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小升初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4)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曲靖市小升初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4)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11题;共22分)
1. (2分)找出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风刀双剑
B . 前赴后继
C . 寒冬腊月
D . 人仰马翻
2. (2分)阅读理解
雪落有声
克鲁姆博士是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一位教授,他想研究雪落下来有没有声音。

有一次,他向学校借了一辆车和一些测声设备,连夜出发追雪去了。

到了那个地区,天气预报并不(正确、准确),降雪的区域南移了,于是他又往南疾驰,终于在弗吉尼亚州西部的一个城市找到了雪的踪迹。

他住进了一个有露天游泳池的旅店,把声纳传声线和传感器接入游泳池里。

奇迹发生了。

雪飘在空中是静寂无声的,可是传感器发现,雪一旦落在水里,它的声音是长而尖的。

由于它的频率很高,人类的耳朵几乎听不到,但是对于海豚以及鱼类,简直就是“震耳欲聋”,就像我们人类听到类似于汽车紧急刹车时发出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克鲁姆发现,雪落在水里的频率在50到200千赫之间,许多水下动物都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音。

他说:“这种发现太有诗意了。


奇迹常常躲在一层薄薄的纸后面,它往往是被一个十分好奇的手指捅破的。

“雪落有声”的(发现、发明),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迹,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1)括号里不适当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形容没有声响的4字词是________,形容声音很响的4字词是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奇迹”是指________,它是被________用________发现的。

(4)读句子填空,写出你的理解。

奇迹常常躲在一层薄薄的纸后面,它往往是被一个十分好奇的手指捅破的。

①从“一层薄薄的纸”、“捅破”我体会到________
②从“一个十分好奇的手指”我体会到________
3. (2分)选出与举例的两个词关系相近的一组词是()
示例老师:学校
A . 农民:种地
B . 军人:战场
C . 学生:图书馆
D . 工人:机器
4. (2分) (2019三上·温岭期末) 下列每组的词语不完全同类的一项是()
A . 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百发百中五颜六色
B . 摇头晃脑提心吊胆成群结队虎背熊腰
C . 兴冲冲懒洋洋空荡荡静悄悄
D . 金桂飘香层林尽染果实累累天高云淡
5. (2分)画线处应该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
A . 西塞山前白鹭飞
B . 两个黄鹂鸣翠柳
C . 孤帆远影碧空尽
D . 野渡无人舟自横
6. (2分)下面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有误的一项是()。

A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

(聚集)
B .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奇怪)
C . 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穿插)
D .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飘舞)
7. (2分)根据课文《晏子使楚》内容,依次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①楚王瞅了他一眼,________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②大臣们听了,都________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③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________。

A . 憨笑苦笑微笑
B . 讥笑嘲笑冷笑
C . 冷笑嘲笑苦笑
D . 嘲笑讥笑苦笑
8. (2分)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峨屑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A .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押韵关系倒置句末。

B . “入”“流”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 .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

D . 诗人初离乡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江行见月,寄情千里,触发了对家乡和君王的恋恋不舍。

9. (2分)默写。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

(2)鸟翼________,这鸟便不能________。

(3)潮头像________,白花簇簇, ________;又如________,以________
之势压了过来。

(4) ________,师项橐。

________ ,尚勤学。

(5)《增广贤文》中的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学习及人生积极向上的看法。

请你写一句,激励自己认真读书。

________
10. (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午8点钟时,太阳还像往常一样,像个红火球。

8点30分刚过,奇迹就开始出现,太阳不再是一个圆火球了,像被“天狗”咬去了一口,像一只缺了口的圆饼似的。

将近āí点钟时,太阳的四分之三已经“没有”了,渐渐地,太阳成了一条眉毛般的“月亮”。

太阳发光的部分越来越小了,终于只剩下四周宽度很小的一圈露出光亮。

10点零6分30秒,太阳变成了像哪吒脚下的风火轮。

这,就是伟大的奇观——日环食。

过了一会儿,太阳又慢慢地回到原来的样子,像个圆圆的大火球。

大地仍旧一片灿烂。

(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奇观________
A.看 B.景象 C.对事物的看法
仍旧________
A.过时的 B.以前的 C.老交情
(2)下面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 . 太阳像个圆圆的大火球。

B . 太阳像一只缺了口的圆饼似的。

C . 太阳像往常一样,圆圆的。

D . 太阳像哪吒脚下的风火轮。

(3)写出近义词
伟大________ 开始________
(4)把日环食的过程填写完整
太阳像个红火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个风火轮)
11. (2分)鸿雁传书的故事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 . 史学家司马迁
B . 汉武帝刘彻
C . 常胜将军霍去病
D . 不辱使命的苏武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
12. (2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了。

(1)从选文中找出博莱克检阅时的表现的句子。

(2)“这个小伙子”指的是:________。

“这些小伙子”指的是:________。

(3)此时博莱克心里想:________
13. (14分)课外阅读。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

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

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

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

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

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

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

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

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

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

A . 表示话未说完
B . 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 . 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

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②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③“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这是一个比喻句。

④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14. (22分) (2020五下·苍南期末) 阅读实践
(一)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

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

面色黧黑,满是皱纹。

右手持一根短棍。

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

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

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

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

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

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

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見。

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

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

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

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

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

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

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

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

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

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

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

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

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

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

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

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文章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我的理解
(我)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从她手中接过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A . “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 . “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 . “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 . “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习作表达 (共1题;共5分)
15. (5分)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

劳动能给你带来艰辛,也能给你带来快乐。

请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写清楚劳动的过程和感受,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11题;共2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答案:9-3、答案:9-4、答案:9-5、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8分)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答案:13-5、考点:
解析:
答案:14-1、答案:14-2、
答案:14-3、答案:14-4、答案:14-5、
考点:
解析:
三、习作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15-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