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习作_恒久的滋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恒久的滋味蒋勋
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56分)
一、字音探勘队(每题2分,共20分)
请写出下列“”中的正确字音。
二、字形领航员(每小题1分,共12分)
请写出下列“”中的正确字形。
三、词义飞行伞(每题2分,共12分)
1.惨绿少年:本意为穿深绿色衣服的少年,指风度翩翩的年轻男子。
此指身心尚未成熟的青
少年。
2.流离:流亡离散。
3.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4.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5.不可言喻:无法形容说明。
6.五谷:一般以稻、黍、稷、麦、菽为五谷,此泛指各种谷物。
四、文学常识译码(每答3分,共12分)
下列有关蒋勋的生平与文学成就说明,请根据内容叙述,更正(甲)~(丁)四个画线处的错误。
蒋勋,福建省长乐市人。
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联合文学月刊社长。
其创作与研究的范畴包括新诗、散文、小说和(甲)建筑学论述、艺术史。
由于兼具(乙)剧作家身分,因此他的
散文呈现高度的艺术特质;新诗语言(丙)晦澀難懂,情感醇厚。
蒋勋著述等身,其诗集(丁)
孤独六讲,有别于他一贯的文字风格,在此书序文里蒋勋藉引俞大纲先生的诗句:“纵使埋骨成灰烬,难遣人间未了情。
”见证他对人间的深眷爱恋;张晓风女士因而评其是“这个地域的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黠、自适的人”。
剧作家:编写电影、电视或舞台剧本的人
晦涩:诗文、乐曲等含意隐晦不易懂
答:(甲)美学。
(乙)画家。
(丙)平易。
(丁)多情应笑我。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3分,共30分)
((C) )1.恒久的滋味文中,蒋勋用□味代表孩童时代;用□味代表青少年时期;而“五味杂陈”说的既是味觉,但指的是□□。
以上缺空处,依序应填入的是(A)酸/辣
/劫难(B)甜/苦/困顿(C)甜/酸/人生(D) 酸/甜/遭遇。
((D) )2.蒋勋说:“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下列文句何者亦蕴含此理(A)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B)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C)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
(D)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2.(A)乐极而哀,兴味索然。
语译:夜深人静,更漏滴尽,蜡烛已残,檀香燃尽,茶也变冷,这盛宴的欢乐让人反胃欲吐,令人觉得索然无味。
(B)谈者不真,言者无行。
语译:经常谈论隐居山林的人,不一定真能领略隐居的乐趣。
(C)事留余地,便无殃悔。
语译:美味爽口
的食物,都是夺人生命的毒药。
吃到五分饱就停止,可保身体健康平安。
(D)清淡味长。
语译:浓艳华美的滋味太过短暂,假如能清淡一分,自然的滋味历久而弥香。
选项皆出自菜根谭。
((A) )3.依据本课记述,作者在何时终于学会品尝生命中真正的苦味(A)母亲临终时刻
(B)随父母颠沛流离之时(C)寂寞的少年时代(D)壮志未酬之时。
((B) )4.下列有关恒久的滋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选项是(A)作者诉说酸味包含满足、幸福、爱的感觉,为人生作了最好的脚注(B)作者藉由蒸馒头祭祖的文化仪式,点
出恒久的滋味就存于日常平淡的事物之中(C)父亲是教导作者品尝人生滋味的
导师(D)以大喻小,藉由记忆食物的滋味与心理感受,以喻恒久的人生滋味。
4.(A)酸味→甜味。
人生→童年全部的幸福记忆。
(C)父亲→母亲。
(D)以大喻小→以小喻大。
((C) )
5.下列何者不是作者用来形容青少年青涩的“酸味”(A)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B)盐腌渍的青芒果(C)青梅酿成的酸酒(D)没有放糖的柠檬汁。
((A) )6.作者以“食物的滋味”贯串全文,其用意为何(A)真正要抒发的是对各种人生滋味的领悟(B)想要通过品尝食物的滋味,推广饮食文学(C)感叹大众对食物的
浪费,希冀人类珍视资源(D)试图唤醒感官对食物的知觉,发展美学艺术。
((D) )7.下列关于“五谷”的词语运用,何者正确(A)现代年轻人,整日与信息网路为伍,常常“五谷不升”,让人忧心(B)知识分子,应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贡献
所学,报效国家(C)暴虐政府,苛捐杂税,要挟人民“五谷丰稔”,逞其贪欲,
大饱私囊(D)许多小农下乡耕作,他们期冀“五谷丰登”,生活顺遂。
7.(A)谷类不熟。
指荒年大饥。
(B)四肢不劳动,分不清五谷。
形容读书人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能。
(C)各种谷类作物收成好。
指丰年。
(D)各种谷类作物收成好。
指丰年。
((C) )8. 下列有关恒久的滋味一文的修辞分析,何者错误(A)“酸得全身皱缩起来”—夸饰(B)“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
”—味觉、嗅觉摹写(C)“远
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
”—映衬(D)“我懂得一
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
”—转化。
8.(C)映衬→嗅觉摹写。
((A) )9.蒋勋在母亲虔诚蒸制祭祖馒头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A)生命里有一种不严重的感伤与惆怅(B)现实人生中酸甜苦辣的各种样貌(C)对人对事慎重庄严的举止与
平淡悠长的平实滋味(D)中华传统民俗礼节的历史背景。
((D) )10.恒久的滋味一文,充满蒋勋对母亲的孺慕之思,下列词语可形容对母亲思念的选项是(A)渭阳之思(B)话冷鸡窗(C)春树暮云(D)凯风寒泉之思。
10.(A)诗经:“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比喻甥舅间思念的情感。
(B)为悼祭同学的题辞。
鸡窗,
书房,借指同学。
(C)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在渭北看到春树,便忆起在江南的李白见到的是暮云。
后指为思念远方友人之辞。
(D)诗经:“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比喻感怀母恩的深切思念
参、延伸阅读飞行站(每题2分,共1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3.题。
赏析:本文是蒋勋将人类最原始的感官味觉,转化成生活中的深层意涵。
“酸”原本是指像醋的味道或气味,却可以转化形容人的嫉妒、小气心理;“甜”像糖或蜜,这种糖蜜的美好,是人类最向往的幸福感。
“辣”,一种带有刺激性的味道,表现在人的性格则成了凶悍、勇猛、不讲理。
“咸”意谓含盐分或盐味的,圣经上说“如果盐失去了咸味,还应该叫它做盐吗?”意谓人生的过程本来就应历经艰辛困苦,假使没有磨难淬鍊,怎能称得上是人生呢?所谓“盐分地带文学”,内容大多描写盐村人物,在多含盐分恶劣贫瘠的沿海砂地中,与自然环境对抗,沿海子民们体现出强烈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不辞劳苦、质朴诚实、坚韧不拔的性格。
((D) )1.文中作者说某个人“讲话酸酸的,这时候不是讲味觉,而是他心理的状况—有一点嫉妒,有一点得不到的不舒服”,这段文字描写出此人的心理状态是(A)穷
酸饿醋(B)避实击虚(C)蜀犬吠日(D)鼠肚鸡肠。
1.(A)对迂腐穷书生的讥称。
(B)比喻攻敌须乘虚而入。
(D)比喻心胸狭窄,度量小(C)比喻少见多怪。
((D) )2.“如果盐失去了咸味,还应该叫它做盐吗?”与下列哪段文句意思相近(A)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B)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C)
我给你爱的阳光,同时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D)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
((B) )3.依据上文,作者认为“盐分地带文学”具备什么精神(A)孤芳自赏(B)人定胜天(C)匹夫之勇(D)墨守成法。
3.(A)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B)指人为的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
(C)指有勇无谋的血气之勇。
(D)形容思想保守,固守旧法,不肯改变。
二、阅读下文,回答4.、5.题。
赏析:(甲)本文是韩良露怀念阿嬷过年时所做的三项年味:红龟粿、汤圆与米酒煮桂圆糯米粥。
红龟粿是用来祭祀天地时,祈求神明赐予长寿;汤圆是为了讨吉利,求来年财运顺利,汤圆还可以配上红豆汤,以驱邪;而吃上一碗又香又甜的米酒煮桂圆糯米粥,则是期待新的一年,天天日子都是幸福而甜蜜。
赏析:(乙)本文是舒国治谈台湾小吃的概况。
文中作者指出小吃是台湾和谐的力量,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
台湾的小吃,因地域性而有所不同,有所谓的老城小吃;另外则是随着经济富裕所形成的小吃区,如高雄、员林;近年则又发展出特色小吃,以创新的食物为主轴,此类小吃大多分布在台湾各县市集。
((D))4.韩良露、舒国治于饮食文化各有体会,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二人皆慨叹饮食如政治,易因好恶不同而起纷争(B)二人皆大力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强身健
体(C)前者坚持传统饮食;后者否定创新料理(D)前者认为饮食文化深受传统
古礼影响;后者认为小吃的发展与地域息息相关。
4.(A)韩良露文中未提及饮食与政治的关系;舒国治认为小吃是台湾和谐的力量。
(B)二人文中皆未提及。
(C)韩良露文中未述及。
舒国治于文中介绍“晚近发展的地区,往往在食物项目上有新的创举”。
(D)前者由“金银圆会加在煮好的红豆汤里一起吃,红豆则有驱邪的功能,这是台湾古礼”可推知;后者由“小吃,原本很系于地域”可知。
((C) )5.下列有关(甲)、(乙)二文的说明,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甲)文作者的阿嬷是传统妇女,不识之无(B)(乙)文作者认为台南、彰化、新竹是近几年以创新食物闻名
的新兴小吃区(C)(甲)文中叙及红龟粿多用于祭祀、节庆,常取龟寿绵延、寿比
南山、喜气洋洋之意(D)(乙)文作者认为宜兰小吃名闻遐迩,麻酱面讲究天然原
味,不重火候,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饕客。
5.(A)由“阿嬷的父亲是汉学家,十分尊崇古礼,而阿嬷自小读诗书”可知。
“不识之无”比喻不识字或毫无学问。
(B)台南、彰化、新竹属于老城小吃。
(C)由“阿嬷在过年前就会开始做起红龟粿,在年前时用来祭天拜地,求神明赐长寿”可知。
(D)由“宜兰由于偏处山海一隅,其小吃传统上不受外人广知”、“宜兰的麻酱面十分有特色,并且下得颇重火候”可知。
肆、趣味文学体验站(加分题)
一、修辞补给站
排比意指对于同范围、同性质的几个事物或意象,在分项列举时,以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说出来的修辞。
可分为词组(结构)的排比,分项列举事物时,所使用的语言不足以成句,只是短语的形式;句子的排比,分项列举事物时,使用的语言已可成句,甚至有时排比的句子是复句,而不只是单句。
下列文句,运用“排比”修辞者请画“○”,未运用者请画“×”。
二、文句重组站
下列是一段中间拆散的现代散文,请依据文意写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
每种植物都有名字,因为国家、城镇,
(甲)一种名称也有好几种大同小异的植物,
(乙)因为语言、生活文化的不同而有一堆奇奇怪怪的称谓;
(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就是你!
(丁)一种植物常有数个名称,
(戊)因此,在认识植物时经常要绕了一大圈子,
我就是绕了几个城市,兜了好一段时日,才确认了灰条菜就是小叶藜。
答:(乙)(丁)(甲)(戊)(丙)
由“每种植物都有名字”推知起因于“因为国家、城镇”、“因为语言、生活文化的不同”形成奇怪的称谓,因此后接(乙);又从(丁)“一种植物常有数个名称”可知后文文意应是说明一种名称,也可指好几种植物,因此(丁)后接续(甲);又依句法“因此……才”可判断出(戊)后连接(丙)。
三、成语活动站
下列皆是形容或比喻各种状态况味的成语,请依照文意,将参考选项中的成语填入()中。
参考选项:沁人心脾/枯木逢春/酸甜苦辣/倒吃甘蔗/
饮水啜菽/味胜易牙
1.许多人厌倦都市中奔波劳碌的生活,他们渴望反璞归真,即使(饮水啜菽),也乐在其中。
1.饮水啜菽:形容生活清苦,饮食粗简
2.人生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必须一一亲尝之后,才能体会箇中的滋味。
2.酸甜苦辣:各种味道。
也用来比喻生活中如意、失意等种种遭遇
3.永康街著名的清炖牛肉面,面条Q弹,肉质软嫩,汤汁鲜美,真是(味胜易牙),让人百吃不厌。
3.味胜易牙:指味道比易牙所调的美。
比喻味道很好。
易牙,古时最善于调味的人
4.溪头山林氤氲靉靆,树木蓊郁,花草扶疏,清风徐徐吹来,芳香扑鼻,真是(沁人心脾)。
4.沁人心脾:渗透到人的心肝脾脏。
形容感受深刻
氤氲靉靆:形容云气瀰漫、浓郁
5.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遭逢逆境千万别气馁,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枯木逢春),迎向光明。
5.枯木逢春:比喻虽处于绝境却重获生机,或劣境忽然转好
6.年轻时学习课业只知记忆背诵,中年之后逐渐能够融会贯通,颇有(倒吃甘蔗)的感觉。
6.倒吃甘蔗:渐入佳境。
意谓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故愈吃愈甜
(注易牙,春秋时齐国人。
生卒年不详。
为齐桓公的内侍,擅烹调,善逢迎,甚得桓公的宠爱。
桓公死后,易牙与竖刁等谋乱,立公子无亏即位,导致齐国大乱。
也称为“狄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