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名目
山东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龙抬头为什么要吃炒黄豆
龙抬头起源时间
山东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1、炒豆子
“二月二”除了要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还要在家吃炒豆,寓意“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收”。

炒豆还叫“蝎子爪”,由于过农历二月二,各种虫蝎就要消失了,〔传奇〕人吃了“蝎子爪”可以“镇压毒虫”。

炒豆用的是黄豆,还有把玉米和黄豆两样混合炒的。

黄豆经过了认真选择,炒前先用糖精水浸泡一下,略微晾干就可以上大锅里炒了。

需把握好火候,炒大了有焦糊味儿,炒轻了没有脆香。

那年月农村缺医少药,人们又缺乏医疗常识。

春天经常会流行脑膜炎、大脑炎等,人们便说吃炒豆可以预防。

2、猪头
二月二除了炒糖豆,在烟台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风俗,就是啃猪头。

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由于初一、
十五都过完了,二月二是〔春节〕中最终一个节日。

一般农户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宰杀的猪羊,正月一过,根本都吃光了,最终只剩下了猪头,就留在二月二这天吃了。

还要把猪头作为祭品来祭拜祖先。

一年要开一个好头,祈福当年风调雨顺。

3、棋子块
山东许多地方二月二有吃炒豆、吃棋子块的风俗。

二月二这一天要吃棋子,它象征龙鳞,它的样子是一个菱形,两头尖,它是用面做成的,先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状,然后切成手指甲大的菱形小块,晾干后放在锅里炒制而成。

详细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加上糖或者糖精,是一种甜食,有的厚而小,有的稍大而薄。

还有一种叫“绿豆棋子”,这属于一种稀饭,像做炒棋子一样,虽然也把擀成的薄面饼切成菱形样子,但不是炒制,所以也不需晾干,而是在锅里煮的绿豆烂开了花放进去煮熟即可,代表龙鳞和龙眼。

4、懒龙
二月二的食品还有一种叫“懒龙”,也叫“卧龙”,它的做法是先将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饼,再把豆腐捣碎拌上葱花,撒上盐摊在饼上,卷起来把两头压紧,把长长的夹馅面龙盘在笼屉里面的外圈,再用同样的〔方法〕做成小一点的同样的面龙,盘在笼屉的中间。

这样一只笼屉可以蒸出两只面龙,由于他们卧在笼屉里面所以叫他们“懒龙”或者“卧龙”。

人们吃的时候,依据需要切成大小不同的块。

人们吃懒龙意思是唤醒龙,要它下雨润大地。

棋子和燎豆只在二月二这一天吃,而在
很多地方,平常也吃懒龙,不过,平常吃的时候,叫它豆腐卷子。

5、年糕
二月二的节日饮食还要吃年糕,把过年的年糕留一块这天吃,意味着步步登高。

老人们说,家中有属相为大龙的,这天要蒸糕吃,而不能煎糕吃,以免伤了“龙爪”。

6、煎饼
二月二还有“煎饼熏虫”和“击梁辟鼠”的风俗。

时在〔惊蛰〕前后,各种毒虫都开头活动,二月二这天人们都煎饼、也有煎正月留下的年糕吃,叫做煎饼熏虫,以此来提示人们不要受毒虫的损害,同时也用煎饼、煎糕等形式寄予着人们祛虫的心理。

7、面条
很多地方二月二还要吃“龙须面”,就是把面条切得特殊的瘦长,特殊是很多老年人吃龙须面来求长寿。

返回名目
龙抬头为什么要吃炒黄豆
二月二是中国人的一个很传统的节日。

许多人都是在这一天寅时之前把豆子炒好,让大人、小孩在二月二的早晨就吃上带咸味的香酥可口的豆子,也叫“蝎子爪”。

古人生活偏低,常温饱难以保障,所以人们的身体比拟虚弱。

而二月二这一节气又是春气上升,惊蛰将到,龙抬头,雷始鸣的时候,所以人们便通过吃炒豆以兴奋人体中的阳神,使身体和大自然相应,以使身体安康,防止腰痛、腿痛、胳膊
痛等。

古人认为万物都随节气、时令的改变而改变,当惊蛰将到之时,万物都在复苏萌动,蝎子等也在蠢蠢欲动,因此想象为豆子也象蝎子欲伸动爪子活动起来,但经人们一炒,其爪子就会缩回去,从而使所炒的豆子的养分价值更高,保证了其本元没有一点外泻。

二月二炒豆子最好用黑豆,加咸味。

因咸入肾,肾为水脏,水为玄黑;依据“同性相引,同声相应”的原理,所以加咸味,用黑豆,可以入肾,益肾,为最好。

如今有些人炒“蝎子爪”用甜味是错误的炒法,由于,甘入脾,属土而克水,对快速补肾没有好处,失去了二月二炒豆子的原来用意。

返回名目
龙抬头起源时间:伏羲氏时代
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进展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

蛇、蚯蚓、青蛙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

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季节名为“惊蛰”。

百姓传奇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根底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

二月初二
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

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许多风俗,比方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别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特地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

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奇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

依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

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消遣,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假设包饺子,那么称为“龙牙”。

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

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

清末的《燕京岁
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

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

闺中停顿针线,恐伤龙目也。

”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损害了龙的眼睛。

《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

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

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

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

”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早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

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

《宛署杂民》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早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

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

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

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

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许多地方的风俗。

明朝时,在二月二还增加了“熏虫”、“炒豆”的活动。

《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返回名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