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指导书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相应教育技能,能够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科研型教师;能在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部门等从事教育、科研、康复、宣传、培训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为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提供合格生源。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教育素养,具备从事学前教育的基本能力和学前教育研究等基本能力。
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自觉为国家建设服务。
2、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创精神;具备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学前教育实践工作的素质及其能力和技能。
3、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4、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的教师口语。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教育调查等研究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要求
1、学制
标准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要求
学生至少应修满161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课堂教学125学分,实践教学36学分。
学校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64学分,其中课堂教学42学分,实践活动22学分。
学院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24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3学分,实践教学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73学分,其中课堂教学60学分,实践教学13学分。
具体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部分。
三、主干学科
学前教育原理
四、主要课程
学前教育原理、儿童发展、幼儿保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幼儿游戏与指导、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等。
五、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共40周,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并适当安排入学教育、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时间。
七、课程结构比例
课堂教学共12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77.6%;实践教学共36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2.4%。
1、课堂教学
2、实践教学
教育实习与技能训练24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
八、周学时分配表
九、课程设置
(一)学校平台课程(普通教育课程)
1、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模块
(1)思想政治理论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0学分必修课程)
本模块课程共20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任选2学分,课堂教学13学分,实践教学7学分。
(2)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8学分必修课程,0—6
学分限选课程)
大学英语14学分,第一、二、三学期各4学分,第四学期2学分。
实行8-14弹性学分,学生修完第一、二学期8学分或第一、二、三学期12学分,并通过CET-4,可不再修读剩余学分,剩余的6或2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高级英语或其它任何课程获得。
(3)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必修课程并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四年不断线,学校每学年集中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
具体要求见《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试行)》(西师发[2004]135号)。
(4)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3学分必修、4学分限选课程)
按照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加强实践操作,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试评价方式。
(5)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模块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各1学分。
2、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修读至少2个系列,完成6学分任选课程)。
周学时统计,按第3—6学期各周1,18学时,第7学期周2,36学时计算。
3、教师教育模块(本专业的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必修8学分的教育实习,3学分的技能训练,其余课程免修)。
以上所列学校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46学分,选修18学分;课堂教学42学分,实践活动22学分。
(二)学院平台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4学分的必修课程。
以上所列学院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24学分,共计24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23学分,实践教学1学分。
(三)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33学分必修课程)
2、专业限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完成20学分限选课程)
3、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至少完成8学分任选课程)
学生应当按照规定的学分数修满专业任选课程学分,其中至少修读本系列中8学分的课程。
4、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
本专业需设置4学分的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模块。
其中实践创新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不少于2学分,校园文化活动不少于1学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学分。
5、学年论文(2学分必修)
学年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与规范。
通过学年论文,为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条件,并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年论文一般应从第5学期开始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假、暑假进行调研、撰写,第7学期开学后完成。
学年论文计2学分。
6、毕业论文(毕业设计)(6学分必修)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在第7学期开学初安排学生进行选题,以使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及利用专业实习时间收集资料、开展调研。
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环节应在第7学期完成,研究、设计、撰写环节在第7、8学期进行,答辩于每年5月上旬结束。
以上所列专业平台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如下:
必修45学分,限选20学分,任选8学分,共计73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60学分(含必修33学分,选修27学分),实践教学1学分,素质拓展与实践创新4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十、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5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简明中国教育史、简明外国教育史、现代教育技术,共计19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儿童发展、幼儿保育学、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教育政策法规。
共计20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70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50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共计19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儿童发展、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幼儿游戏与指导、家庭与社区教育、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
共计20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教学计划的学院、专业平台中修读6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见习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主修专业与副修专业相同的课程,或者主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高于副修专业的,经相关学院认定,可用主修专业课程代替副修专业课程,不必重复修读。
学生因多种原因终止副修后,副修期间所修读的副修专业课程可转为主修专业的任选课。
十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41001401
课程中文名称:普通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Psych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3 总学时:54学时(讲授54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和客观地了解人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状况进行一定的分析。
教材:《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 ,Dennis Coon等著,郑钢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等著,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4]《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5]《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课程编号:41001402
课程中文名称:数学与统计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总学时:54学时(讲授54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介绍高等数学中微积分、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会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整理;能选择恰当的量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中趋势,会进行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教材:《统计学基础》(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贾俊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参考书目:
[1]《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张顺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修订版。
[2]《教育统计学》,徐文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课程编号:41001403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edagogical Principle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3 总学时:54学时(讲授54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教师、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
教材:《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版。
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柳海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4]《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7]《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课程编号:41001404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4 总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通过系统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概况、学习的基本原理、各领域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学生掌握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关的心理规律,以帮助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释实际的教育活动。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教材:《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2]《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约翰·桑切克著,周冠英、王学成译,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4]《教育心理学》,罗伯特·斯腾伯格、温迪·威廉姆斯著,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5]《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
课程编号:41001407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4 总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介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科学途径、手段和工具。
旨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使学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掌握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
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秉德、檀仁梅,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2]《教学研究方法论》,王嘉毅,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
[3]《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4]《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温忠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课程编号:41001405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教育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4 总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
内容提要:《中国教育史》是研究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继承我国历代优秀的教育遗产,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以改进和提高当前的教育和教学质量。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
教材:《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通史》第1-6卷,毛礼锐,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年。
[2]《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1-8卷,王炳照、阎国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1-8卷,李国钧、王炳照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4]《中国教育史研究》(共7册),陈学恂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5]《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6]《中国教育发展史》,喻本伐、熊贤君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编号:41001406
课程中文名称:外国教育史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History of Foreign Countries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4 总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主要介绍外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规律,使学生对外国特别是西方教育发展的脉络有个比较的认识,了解其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辩证地对待外国特别是西方教育的优劣,正确吸收其教育精华,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服务。
教材:《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目:
[1]《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等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3]《外国教育史》,周采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编号:41001408
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T echnol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2+1 总学时:54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
内容提要:该课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程,系统全面的阐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使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满足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新要求。
参考书目:
[1]《电化教育学》,南国农李运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2]《信息化教育》,南国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现代教育技术》,祝智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号:41001409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学综合专题
课程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T opics on Pedagogy
课程类型:学院平台,必修
周学时:3 总学时:54学时(讲授54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教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对象、任务、产生与发展、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等。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
教材:《教育基本原理》,李保强、周福盛,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3]《教育学原理》,扈中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教育学概论》,李虎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课程编号:41022401
课程中文名称:学前教育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内容提要:《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内容有: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学前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各种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儿童发展的关系;体、智、德、美各育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小学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专业发展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对入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基本的认识和态度,掌握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先修课程:《教育学原理》
教材: 《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书目:
[1]《学前教育学原理》,卢乐山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 《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黄人颂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 《学前教育学》,虞永平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学前教育学》,高岚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编号:41022402
课程中文名称:儿童发展
课程英文名称:Child Development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内容提要:重点掌握从初生到入学(0-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年龄阶段的划分;各年龄认知和个性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形成原因等。
先修课程:
教材: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参考书目:
[1] 《学前心理学参考资料》,陈帼眉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儿童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课程编号:41022403
课程中文名称:儿童保育学
课程英文名称:Child Care Studies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内容提要:以卫生学原理为基础,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健康与保育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与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卫生;幼儿身心健康评价;幼儿营养;幼儿生活与教育过程卫生;幼儿疾病及其预防;幼儿的护理与急救;幼儿园的建筑与设备等。
先修课程:无
教材: 《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教育》,顾荣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版
参考书目:
[1]《学前卫生学》,王来圣,科学出版社,2011年2版
[2]《学前卫生学》,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版
课程编号:41027604
课程中文名称:幼儿园班级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 Classroom
课程名称: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内容提要: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学前教育行政及托幼园所管理;我国的幼教管理体制与现状等。
先修课程:无
教材:《学前教育管理学》,虞永平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
[1]《学前教育管理学》,张燕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学前教育管理与行政》,张燕等编著,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编号:41022405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内容提要:本学科主要介绍课程与教学理念,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当代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及其发展趋向,中国幼儿园课程的历史沿革和改革。
先修课程:现代课程理论
教材:《幼儿园课程论》,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
[1]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幼儿园课程概论》,王春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幼儿园课程》,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Penelope leach, Your Baby and Child, From Birth to Age Five, Alfred A.Knopf New York 1994
[6] Peter F.Olive ,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Pearson Education, Inc.2005
[7] Karen Stephens,The Child Care Professional,Glencoe/McGraw-Hill1996
[8]Campbell,D.S.,Curriculum Development,New York:American Book Company,1935.
课程编号:41022406
课程中文名称:幼儿游戏与指导
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of Play for Childre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3
内容提要:学前游戏论是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现象,揭示游戏发展规律,探讨学前儿童游戏价值和幼儿园游戏指导的一门学科。
具体来说,本门学科的主要包括:儿童游戏理论,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与评价,幼儿园游戏实施的条件以及教师对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等内容。
学前儿童游戏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
学习该学科应紧密结合幼儿教育实践。
先修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教材:《学前游戏论》,郑名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游戏》,邱学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幼儿游戏》上、下两册,邓丽娟,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
[4]《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
[5]《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約翰逊著,华爱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 《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carol.E.Catron等著,王丽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41022420
课程中文名称:学前儿童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平台必修
周学时:2
内容提要:掌握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原则、类型;科研的基本步骤;论文的撰写;学前教育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