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时代就要来了有线网络业务融合该如何发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初,国际电信联盟公布了包含13个5G指标的草案,包括:每个5G基站至少能提供20Gbps的下行和10Gbps的上行宽带传输能力;必须确保时速500公里的交通工具上的用户数据连接不中断;连接5G用户的最大延迟不能超过4毫秒,甚至保持1毫秒的超低延迟通信;单个5G网络在每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至少能够承载100万台设备……
当5G从单纯的概念,变为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可理解”的指标,5G对广电有线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清晰。

一方面,“可上传上百套直播的广播电视节目”将不再是广电有线网络的专有优势;另一方面,5G的普及也将刺激有线网络的革新,带来全新的产业空间。

如何应对挑战,拥抱机遇?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明晰有线网络与物联网共生的定位
如果说4G网络是专为用户智能手机而生,那5G技术便是为物联网而生。

现有的实验和研究已经表明,5G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支持更多的设备、支持更高的移动速率。

5G的服务对象将由“人”向“人与物”拓展,让“无处不在,万物可连,万物可控”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网络、业务、产业发展及行业管理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有线网络必须提前认识到这一革命性技术即将带来的改变,认识到单纯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人与物为中心”的核心变化,明晰有线网络与物联网共生的定位,以开创全新产业的思路,及早研究和布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与服务。

聚合并整合平台资源,精耕细分领域
5G的发展,将高度整合传统产业领域的分散资源,更大力度地推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

在这一趋势下,对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对垂直领域的业务融合、创新与开发将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比如以有线网络仍然庞大的用户为基础,挖掘有线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渠道优势,更深入地参与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政务、信息服务、教育、医疗、旅游、农业、交通等领域逐渐形成良性产业闭环。

推动广播/组播与单播的融合
移动视频正成为移动通信基础网络运营商数据流量飞涨的最大推动力量。

年中召开的“2017年5G峰会”透露,中国联通视频业务的流量从约一年前的不到20%,已经上升到目前接近50%。

虽然移动、联通、电信等移动通信基础网络运营商为此纷纷推出免流量服务、定向流量包产品等,但基础网络进行扩容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CDN(内容分发网络)“下沉”的布局成本越来越高,视频消费的需求与网络供给能力之间的鸿沟仍然较大。

这个鸿沟,为有线网络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在欧洲,欧盟5G公私合资合作研发机构(5G-PPP)于2017年6月1日启动广电与5G融合研究项目“面向5G的广播与组播通信”,计划在2019年月1日完成,总体目标是研发通过固网/5G网络/广播网络三者的融合型网络来分发PTM(点到多点)内容的技术。

近年来,欧洲广播联盟(EBU)与英国广播公司(BBC)也一直大力研究广播/组播与单播的“无缝”融合,并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纳入5G国际化标准。

欧盟EBU和BBC的尝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即通过推动广播/组播与单播的融合来应对5G的挑战。

如以广播/组播方式来分发热门的移动视频内容,以单播方式来分发冷门的移动视频内容。

5G的到来,带给广电有线网络更多改革创新的紧迫感,也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有线网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
有线网络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在于现有业务,而在于对现有业务的转型升级,在于面对强势竞争要有拿得出手、别人没有的产品和服务,在于能够引领消费引领行业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内容领域的各环节
与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音视频等替代性收视相比,有线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如何挖掘内容“富矿”将是有线网络发展的关键。

当前,有线网络的内容资源总量很大,但用户真正需要的内容很少,内容更新慢,需求与供给并不匹配,同时内容资源的二次开发较为粗放,大量内容的产业价值没有被利用。

内容无疑是有线网络的重要资源,但单纯的内容并不足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要在内容领域的各环节做大、做强、做优。

一是要注重热点内容的更新速度,集纳更多用户关注度高的音视频内容,与商业视频网站、广播电视台建立内容合作机制,保障优质内容及时供给。

二是利用大数据、智能终端,探索内容对用户的精准投放和差异化传播。

面对海量内容,用户更看重的是如何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三是要拓展内容产业链,开发以内容为核心的副产品,挖掘新的盈利点。

如围绕一部热播影视剧可在点播或回看功能中,插入“创意中插广告”、“贴片广告”,将影视内容与电商挂钩,导流到电商平台。

四是重新集成内容资源,搭建以内容群组为核心的分类化平台,形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围绕一个影视剧或节目,可将类似内容、节目片段、周边花絮等重新分类集成,布局在该影视剧界面周围,引导用户点击。

可将影视剧经典片段拆分为各类短视频,供用户碎片化收视等等。

以技术为支撑,创新有线网络综合信息服务
有线网络要站在技术创新前沿,成为新技术转化应用的先行者,通过技术创新应用,打牢有线网络根基,夯实发展基础。

技术对有线网络的支撑既要体现在基础网络建设、互联互通平台构建上,也要根植于信息娱乐服务、综合政务业务中,以技术为引领,搭建有线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大平台。

一是以技术为先导,建设更有竞争力的有线网络传输渠道。

加快光网改造和双向化改造,提升有线网络承载能力,为各项业务开发运行打好基础。

二是加快推动全国互联互通平台落地。

各类有线网络综合信息业务都由网络平台承载,这是有线网络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要通过平台建设为全国各级广电媒体内容融通、大数据内容分析、用户需求定位等提供保障。

三是探索线上线下双向交流,将有线网络向线下零售、活动等领域延伸,充分利用实体营业厅,拓展营业厅功能。

让用户随处可以感到有线网络的便捷性、便民性。

开发应用人工智能,为有线网络注入强大活力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人工智能堪比工业革命或电子革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广电+人工智能”的融合,最适合应用、最值得应用的领域就是有线网络,有线网络要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与现有业务相结合推动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开发应用人机互动语音识别技术,让人与电视对话。

目前,很多用户反映遥控器复杂难以操作,很多增值业务由于不会操作而被锁死,而语音识别则是解决此项难题的捷径,可帮用户快速找到节目和各类服务,满足其需求。

二是积极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勾连起家庭生活和社区服务。

研发智能机顶盒,构建具有多模交互、多轮对话、数据挖掘、链接服务等应用能力的融合媒体平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想看什么节目、想了解什么社区活动及交通状况,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理解用户需求,还可以主动满足用户需求。

三是构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的产业生态圈。

打破智慧业务在家庭、社会、城市中的发展闭环,使三者之间的信息服务、综合业务可以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