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管护理常规
【定义】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管或条),将液体等引流至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一般在渗出最多处,位置较低处放置。

【观察要点】
1.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2.观察伤口敷料处渗血、渗液情况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

【护理措施】
1.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2.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

3.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

4.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

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5.引流管应分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

6.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人主诉。

观察内容: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引流目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引流种类】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

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

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又称闭式吸引引流。

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如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挤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行负压引流的患者,压力应适当,避免负压过大引起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

5.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

T管引流护理常规
【定义】胆总管探查术后放置T型管,主要目的是胆道减压、预防术后胆漏、预防术后狭窄及术后经T管处理胆道残余结石等。

【观察要点】
1.观察T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观察T管周围有无胆汁渗漏及皮肤破溃、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贴膜以C或S型固定,防止牵拉脱出。

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750px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皮肤保护膜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疸、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

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

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

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

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