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心理,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学研究
研究学生心理,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26001) 魏小红
[摘 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所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复杂
且多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聚氰胺等化学物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少学生给化
学贴上了“易爆”
“ 有毒”的标签,对化学产生了恐惧心
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心
理暗示,以至于在实验中畏首畏尾,不敢操作。比如,在
对氢气的纯度进行检验时,不少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爆
炸”现象心存恐惧,不敢拿着收集氢气的试管接近酒精
灯;当教师在教室里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对化学问题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强大的内驱
力,但同时它也会形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如不少学生会
将自己的视线停留在实验的表面现象上,而忽视实验的
本质;还有不少学生会因为猎奇的心理而抱着看热闹的
心态来参与实验。
2. 学生的恐惧心理分析
学生的恐惧心理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如
近期江苏某地的化工厂爆炸新闻,再加上生活中诸如三
心理因素干扰学生的情感,进而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带来
影响。换言之,教师要关注学生良好情感的激发,通过
各种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每一次实验教学的机会,关注
67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2019
·11 中旬
化学·教学研究
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渭源县锹峪中学(748206) 何兵兵
作却漏洞百出,这显然是疏于练习造成。然而学生越是
疏于操作,他们的心理负担就越重,越害怕在实验过程
中出糗,不愿意参与化学实验。
4. 学生忽视实验操作的心理分析
学生之所以忽视实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
的考试评价体系相关。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下,仅凭一张
化学考卷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成果,导致很多
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偏重于做题。这样的处理必
惯,进而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生心理;实验教学效率;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67-02
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彰显
学科的内涵和魅力,它也是学生兴趣的主要激发点。同
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复杂且多变,因此需
时,不少学生担心会中毒,纷纷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这
些都是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自然会让学生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中,最终只会降低实验教学的
效率。
3. 学生怕出糗的心理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处理实
验试题时能够表现得很好,表明理论层面的掌握还是
比较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
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
织实验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研究
1. 学生的好奇心理分析
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可能
是绚丽的颜色变化,可能是刺激性的气味,还可能是奇
怪的声响等,这些都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
心理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可以让学生
教师在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中通常会淡化微观粒子
的构成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学生
在深入学习该部分知识时明显感觉吃力,这会让学生在
学习该部分知识后仍然连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牢,出现
不会应用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基于“微
粒观”构建知识结构来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效率
以及学习质量。
一、复分解反应概述
的条件做一个归纳:①有水生成的反应:主要是酸和碱
的反应;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③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以上三个条件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反应即可发生。
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实验首先是化学
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只要掌握科学规范的
[摘 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从基本物质的认识过渡到类别物质认识的基础。而在复分解反
应教学中教师基于“微粒观”构建知识结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微粒观;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68-02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
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在
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
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
低,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 AB+
CD→AD+CB。基于初中化学知识可对复分解反应发生
然会让学生滋生错误的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记
忆和刷题,在他们看来背一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显然
更容易达到提高考试分数的目的,这是学生忽视实验操
作的根源。
客观来讲,实验课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学生在实验
过程中手忙脚乱地进行各种尝试和操作,表面看来只是
完成了一些实验操作而已,而且还无法直接服务于考试
分值的提升。因此在功利心理的作用下,很多学生自然
操作细则,实验过程是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的。这样处理
首先是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对
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操作都无法精准到位。比如,一
些固体药品的取用,需要用镊子夹住药品将其垂直放
入试管底部,而学生常常不按要求操作。又如,有的学
生在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也是错漏百出,他们
将滴管伸入试管,接触到试管侧壁,甚至将液体弄到试
管外面来。
上述错误是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呢?首先,根源于学
生重理论,轻操作。学生实验题答得头头是道,轮到操
而然地将实验放在一边,不乐于参与实验,他们更希望
通过刷题来提升自己的实验应试能力。
二、基于学生心理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如果要能够取得成功,他们
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尤其是
后者,所产生的影响能够达到 80%。因此在化学教学过
程中,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让负面的
研究学生心理,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26001) 魏小红
[摘 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所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复杂
且多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实验观,培养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形成良好的实验习
聚氰胺等化学物质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少学生给化
学贴上了“易爆”
“ 有毒”的标签,对化学产生了恐惧心
理。在这种恐惧心理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心
理暗示,以至于在实验中畏首畏尾,不敢操作。比如,在
对氢气的纯度进行检验时,不少学生对可能出现的“爆
炸”现象心存恐惧,不敢拿着收集氢气的试管接近酒精
灯;当教师在教室里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对化学问题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强大的内驱
力,但同时它也会形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如不少学生会
将自己的视线停留在实验的表面现象上,而忽视实验的
本质;还有不少学生会因为猎奇的心理而抱着看热闹的
心态来参与实验。
2. 学生的恐惧心理分析
学生的恐惧心理来自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如
近期江苏某地的化工厂爆炸新闻,再加上生活中诸如三
心理因素干扰学生的情感,进而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带来
影响。换言之,教师要关注学生良好情感的激发,通过
各种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每一次实验教学的机会,关注
67
中学教学参考
2019·
2019
·11 中旬
化学·教学研究
微粒观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渭源县锹峪中学(748206) 何兵兵
作却漏洞百出,这显然是疏于练习造成。然而学生越是
疏于操作,他们的心理负担就越重,越害怕在实验过程
中出糗,不愿意参与化学实验。
4. 学生忽视实验操作的心理分析
学生之所以忽视实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
的考试评价体系相关。在当前的中考制度下,仅凭一张
化学考卷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成果,导致很多
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偏重于做题。这样的处理必
惯,进而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生心理;实验教学效率;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67-02
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最能彰显
学科的内涵和魅力,它也是学生兴趣的主要激发点。同
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复杂且多变,因此需
时,不少学生担心会中毒,纷纷皱起眉头,捂住鼻子。这
些都是学生恐惧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自然会让学生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中,最终只会降低实验教学的
效率。
3. 学生怕出糗的心理分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在处理实
验试题时能够表现得很好,表明理论层面的掌握还是
比较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
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
织实验教学,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研究
1. 学生的好奇心理分析
化学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可能
是绚丽的颜色变化,可能是刺激性的气味,还可能是奇
怪的声响等,这些都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
心理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可以让学生
教师在复分解反应的教学中通常会淡化微观粒子
的构成以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学生
在深入学习该部分知识时明显感觉吃力,这会让学生在
学习该部分知识后仍然连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牢,出现
不会应用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基于“微
粒观”构建知识结构来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效率
以及学习质量。
一、复分解反应概述
的条件做一个归纳:①有水生成的反应:主要是酸和碱
的反应;②有气体生成的反应;③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以上三个条件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反应即可发生。
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实验首先是化学
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只要掌握科学规范的
[摘 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从基本物质的认识过渡到类别物质认识的基础。而在复分解反
应教学中教师基于“微粒观”构建知识结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复分解反应;微粒观;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2-0068-02
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复分解反
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在
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
体或弱电解质(最常见的为水),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
低,反应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可简记为 AB+
CD→AD+CB。基于初中化学知识可对复分解反应发生
然会让学生滋生错误的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记
忆和刷题,在他们看来背一些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显然
更容易达到提高考试分数的目的,这是学生忽视实验操
作的根源。
客观来讲,实验课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学生在实验
过程中手忙脚乱地进行各种尝试和操作,表面看来只是
完成了一些实验操作而已,而且还无法直接服务于考试
分值的提升。因此在功利心理的作用下,很多学生自然
操作细则,实验过程是有足够的安全保障的。这样处理
首先是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对
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操作都无法精准到位。比如,一
些固体药品的取用,需要用镊子夹住药品将其垂直放
入试管底部,而学生常常不按要求操作。又如,有的学
生在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也是错漏百出,他们
将滴管伸入试管,接触到试管侧壁,甚至将液体弄到试
管外面来。
上述错误是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呢?首先,根源于学
生重理论,轻操作。学生实验题答得头头是道,轮到操
而然地将实验放在一边,不乐于参与实验,他们更希望
通过刷题来提升自己的实验应试能力。
二、基于学生心理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如果要能够取得成功,他们
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尤其是
后者,所产生的影响能够达到 80%。因此在化学教学过
程中,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让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