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西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
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
解析:D
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
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
A.Al3+B.13Al3+C.13Al-D.Al13-D
解析:D
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说明该稳定铝原子簇
Al。
带1个单位负电荷,微粒符号可以表示为-
13
故选:D。
3.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又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在二氧化硫分子中,①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②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③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④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D
解析:D
①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说法正确;
②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而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即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氧原子质量的2倍,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说法正确;
③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电子数也等于核内中子数,故在二氧化硫分子中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说法正确;
④由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与核内中子数相等,故氧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硫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氧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两倍,则硫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二氧化硫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B.
C.D. C
解析:C
A、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故表示的是氖原子,故A错误;
B、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故表示的是钠原子,故B错误;
C、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故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故该图表示的是硫离子,故C正确;
D、由图可以得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故表示的是氯原子,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
解析:C
A、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错误;
B、铁丝熔点高且在空气中加热产生红热,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
错误;
C、红磷燃烧生成固态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体积,能够测定氧气含量。
正确;
D、蒸馏水遇酚酞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错误;
故选C。
6.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B
解析:B
A、香水挥发,是因为香水中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液氧与气态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A
解析:A
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A正确。
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但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
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错误。
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故选:A。
8.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 A
解析:A
【分析】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A、由题意可知,“●”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两个水分,符合题意;
B、由题意可知,“●”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可知,“”表示氧原子,则表示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表示氢原子,则分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关于物质构成描述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
C.Na+和CH4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
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发生改变A
解析:A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此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一般有8个电子,但氦原子核只有2个,此选项错误;
C、Na+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CH4的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此选项错误;
D、通常条件下N2和O2混合后,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性质不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0.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2
B.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原子
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C
解析:C
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选项说法正确。
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选项说法正确。
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C>D>E B.B>A>C>D>E
C.C>D>E>A>B D.E>D>C>A>B D
解析:D
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A-、B2-为阴离子,电子数分别比各自质子数大1、2;C+、D2+、E3+为阳离子,电子数分别比各自质子数小1、2、3;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D>C >A>B;故选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D
解析:D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因此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B、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故正确;
故选:D
13.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探
究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
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蜡烛熄灭时产生
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A
解析:A
A、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右边烧杯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不符合题意;
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C
解析:C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稀有气体原子是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为8,氦为2个,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故选项推理错误。
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则原子得到电子后一定形成阴离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是45 D.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③的化学性质相似C
解析: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
A、由图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即质子数为34;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质子数为34,则中子数=79-34=45;符合题意;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代入计算时,需要取整。
二、填空题
16.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由图I可知碘元素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碘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
(2)根据图Ⅱ中的信息可知,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碘离子,碘离子属于_____(填“阴”或“阳”)离子,其符号是_____,碘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能为_____。
(3)图Ⅲ中微粒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
非金属126953得到阴I-NaIBC
解析:非金属126.953得到阴I-NaI B C
(1)由“石”字旁可知,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53;
(2)碘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碘离子属于阴离子,其符号是:I-;
钠元素通常显+1价,碘元素显-1价,故碘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I;(3)图Ⅲ中微粒,B与碘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1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图一中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锶元素属于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二中的粒子共表示_______种元素,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
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④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第____________周期。
(3)图二中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离子(填“阴”或“阳”)。
金属4③三6得阴
解析:金属4③三6得阴
(1)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8,锶带“金”字旁,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图二中的粒子共有4种质子数,共表示4种元素;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③。
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④表示的元素是硫元素,硫元素核外电子层数为3,在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3)图二中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上图所示,X是___________;Y是___________ 。
(2)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① 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 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③ 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④ 在A、B、C、D四种粒子中,D与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4)从如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B 该元素符号为Si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09原子原子核钠元素和氯元素钠离子和氯离子二氧化碳分子三得到Cl-原子AD
解析:原子原子核钠元素和氯元素钠离子和氯离子二氧化碳分子三得到 Cl-
原子 A D
(1)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X是原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Y是原子核;
(2)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3)①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A、
B、C、D所示粒子表示3种元素;
② D所示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从而带上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氯离子,表示为Cl-;
③ 若E中x=10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
④ 在A、B、C、D四种粒子中,D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该元素符号为Si,不符合题意;
C、由“石”字旁可知,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符合题意。
故选D。
19.如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第三周期有_______种金属元素。
(2)8、16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
(3)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不同。
F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
解析:F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
(1)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是氟元素,元素符号是F;第三周期有3种金属元素:钠、镁、铝;
(2)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密切相关,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6,1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3)元素的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所以不同的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20.建构物质及其变化模型是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模型。
(1)观察A、B和C三个分子运动模型,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两条即可)。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
(3)举一生活事例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_______。
(4)请你建立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水分子间隔模型”(以3个水分子“”表示即可):___、
____。
运动速率27℃时比127℃慢27℃时H2比O2的运动速率快温度分子种类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解析:运动速率27℃时比127℃慢 27℃时,H2比O2的运动速率快温度、分子种类湿
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1)观察A、B可知,27℃时,H2比O2的运动速率快,观察B和C可知,温度越高,氧分子运动的越快。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分子种类。
(3)“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4)液态水和气态水分子间都存在间隔,液态水中的间隔小于气态水,它们的“水分子间隔模型”如下所示:
、。
21.如下图所示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钾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m的数值是________。
(3)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在化学变化中易_____(得、失)电子,变成_____(化学符号)。
10191失K+
解析:10 19 1 失 K+
(1)根据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m的数值是2+8+8+1=19。
(3)根据钾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形成的离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K+。
22.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②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
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某化学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图表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种,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③请计算B图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
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
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___________。
098得到O2CO和CO21化合反应+4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
解析:09 8 得到 O2 CO和CO2 1 化合反应+4 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相同,质量也不相同。
(1)①由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填:28.09;
②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2+6=8,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故填:8 得到;
(2)①由图可知,属于单质的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符号为O2,属于氧化物的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符号为CO和CO2。
故填:O2 CO和CO2;
②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有两种CO和O2,反应生成的物质只有一种CO2,符合“多变一”的反应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填:1 化合反应;
③物质“”是CO2,其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
则,碳元素显+4价。
故填:+4;
(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相同,质量也不相同。
以上任选一条作答即可。
23.“观音故里,人间遂宁,度假胜地”除了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外,矿产资源也丰富,铟的生产规模居世界同类企业首位。
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铟元素的信息,图2是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铟元素属于____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
(2)在化学反应中,铟原子容易___选填“(失去或得到)” 3个电子形成铟离子,铟离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
(3)画出第13号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该元素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个___(选填“周期”或“族”)。
金属5失去In3+族【分析】该题目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问题完成时要注意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解析:金属 5 失去 In3+族
【分析】
该题目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问题,完成时要注意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2)因为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个,所以容易失去电子,失去3个电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的离子符号为:In3+;
(3)13号元素为铝元素,其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个,容易失去,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因为铝元素和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但二者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一族元素。
24.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种。
例如:水是由________构成;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
Ca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数不同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
解析:Ca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数不同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
(1)根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20号元素是钙元素,表示的是钙离子,符号为
Ca2+。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种。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构成。
25.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2)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C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
(4)A和B两种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_____相同,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二Cl-BC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