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前言:改编自漫画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由于其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契合时代精神的主题和精妙的制作技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观众。
作为美国的主流卖座电影,超级英雄电影也发挥了文化价值内核宣传的功能。
它通过亦真亦幻的故事情境塑造集体记忆,奠定价值渗透的心理基础;通过大气磅薄的渲染手法激起情感共鸣,达成政治心理的自觉认同;通过多彩纷呈的角色魅力形成偶像效应,引导个体人格的积极塑造。
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启示我们要在思想观念和话语体系上做出时代性的转变。
美国超级英雄漫画自诞生以来一直深受读者追捧,拥有强大的粉丝市场,俨然成为美国漫画的代名词,并深刻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构成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精进和快节奏生活之下的文化需求变迁,改编自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的电影,凭借其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似真亦幻的特效影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度成为好莱坞票房推手,抢占了世界电影市场不小的份额。
除了其故事架构、特效技术以及演员的出色演绎,蕴含在影片背后的文化内核和价值观念,同样是其取得票房与美国社会认可的重要推力。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既吸金又吸睛,不仅代表了一种新式的商业片模式的成功,也是其文化价值宣传模式的成功。
这对我国当前的思想宣传工作,尤其是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颇有研究思考的意义。
一、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基本概述
1.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内涵
超级英雄,是幻想中的英雄角色,他们中大多数人天生怀有超人的能力,或是借助高科技的武装大大增强了战斗力。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贯彻爱与真实的力量,他们常常以身犯险,保护人民,战胜邪恶。
他们通常拥有一套华丽的服装以及富有个性的称号,比如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黑寡妇、蚁人等。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本质上可以说是关于成长的寓言。
主人公从舒适的成长环境脱离,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最终脱胎换骨,发觉自己不仅要自救还应承担救世的使命。
为了成就超级英雄,这个过程往往非常极端,最典型性的桥段就是一次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比如《钢铁侠》中,天才科学家兼富二代、花花公子托尼·斯塔克,被恐怖分子绑架囚禁,被威胁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命悬一线之下,托尼自制钢铁盔甲逃出生天,还揭露了一个妄图毁灭世界的邪恶阴谋。
2.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发展沿革简述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改编自超级英雄漫画。
“真正家喻户晓的超级英雄——超人,是在1938年6月《动作连环漫画》第一期上出现的。
这是第一个拥有超自然能力的超级英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超人》的成功引发了超级英雄连环画的狂热。
”
超级英雄漫画产生于人心彷徨、信仰沦丧的二战时期绝非偶然,而是漫画艺术与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碰撞的产物,是荒烟蔓草的年代里美国民众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遥远的神话救赎的渴望。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超级英雄形象就曾被搬上荧幕,但由于当时的影视技术落后,画面粗糙而不真实,影响力微乎其微。
从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美国主流超级英雄电影只有华纳公司的《超人》和《蝙蝠侠》系列,并且由于《蝙蝠侠与罗宾》的票房与声誉惨败,华纳倍受打击,选择了暂时雪藏此类电影。
2000年,第一部《X战警》上映,超级英雄开始重新抢占观众视野。
2002年的第一部《蜘蛛侠》是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崛起的里程碑之作。
此后,漫画里的超级英雄们纷纷被搬上银幕,既有一枝独秀的钢铁侠、美队、蚁人,也有通力合作的复仇者联盟,他们能力各异,性格迥然,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堪称美国版的金庸群侠传。
尤其是《复仇者联盟》一出,观众惊觉漫威原来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漫威影业将以前单独的超级英雄自传电影变成了纷繁复杂的网状结构。
电影结尾的彩蛋则是连接每部单独的超级英雄电影的暗线。
比如《钢铁侠2》结尾能看到雷神的锤子,《美国队长3》结尾能看到即将回归的蜘蛛侠,这些无不提示着观众,之前看似单独的超级英雄自传电影其实联系丰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系统。
二、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心理学的情境认知理论和传播学的教化理论都揭示了一个客观事实,即大众传媒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起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在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合力方面具有显著效用。
电影作为现代传媒的主要形式之一,能以其声影艺术最大程度地调动人体感官,将信息生动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也不例外,通过其故事架构、特效技术、角色塑造,散点式地渗透着美国精神内核与文化价值,以期提升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普遍认同。
这一点上,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和我们的红色影视非常相像,只是其宣传方式被包装地更为精巧。
一是通过故事情境塑造集体记忆,奠定价值渗透的心理基础
美国民众对超级英雄的热爱没有随二战烽火消散,超级英雄的故事始终徘徊在美国人共同记忆的旷野。
它的经久不衰,就在于它的历久弥新。
超级英雄的故事总是随着时代演进,不乏现实隐喻。
不同的超级英雄故事,隐喻着不同类型的美国梦想。
美国队长诞生于二战硝烟弥漫之际,是传统的美国自由主义精神的表征;蝙蝠侠作为独行者,不断挑战着现代民主秩序,但最终证明仅凭个人英雄主义无法替代民主与法制,顺应了全球法制化的潮流;钢铁侠走在科技前沿,代表着现代社会日益精进的科技力量,也警示着科技与人道主义的伦理。
和正义英雄一样,反派boss的演变也同样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早期的超级英雄故事中,恶人大多数是纳粹遗孤,以幕后黑手的方式企图暗中破坏,却不断被超级英雄揭发并打败。
这样的情节设定便利了美国在追溯历史上时凸显二战功绩,宣扬“美国式的救世主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派恶魔由二战时的纳粹分子、冷战时的苏共间谍,逐渐扩大到9.11后的恐怖分子和某些极端偏执的科技怪人,可谓是与时俱进,暗示意味深远。
超级英雄电影富有时代性的故事情境,织绘起一代代美国人相似的成长片段,塑造成清晰的集体记忆,使之成为大众文化与个人记忆交融的重叠。
集体记忆理论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有言,“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
”超级英雄故事一方面继承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内容,一方面融合了新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文化,通过新的时代话语的再加工,把疯狂的想象塑造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几乎让人以为这就是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社会影像。
超级英雄的故事还弥补了美国民众对历史短暂、缺乏民族神话的遗憾。
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一书中认为,英雄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神性的追求。
美利坚文化与古老的欧洲文明同根相连,17世纪那艘“五月花”号轮船只是将移民者送达了新大陆,却没有割断文化渊源,所以美国民众同样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的神话传说。
美国式的造神运动创造的超级英雄故事,为美国民众提供了现世信仰。
二是通过渲染手法激起情感共鸣,达成政治心理的自觉认同
电影由于融合了诸多艺术形式,叙事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能够成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等多方面的强有力的文化内核宣传机器。
不同于一些以暴力手段发挥效用的强制性国家机器,电影的宣传教育带有潜隐性、非强迫性的特点,影响人于无形之中。
作为美国的主流卖座电影,超级英雄电影制作精良,几乎都是场面恢弘,叙事手法大气却不失情感细腻。
如今,数字技术发展成熟,电影能将漫画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雷神》系列的华丽奇幻,《蜘蛛侠》系列的平民路线小清新……不同风格的银幕奇观轮番上演,让观众好似身临其境,达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情效果。
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的故事和数字特效的渲染,使观众在影片营造的似真似幻的场景中,获得了一种想象性的满足。
这使得观众容易自觉接受影片的故事模式和情感煽动,而不是出于被动。
正如廉思在《当代中国青年诉求的变迁》中所言,“有些美国电影制作庞大、情节跌宕起伏、催人泪下、引人深思,看了之后,热血沸腾、夜不能寐,最后觉得美国真好,变成一种自觉的选择。
实际上,这叫‘看不见’的意识形态工作。
”
三是通过角色魅力形成偶像效应,引导个体人格的积极塑造
来自漫画的超级英雄们,是美国社会自制的新偶像,是美国牛仔精神走入都
市,投身于现代文化之上的造物。
当美国人在一无所有的荒野上建立起现代化城市,皈依于现代法律与秩序之后,现代工业也把人从广阔的土地压迫到了单调的工业流水线。
都市文明使得很多人都如同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工人那样成为机器的附庸。
当资本压抑了人之为人的天性后,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个体也就成了单板无趣的螺丝钉,超负荷工作带来的疲倦、焦虑和压抑,已经超过了获取报偿的满足。
人们无法策马红尘去潇洒地浪迹天涯,无法像旧日的牛仔那样藐视不合理的法律规则,更无法抛开一切取追寻所谓的自由。
现代都市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心的自由。
人们需要一种新的英雄,内心必须丰富、隐秘和强大。
这种英雄必须要超越机械和电子时代的束缚,成为新的神话,承载着新的美国梦想。
超人、蝙蝠侠以及后来的超级英雄们就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
几美分几美元的低价付出,就可以买一本超级英雄漫画,看一场电影,简直就是最低成本最贴心的简易版心灵圣经。
更重要的是,超级英雄偶像并非是完美无缺的道德楷模,他们也有常人的软肋与困窘,这就增强了民众自身的对照和代入感。
美国队长的古板固执里,充斥着对美国古典价值观及自由精神的坚守,那是美国两百多年的短暂历史中,责任感和使命感最为强烈的时代传承下来的美好品质。
但是,美国队长也会伤感于与队友的间隙、旧日爱人的垂垂老矣。
钢铁侠斯塔克作为科技先锋与富二代花花公子,是精英主义的代表。
他万花丛中过,却对秘书小辣椒情有独钟。
钢铁侠屡遭心脏病痛的折磨,对父亲的情感也相当复杂……
此外,超级英雄偶尔漠视社会规则的出格行为,能使美国民众的心理压力得到短暂的集体宣泄,但是超级英雄最终又回归家庭,积极入世,这就使得所谓“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回归理性。
而且,中国的英雄人物大多数似乎都是悲剧英雄,悲情形象,多是舍身取义牺牲小我,美国塑造的超级英雄,基本都是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所以传递最多的是一种正能量的乐观主义,更有利于个体人格的积极塑造。
超级英雄电影作为美国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不断对内对外输出美国文化观和价值观,并且由于精致的构思设计和巧妙地传播方式,容易得到自觉认可。
这对当前我国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思考、警示、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