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7往事依依》word教案 (1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合国文老师讲的两首诗,体会作者所感受到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面对战争中的祖国,胸中涌现无限爱国情怀。
(3)听国文老师上课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陶冶爱国情怀。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难忘 的经历?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这一经历和你的成长关系?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翃<寒食>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夏:绿树阴浓夏日长 (唐)高骈<山 亭夏日> 夏季天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
五月榴花照眼明 (宋)朱熹<题榴花> 五月石榴花盛开,红艳如火,映人眼中,格外璀璨夺目。
秋;青娥素女俱耐寒, 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幼时记学”,非常直接明确地概括了本文内容,那么是否可以把原来的标题“往事依依”换掉呢?
当然不能。原来的标题 “往事依依”有一种别样的情味,“依依”,这பைடு நூலகம்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整个标题给我们的感觉有浓浓的不舍,淡淡的 惆怅,作者的那份留恋、难忘扑面而来。
标题中“依依”二字,照应了第一小节中哪几个词?
总而言之,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
六、品味欣赏语言。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有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例如:a、第二段写看画入了神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寥寥数语把一个痴迷于想象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为什么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却能让作者感到美不胜收?它到底美在 哪?
首先诗句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其次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意境总能让作者的脑海里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如祖国的大地山川,四季的风光,绚丽的色彩。
1、以趣动人——看画,读水浒
(1)同学们,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好看吗?为什么?
(2)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读《水浒传》也觉得非常有趣,她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从哪些词或句子可以看出来?
百看不厌 凝视 不知不觉把家乡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 身临其境 津津有味
2、以美动人——欣赏《千家诗》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即言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同学自读、讨论、拟联。
上联:赏画自得其乐
下联:读诗心旷神怡(1)
读诗美不胜收(2)
听课激发兴趣(3)
登楼感慨万分(4)
……
五、读懂文章主旨。
1、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你能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到作者成长的源头吗?
与读书(画)有关。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本文是我们这套教材的教材编写组特邀于漪老师写的,那么于漪老师向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文中何处体现出来的?
b、文中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况,一个突出描写“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突出描写“注满情思的眼睛”。写“我”听课的感受也很精彩。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以趣动人 以美动人 以情动人
七、本课内容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回答,根据课堂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点评)
四、课文小结
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理智的人。”
《往事依依》通过回忆少年读书生活中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告诉我们读书是多么重要,它不仅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更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希望同学们铭记 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八、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依依”的情感,并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品味赏析,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徜徉 浩淼 雕镂 走投无路 心旷神怡 搜索枯肠 谆谆教导
二、精读课文。
文中对往事的描写各有侧重,趣味,美好,又充满感情,那么作者对每件往事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段,找出相关语句。
二、预习检查字词。
1、 生字预习
徜徉(cháng yáng) 烟波浩淼(miǎo) 晦 (huì) 青女素娥(é)婵(chán)娟 绚(xuàn) 镂(lòu) 心旷神怡(yí) 镌(juān)刻 谆谆(zhūn)
2、词语解释 (同学们思考片刻,由老师读出)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2、领悟文章蕴含的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冰心奶奶曾深情地赞美道:“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本单元的主题是“金色年华”,引导我们大家回首童年生活,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本单元有讲述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读书经历的散文《往事依依》,有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的文言小品《幼时记趣》,有回顾自己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历程的散文《十三岁的际遇》,有大家熟悉的小说《男生贾里》的选段《伟人细胞》,为我们展现 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让我们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让我们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作者于漪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那么文中究竟追忆了哪些往事呢?请简要概括。
赏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课
四、研习文章内容。
1、看画、读书、听课过程中究竟有何种独特的感受,让作者至今还记忆犹新呢?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找出赏山水画的感悟。
把本段内容概括为:“赏画自得其乐”,我们尝试把这句话当作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同学自己阅读描写另两件事的语段,任选一件对出下联。
作业设计
将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一次读书经历用最美的语言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二、分——诵《千家诗》;听《南乡子》;赏《南归》
三、总——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课后反思
(2)文中引用了很多歌咏祖国风物或 者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能不能背出其中的一两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以情动人——聆听国文老师上课
(1)深情地朗读: 田汉《南归》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六段:光念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于漪老师读了很多好书,因此,后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她的课堂永远充满了激情、深情,本文中也能体现她的这种种情感,你能从本文中读出哪些方面的情感?
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听国文老师上课,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 的情思。
《往事依依》
教学内容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蕴 含的丰富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3、培养文学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生活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雕镂: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依稀:模糊。 万端:极多而纷繁。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三、整体感知内容。
1、本单元中有沈复的《幼时记趣》,是记录、记载幼时之趣,那么这一篇我们也可以顺势把它理解为“幼时记学”,因为本文是我们这套教材的教材编写组特邀于漪写的,于漪老师为我们深情地追忆了少年读书生活、追忆了文学对她的深刻影响。
(3)听国文老师上课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陶冶爱国情怀。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难忘 的经历?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这一经历和你的成长关系?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翃<寒食>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夏:绿树阴浓夏日长 (唐)高骈<山 亭夏日> 夏季天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
五月榴花照眼明 (宋)朱熹<题榴花> 五月石榴花盛开,红艳如火,映人眼中,格外璀璨夺目。
秋;青娥素女俱耐寒, 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幼时记学”,非常直接明确地概括了本文内容,那么是否可以把原来的标题“往事依依”换掉呢?
当然不能。原来的标题 “往事依依”有一种别样的情味,“依依”,这பைடு நூலகம்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整个标题给我们的感觉有浓浓的不舍,淡淡的 惆怅,作者的那份留恋、难忘扑面而来。
标题中“依依”二字,照应了第一小节中哪几个词?
总而言之,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
六、品味欣赏语言。
于漪的这篇散文,用一个字来评价就是:美。美在哪里:形美、神美。形美—语言风格、词语优美;神美—思想内涵有深度和广度。
1.文中有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
例如:a、第二段写看画入了神几个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凝视”“进入画中”“徜徉”。寥寥数语把一个痴迷于想象的小学生形象勾勒出来。
冬: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为什么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却能让作者感到美不胜收?它到底美在 哪?
首先诗句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其次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和意境总能让作者的脑海里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如祖国的大地山川,四季的风光,绚丽的色彩。
1、以趣动人——看画,读水浒
(1)同学们,你们看过《水浒传》吗,好看吗?为什么?
(2)作者小时候看山水画、读《水浒传》也觉得非常有趣,她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从哪些词或句子可以看出来?
百看不厌 凝视 不知不觉把家乡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 身临其境 津津有味
2、以美动人——欣赏《千家诗》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即言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同学自读、讨论、拟联。
上联:赏画自得其乐
下联:读诗心旷神怡(1)
读诗美不胜收(2)
听课激发兴趣(3)
登楼感慨万分(4)
……
五、读懂文章主旨。
1、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你能从作者的依依往事探寻到作者成长的源头吗?
与读书(画)有关。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本文是我们这套教材的教材编写组特邀于漪老师写的,那么于漪老师向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文中何处体现出来的?
b、文中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况,一个突出描写“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突出描写“注满情思的眼睛”。写“我”听课的感受也很精彩。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在对下列往事的描写中,分别侧重于哪个字,请填出: 以趣动人 以美动人 以情动人
七、本课内容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回答,根据课堂内容给予学生相应的点评)
四、课文小结
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理智的人。”
《往事依依》通过回忆少年读书生活中的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告诉我们读书是多么重要,它不仅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更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希望同学们铭记 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八、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依依”的情感,并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品味赏析,下节课一起交流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字词
徜徉 浩淼 雕镂 走投无路 心旷神怡 搜索枯肠 谆谆教导
二、精读课文。
文中对往事的描写各有侧重,趣味,美好,又充满感情,那么作者对每件往事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段,找出相关语句。
二、预习检查字词。
1、 生字预习
徜徉(cháng yáng) 烟波浩淼(miǎo) 晦 (huì) 青女素娥(é)婵(chán)娟 绚(xuàn) 镂(lòu) 心旷神怡(yí) 镌(juān)刻 谆谆(zhūn)
2、词语解释 (同学们思考片刻,由老师读出)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2、领悟文章蕴含的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冰心奶奶曾深情地赞美道:“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本单元的主题是“金色年华”,引导我们大家回首童年生活,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本单元有讲述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读书经历的散文《往事依依》,有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的文言小品《幼时记趣》,有回顾自己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历程的散文《十三岁的际遇》,有大家熟悉的小说《男生贾里》的选段《伟人细胞》,为我们展现 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让我们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让我们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作者于漪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那么文中究竟追忆了哪些往事呢?请简要概括。
赏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课
四、研习文章内容。
1、看画、读书、听课过程中究竟有何种独特的感受,让作者至今还记忆犹新呢?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找出赏山水画的感悟。
把本段内容概括为:“赏画自得其乐”,我们尝试把这句话当作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同学自己阅读描写另两件事的语段,任选一件对出下联。
作业设计
将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一次读书经历用最美的语言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二、分——诵《千家诗》;听《南乡子》;赏《南归》
三、总——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课后反思
(2)文中引用了很多歌咏祖国风物或 者描写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能不能背出其中的一两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以情动人——聆听国文老师上课
(1)深情地朗读: 田汉《南归》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六段:光念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地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于漪老师读了很多好书,因此,后来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她的课堂永远充满了激情、深情,本文中也能体现她的这种种情感,你能从本文中读出哪些方面的情感?
看山水画,写神情专注、徜徉画中之乐,表现了热爱大自然之情;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写浮想联翩、如历其境之乐,表现了好读书、善品味之趣;读《千家诗》,写吟诵诗句、沉醉诗境之乐,表现了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听国文老师上课,写朗诵诗词、深受感染之乐,表现了酷爱文学、关注时代 的情思。
《往事依依》
教学内容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理解文学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蕴 含的丰富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3、培养文学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生活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雕镂: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依稀:模糊。 万端:极多而纷繁。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
三、整体感知内容。
1、本单元中有沈复的《幼时记趣》,是记录、记载幼时之趣,那么这一篇我们也可以顺势把它理解为“幼时记学”,因为本文是我们这套教材的教材编写组特邀于漪写的,于漪老师为我们深情地追忆了少年读书生活、追忆了文学对她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