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病论治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谦(1689—1748),清代宫廷御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

其作为总修官主编的《医宗金鉴》,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统编教材,书中汇集前人理论精华,分科论治,简明实用,易于理解,对后世临床辨证用药产生了重要影响。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该病易缠绵反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下简称《要诀》)为该书之妇产科专篇,书中单列崩漏一门,治方15首,其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

现将《要诀》对崩漏病的论治探析如下。

1 缓则治本,澄源止血
《要诀》认为崩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涉及多脏,但其发生与虚、热、瘀相关,病理机制以脾肾亏虚为本,瘀热为标,临证需详审病因病机,然后采取相应的治法。

1.1 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血热崩漏分虚实两类,实者为阳胜血热,虚者为阴虚血热。

吴氏认为血热崩漏实以阴虚为本,多与肝、肾二脏有关。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属木,主藏血,易升易动;肾为先天之本,为水火之脏,主封藏,若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肝火偏亢,热伤冲任,可成崩漏之疾。

《要诀》中用荆芩四物汤和知柏四物汤治疗虚热型崩漏,以达到养阴清热、止血调经的目的。

上述两方,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是两方均以四物汤为原方进行加味,《要诀》言“妇人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清·柯琴曰:“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四药相伍,补中有行,补调结合,使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

从药物分析上来看,两方又有区别。

荆芩四物汤在四物汤基础上加荆芥穗、黄芩,
荆芥穗为荆芥之花穗,炒用可升发血中之郁热;黄芩泻实火,可治崩中下血。

诸药配伍,补精血,清血热,经水故自调。

知柏四物汤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与荆芩四物汤功效相似,均可养血清热,但其滋阴养血功效更胜一筹。

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有金水相生之义,非为降火,实能助水,去热而阴不伤。

知母滋阴润燥,滋水化源,黄柏泻热除蒸,制命门虚火,二药相伍,补肾水清火热,去火可保阴。

这也提示后世学者,虽两方都可治疗虚热型崩漏,但在细节上亦有区别,临证需仔细斟酌。

1.2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

”无论是气滞致瘀、因虚致瘀、亦或是血寒血热致瘀,均可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使血溢脉外,血不循常道,引起崩漏。

但崩漏日久,不可单用补益气血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更易使血瘀更甚,所以要紧抓致病之根本,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达到“澄源”的目的。

《要诀》中用琥珀散来治疗血瘀作痛之崩漏。

方中三棱入血分,莪术入气分,二药相伍,气血兼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积消块力彰;当归、芍药、刘寄奴、丹皮养血、活血、清血,使血行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前人谓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肉桂、熟地大补肝肾,温经止痛。

方中养血药少,行气活血药多,意在去瘀生新,遂大益于妇人也。

1.3 健脾益气,补肾生精 虚者而致崩漏主要为脾肾亏虚。

脾肾功能失职与因虚致崩密切相关。

“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以肾为先导,女子肾气足,天癸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病论治探析
徐洪敏1 张建伟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doi :10.19844/ki.1672-397X.2020.12.030
摘 要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汇集了前人治疗崩漏病的精华,认为崩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涉及多脏。

病理因素与虚、热、瘀相关;病理机制以脾肾亏虚为本,瘀热为标;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大法,分别采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具体治则;以四物类方为主灵活加减治疗,同时注意顾护脾胃,巧用苦酒煎药等。

该书对崩漏病的论治思路于当今临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妇科心法要诀》;崩漏;中医药疗法;清朝
中图分类号 R 271.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20)12-0079-02
充盈,冲任二脉通盛,月事以时下。

若肾气不足,精血匮乏,冲任不充,可能会导致崩漏之疾,故常采用补肾调经之法。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脾主运化,主统血,为后天水谷精微生化之源,受盛化物,脾功能正常,胞宫方可满盈,经血按时而下,故常采用健脾益气生血法,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言“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气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临证可根据患者的出血倾向、贫血程度以及伴随症状,治疗时分别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调补气血。

若崩漏日久,易致气血两亏,可在调补气血的基础上加以升提中气之药味组成方剂,使阳生阴长,如补中益气汤,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溢外之血止。

另外,补益之品常滋腻碍胃,久可化为郁热,可在补益剂基础上兼些许清热、开胃之品以疏导,如益胃升阳汤中用黄芩、神曲,使补中兼清,补而不腻。

2 急则治标,塞流止血
崩漏属于急症,出血量多势急时,首先止血治其标,塞流以防厥脱,《要诀》言“崩血不已防滑脱,地榆苦酒煎止崩”,《本草纲目》也指出地榆醋煎服具有止崩之效。

地榆,味苦性寒,收涩止血,专治下焦血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地榆视为“明月宝珠”,现代相关研究表明[1],其根茎中含有大量的鞣质等化学成分,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地榆加苦酒(醋)煎服,取其酸涩之性,直入厥阴经,散邪敛正,发挥止血“塞流”之功,药简力专。

葛氏等[2]用本方治疗更年期功血125例,治愈113例,疗效显著可见。

故在临床上治疗崩漏急症,可先服用本方以塞流止血,而后澄源求于本。

3 活用四物,喜姜枣醋3.1 四物为主,灵活加减 《要诀》引用治疗崩漏病处方共计15首,其中以四物汤为基础的加减方剂共计7首,包括胶艾四物汤、知柏四物汤、荆芩四物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占46.67%。

吴氏临证时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候以变换方中药味:如血热者,熟地改生地,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血瘀者,改白芍为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或是合用其他方药以适应更多的兼证。

如崩漏艰涩难行者,加桃仁、红花成桃红四物汤以破血行气;崩漏日久,气血亏虚者,可四物汤合四君子成八珍汤以补气养血;崩漏出血量多者,加阿胶、艾叶成胶艾四物汤以养血止血。

 3.2 煎服有法,顾护脾胃 《要诀》引用治疗崩漏病处方共计15首,其中方后注明加姜枣同煎的方剂有5首,注明加生姜煎服的有1首。

《本草纲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为脾经血分药也”,可补脾胃,益气血;生姜则可降逆止呕。

二药同用,大枣
可缓和生姜辛散之性,生姜可防止大枣补气过壅之弊,诚如《医方捷径》言“生姜,味辛……佐大枣有厚肠益”。

如治疗崩漏日久血虚较甚者,方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一则因崩漏日久伤及脾胃,加姜、枣同煎以顾护脾胃,使之气血生化有源,缩短疾病向愈时间;二则上述三方为大补之剂,煎服加用姜、枣可防滋腻之品碍于脾胃,使补而不滞。

同时《要诀》在崩漏病的服用方法上以“食前服”多见,一则空腹服药,有利于药力直达下焦;二则空腹时脾胃未纳水谷、运精微,此时服药可减轻脾胃负担。

[3]3.3 巧用苦酒,增强药效 苦酒,俗称醋,酸苦性温,有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如《本草纲目》中所言“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

《要诀》言“杀血心痛失笑散”“地榆苦酒煎止崩”。

失笑散为蒲黄和五灵脂两味药物组成,以醋调制后煎,食前热服,治疗血崩心腹疼痛剧烈。

此处用醋调制,意义有三:一则取其散瘀止痛之功效,二则助诸药力,三则五灵脂为鼠类的干燥粪便,气味腥臭,味苦,醋可矫味矫臭。

地榆用苦酒煎制,露一宿,次早温服,立止,不但引药入肝经,且能增强地榆收涩止血之效。

4 结语
综观《妇科心法要诀》全篇,吴氏治疗崩漏时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大法,根据导致崩漏的不同病因,分别采用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具体治则;且临证时注意结合患者的具体证候以变换方中药味;并注重煎服方法,顾护脾胃;同时巧用苦酒煎药,分别增强了失笑散和地榆苦酒煎止痛、止血的疗效。

当代医家在临床工作中可潜心体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代良敏,熊永爱,范奎,等.地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20):189.[2] 葛银燕,郭峰山.地榆苦酒煎治疗更年期功血125例[J].四川
中医,1999,17(4):38.
[3] 刘蓉.《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及
遣方用药特色研究[D].武汉:湖北民族大学,2019. 第一作者:徐洪敏(1995—),女,硕士研究生,中
医妇科学专业。

通讯作者:张建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zhangjianwei 1970@
收稿日期:2020-06-20
编辑:吕慰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