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唤醒”有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唤醒”有技巧
作者:李记才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9期
我们总是艳羡名师课堂精彩无限,为自己的课堂黯然无色而喟叹。

相同的班级,名师讲课时,学生思维活跃,间或妙语如珠,思想见解深刻,课堂生成此起彼伏;自己上课时,学生金口难开,墨守“沉默是金”的信条。

差别怎么这么大,原因是什么?分析李镇西老师《山中访友》的教学片段,不难发现,他总是“唤醒”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归纳、去总结,表达思考的结果。

正是这巧妙的“唤醒”,才使课堂精彩迭出。

【片段一】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哪一句?最喜欢哪个词?同桌互相交流。

(生朗读课文,热烈交流)
师: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我喜欢瀑布大哥。

“你好,瀑布大哥!……从古唱到今。

”“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

”好像在讽刺人间为了利益而做的一些可笑的事。

师:嗯,他产生了联想。

由瀑布想到了人们一些唯利是图的做法。

只有大自然才是最慷慨的。

生:(饱含深情地)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

师:读得多有感情呀,请再读一遍。

(生读)
师:他读出了自我,他好像就是一座饱经沧桑的老桥。

(生大笑)
生:我们从出生到老去,仿佛就是短暂瞬间。

师:而我们此刻度过的这一刻很快就会成为过去,时间的紧迫感就是这样的。

生:“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它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

仿佛是一千个侠客在吼叫一般。

师:天上有侠客吗?
生:没有,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一千个诗人”也是比喻的手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赏析】将问题抛掷开去,“欲擒故纵”,然后,一步步唤醒学生,经历思考,享受思考的快乐,收获思考的结果。

若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这一段运用了联想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方式,学习不但变得了无新意、毫无乐趣,收效也自然甚微。

上述教学片段虽然多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收获了思维的成果,结论是他们一步步感悟总结出来的,于是便有了自己的体验,认识更丰富,思维更深刻。

【片段二】
生:我喜欢第5段,把山泉比作姐姐,把溪流比作妹妹,把白云比作大嫂,把瀑布比作大哥,给人以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感觉。

师:哦,这个同学提醒了我,全文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呀?
生:(齐)拟人。

师:文章在哪个地方开始采用拟人的呀?
生:第一段。

生:第四段。

生:第二段。

(学生众说纷纭。

李老师笑着不断地摇头)
师:有的说第一段,有的说第二段,我觉得不是,比这还早。

生:(恍然大悟)题目。

师:对了,是题目。

《山中访友》中的“友”,指的就是大自然。

想想:作者为什么采用拟人的手法?注意,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这可是一个科研难题。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还用许多比喻?
生:因为那些事物都是抽象的,为了把它们写得形象些。

师:NO。

(生哄堂大笑,师环顾四周)我就喜欢同学们有一些思想的碰撞。

生:用拟人的手法,把抽象的精神表现出来。

生: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生命,好像和大自然很亲密。

师:大自然本身就有生命呀。

(生窃窃地笑)其实大家说得都有道理,各抒己见,道理就会越说越明。

生:用拟人的手法让读者和作者产生共鸣,有亲切感;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的活力表现出来,好像有生命的张力。

师:哦,生命的张力。

她用了“张力”这个词。

不错。

生:我也认为采用拟人的手法是为了展示各种抽象的精神。

如写“老桥”就是为了赞美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认为大自然本来就是我们的朋友,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它们写得更生动、更亲切。

师:真好,他把我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我真不该点他发言。

(生开心大笑)大自然本身就是我们的朋友,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真情实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写作技巧才是第二位。

【赏析】教育就是一个引导、诱导和唤醒的过程。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李老师围绕关键词句,逐步导向教学训练目标,再次采用“唤醒”技巧,引导学生围绕“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进行探讨。

针对学生的回答,李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向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方面思考:这里用了什么修辞?引导至此还不行,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和思考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和目的,即写作意图。

在教师不断地追问与引导中,学生的思想被唤醒了,认识加深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明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正如“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做”,学习语言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E-mail:xuchunj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