨大的开支,还经常为统治者所不容,因此他们需要到城市里面居住,也给城市带来了财富、消费和繁荣,而且在古代的通商也需要安全,有军队的关隘本身也是通商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古代的交通和通讯的情况下国家对于地方治安的控制没有今天这样的强大,会经常有小股流匪的活动,城市以及城市中的街坊结构是重要的安全保障。
同时城市的军事化设施的完善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需求和军队的消费需求,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功能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与集市的间歇性需求和季节性需求相结合,城市中服务于此的各项产业也发达起来了,尤其是对于作为京师的城市,由于封建官僚系统的发达,皇家和官员的消费以及各地的税收、贡品和礼品的汇集,形成了代表封建文明的核心城市。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一个主要的变化标志,那就是厕所的变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厕所所决定的卫生水平也是一个城市规模的重要限制,因为没有足够的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过于集中必然导致瘟疫的流行对于城市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在农村的每家都在院角的茅房以及建筑在猪圈鱼塘上的茅房等等在城
市里面不能存在,取代的是各家的马桶,而且有专门的乡下人来淘粪,而且在没有农业化肥革命的时代,城市粪便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前老北京是有为了粪便形成的黑社会粪霸的,而且我们的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就是乡里人会过日子的就要憋住屎尿撒在自家的田地里面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城市首先提供的清除粪便的一个体系,
而在不发达的社会人们最主要的垃圾就是粪便。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一个胡同的独立的公共厕所出现了,大小便不在自家里面了,这就需要一个城市的公共厕所的维护系统,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就要建立起来了,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是非常有限的,在现代高度的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垃圾数量也在激增,城市的功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垃圾的处理必须跟上,否则城市就无法让人类长期居住了。
在有了公共厕所之后城市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各家有自己的卫生间,卫生间出现了冲水马桶,这对于城市的给排水就有了重大的要求飞跃,最后就是卫生间有了热水,社会的公共浴室不再是各种人以洗澡为目的的场所而是社交文化场所了,这些得背后就是城市的供热和供电系统也要建立起来了,城市的功能性越来越完善了。
古代城市的防卫在军事技术的进步以后,城墙的作用失去了其军事价值,现代战争不是以城关为依托了,到了现代的社会城市的形成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城市是依托公路和铁路建成的,尤其是以铁路的交汇点为基础,没有铁路通过的城市在衰落,而在此之前是在中国形成了特色的运河文化和漕帮文化,在运河经过的地方形成了主要的城市,在现在运河断流的时代,原来的繁华都市冷清了,以前的临清、聊城等等都是异常发达的,而原来的九江等地也比现在发达,原因就是京广铁路当时在张之洞的支持下走了湖广。
中国民国期间的铁路建设带动了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原因就是那时的中国人认为火车的喧闹会打扰他们的祖坟而阻挠,导致火车要避开很多原有的城市,所以铁路交汇在郑州、石家庄而不是传统的保定、洛阳、
开封等地,另外以铁路的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在铁路的一边发达,另外一边是贫民窟,就如著名的铁西区、道北区等等,原因就是铁路难以跨越道口稀少,城市的服务功能只能服务于一边。
而现在中国各级中小城市的发展,由于汽车交通的日渐发达,则是围绕公路进行城市化的,先是在一条主干公路的两边逐步集中起来企业和店铺,变成一个一字长蛇阵,然后是路的中间修一个十字街,这样就是沿着一个十字公路路口进行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要修一个环线了,然后就是第二、第三条环线修了出来,城市如摊大饼一样,一圈圈的摊大式的发展,再往下就是原来的横穿城市的公路和十字街交通压力太大,绕城的公路就修建出来的,原来城市的设立是因为有这些过路的车流,现在这样的车流反而成为了城市内交通的累赘了,这个时候城市的拐点就出现了,一个城市的驱动就从功能驱动向文化驱动进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