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扮演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角色扮演教学法
胡海燕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9-0100-02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具有较强英语交际本领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逐步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

角色扮演教学法注重真实的语言训练,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角色扮演
A Brief Discussion on 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Hu Haiyan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demand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strong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is growing,so the teach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s the goal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wide atten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ole-playing teaching method pays attention to authen-tic language training,and is a very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oral English;role-playing
1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的相关背景知识
1.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定义
关于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定义,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也被称为“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指的是使教学内容剧情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人物,进入角色,体验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这种教学方法具体表现为老师设定一些特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这些场景中的角色,模拟这些角色的言谈举止,以达到再现生活场景的效果。

而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自己所充当角色的情感、态度以及如何处理当前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这一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

1.2角色扮演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角色扮演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在1934年创设的一种以精神治疗为主题的心理剧疗法。

此后他与助手们一起开始在欧洲各国推行这种心理剧疗法,人们慢慢把它当成一种教育方法广泛运用于个体行为辅导、商业咨询以及知识学习中。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在他们编写的著作《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绎出“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Scarell和Crookall在如何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的研究中总结提出了三个学习条件,分别是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与他们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的。

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引进这一教学方法是确实可行的。

与国外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研究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研究发展起步较晚。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中国的科技、贸易进一步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国内学者开始对角色扮演领域进行初步探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市场需要使得我国各高校纷纷把目光转向角色扮演教学法,我国的英语教学与研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的对外交流全面扩展到各个领域,社会亟需大量既有专业背景知识又精通英语的人才。

2001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开始着手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04年,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了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是改革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我国角色扮演教学法研究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

2008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强调了英语课堂上应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我国的角色扮演教学法研究进入全面深入阶段。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教学在我国发展的这段时间,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对角色扮演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理论研究;过分偏重思辨性研究,缺少实证性研究。

总体来说,角色扮演教学法研究的范围狭窄,深度不够,说明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角色扮演即角色模仿,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是应用角色
作者简介:胡海燕(1975—),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职业教育100
Total.329
October 2015(B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329期2015年10月(中)
扮演的技巧,借助一定的情境并采用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知识的一种策略。

以社会经验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实用性。

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取向的教学模式。

2.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与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从角色扮演教学法定义可以了解角色扮演是一种把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语言教学方法,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特殊需求来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培养技术、管理、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强调了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在生活及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中再次指出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听、说及写方面,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

从教学目标这个角度分析,角色扮演教学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相一致,都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型应用人才的需求。

2.2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原则与高职英语的教学原则相一致
角色扮演教学倡导社会性、真实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握真实的语言运用目的,采用语用真实的教学内容,设计组织语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编排语用真实的教学检测评估方案。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是以实际的职业需求为主线组织设计的,通过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资源,体现了社会性、真实性的原则。

角色扮演教学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各种英语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角色扮演教学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原则上高度一致,二者都遵循社会性、真实性的原则,注重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并且均提倡要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一切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会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角色扮演教学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

3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的意义
角色扮演教学法体现了通过言谈举止来掌握真实情感及态度的教育意义。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在课堂上亲身体验真实的生活场景。

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且培养出新的行为模式与技巧。

在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正如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可见亲身体验对学习者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具体来说,角色扮演教学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意义:
3.1帮助学生树立和明确学习目标,训练社会技巧
对英语学习的学生来说,可以把老师布置的任务看成一个目标。

这个任务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目标任务的价值越大,它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激励值越大。

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角色扮演来掌握任务学习方法,这种课堂知识与自身实际生活有机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3.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解决问题技巧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情景设置。

为了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挑选难度适合自己的内容,并做好准备工作。

学生表演后应给予高度评价,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期待着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

3.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语言教育家斯特维克(Stevick )提出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轻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而大胆发挥。

在课堂上用角色扮演方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到优化,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更具有趣味性。

由此可见角色扮演教学法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实践书本理论知识,实现提高他们的交际表达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Stevick,Earl.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张效瑞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