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介绍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及校内其他研究机构基础上于2000年初组建而成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经教育部考核合格,于2000年9月22日正式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中心内设有东南亚经济政治、东南亚华侨华人、东南亚国际关系、东南亚宗教历史文化等4个研究室。

编辑出版的定期学术刊物有南洋问题研究!和南洋问题资料译丛!。

现拥有专门史(中外关系史)、世界经济(东南亚经济)2个博士点,硕士点3个,涵盖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华侨华人史、东南亚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东南亚史、东南亚国际关系、东南亚华文文学等7个研究方向。

现有在学硕士生38人、博士生20人。

现任中心主任庄国土研究员,副主任廖少廉教授。

中心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原∀南洋研究所#),1956年由当时的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与厦门大学共同创立,为新中国最早设立的东南亚和华侨华人问题专门研究机构。

早期的研究重点为东南亚华侨华人。

7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还包括了对东南亚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南海问题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广泛地涉及到对东南亚的社会、文化、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问题的研究。

1996年,该研究所扩大规模,调整学科,更名为南洋研究院,现任副院长廖少廉、庄国土。

数十年来,南洋研究院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有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的协作攻关,取得了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整体的科研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的同领域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近10年来,先后主办4次、参与承办2次国际学术会议。

2001年1月中心组成时,由厦门大学与国务院华侨事务办公室共建。

由于拥有坚实的科研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项目。

八∃五期间共承担和完成国家、国家教委及省部级项目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6项。

九∃五期间继续争取到各级部门的一系列研究项目课题,其中专职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

1996年以来已出版科研专著1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30篇,其中在国(境)外以英文及日文发表的学术论文近30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7项。

此外,还承担和完成了大批横向研究课题,九∃五期间专职科研人员共获得科研项目课题资助经费近200万元,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实际工作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

一些科研人员被聘请为有关政府部门的咨询顾问,在有关对外关系策略、南海问题、侨务工作、APEC战略、WTO问题以及与东南亚经贸往来等方面,向各级政府部门、经贸单位及其他社会各界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咨询服务,同时还向政府有关部门(如外交部、外经贸部、国务院侨办等)提交了一批国家急需的调研报告和信息咨询资料。

中心拥有从事东南亚经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华侨华人问题、东南亚华文文学以及东南亚国际关系等研究领域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组合了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良好科研能力、突出学术成就和严谨治学风气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现有专职研究员(教授)6人,副研究员(副教授)3人,校内兼职研究员(教授)及副研究员(副教授)4人,校外兼职研究员(教授)7人,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

中心拥有国内高校中面积最大、东南亚研究领域图书种类最为齐全、资料最为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馆,长期订购有大量的国外报刊和网上资料,馆藏中外文种图书资料10余万册,包括有数万份的专题研究论文和报告,是国内公认最好的东南亚研究资料中心之一。

根据教育部关于重点基地建设标准的指示精神,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机构重组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的基础上,中心拟在十∃五期间,加强学科建设,以完成重大研究项目为龙头,在东南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等领域产生出一批全国领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有能力全方位研究东南亚问题的科研队伍,逐步把中心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研究机构。

(聂德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