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物理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吹电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放热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
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4、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

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
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0℃或0℃以下
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
D.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

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2、(1)小明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放入装有盐冰的烧杯中,温度计测试管中水的温度。

小明发现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选填“逐渐升高”、“逐渐降低”或“保持不变”);烧杯内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中水凝固时的温度,这说明水在凝固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在如图甲所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根据部分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外界大气压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为提高水的沸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改用猛火B.减少水的质量C.加盖纸板
③水沸腾后,根据图丙可以推断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填物态变化名称)。

4、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

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

夜间温度低时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5、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点火后,发射台周围腾起了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
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火箭升空时,以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______的。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在烧杯中放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倒水,会看到烧杯向外溢出“白雾”,如果加的是热水,则制造“白雾”的效果更明显。

这是为什么?
2、“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固成9℃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请说出固态凝胶在皮肤上消失时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使人感到凉爽的原因。

3、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

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
4、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同学们呼出“白气”,请解释“白气”产生的原因。

5、水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

(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先调节_________(选填“A”或“B”)固定夹的位置。

(2)水银和酒精是液体温度计常用的测温物质,由表格乙中的数据可知,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制作的温度计。

(3)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5)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两图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选填序号)
A.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大B.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整个装置应该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选行安装。

(2)在实验中,将装有某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物质温度的上升速度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丙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则a、b、c三种读数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4)根据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且在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选填“A”或“B”)。

A.减少实验误差B.寻找普遍规律
3、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应当以________的顺序安装(选填“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
(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__(选填①或②),其熔点是________℃;
(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

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_____。

(2)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_____[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_____不同。

(4)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

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

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海波是 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_____。

(填字母)
5、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装置。

(1)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便于调整石棉网的高度,确保能用______进行加热,提高效率;
(2)取适量的海波装进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海波,其好处是使海波
______;
(3)每隔1min记录海波的温度,并将数据在坐标图中进行描点,如图乙,请根据描点作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4)分析图象可得海波熔化时的温度特点: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电风扇吹出的风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降低了人的温度,所以人感到凉快,故A正确;
B.酒精易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快,故B错误;
C.熔化要吸热,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时吸热,故C错误;
D.小水珠是液体,是液化所致,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A.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
B.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因为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错误;
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0℃以下,故B正确;
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 错误;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凝华放熔化
【详解】
[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液化或凝华放热。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

2、保持不变放热 93 小于 C 不变
【详解】
(1)[1][2]冰是晶体,所以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盐冰的温度必须低于试管中水的凝固点,水才能不断向盐冰放热从而凝固。

(2)①[3][4]从图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93℃;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
100℃,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因此当时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5]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水的沸点就越高,此时可以采取增大水上方的气压,来提高水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均不符合题意。

③[6]水沸腾的特点: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水的温度不变。

3、液化
【详解】
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从气态变为液态,故是液化。

4、凝固
【详解】
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5、液化放出运动
【详解】
[1][2]火箭离开地面时,高温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大水池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而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时遇到周围的冷空气会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3]以火箭为参照物,火箭升空时,火箭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地面是运动的。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升华需要吸热,干冰能够更快更多地从热水那里吸热,从而加快升华,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的速度加快。

2、见解析
【详解】
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从人体吸收热
量,使人感到凉爽。

3、见解析所示
【详解】
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

4、见解析
【详解】
同学们呼出的热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出现”白气”。

5、见解析
【详解】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壶嘴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在离壶嘴较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所以离水壶嘴较近的地方没有“白气”,离水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

四、实验探究
1、 A 水银 93 见详解 B
【详解】
(1)[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A的位置。

(2)[2]水的沸点在100℃左右,高于酒精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3)[3]温度计分度值1℃,示数为93℃。

(4)[4]撤去酒精灯后,烧杯底部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烧杯温度,水可以继续吸热,故水可以继续沸腾。

(5)[5]a升温较快,可能是酒精灯的火焰相同,a组水的质量小,或者水的质量相同,b组酒精灯的火焰小,故选B。

2、自下而上慢b吸热不变固液共
存晶体 B
【详解】
(1)[1]由于实验中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确定铁圈的位置,然后根据水浴加热和温度计的使用要求确定铁夹的位置,即实验装置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2]由图知道,实验使用了水浴法加热,这样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所以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是正确的。

(4)[4][5][6][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由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5)[8]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故B符合题意。

3、从下到上受热均匀 b -
4 ① 0 固液共存态
【详解】
(1)[1][2]组装甲装置时,为保证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当以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避免局部过热,而是整体受热均匀。

(2)[3][4]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零刻度线以下第4小格处,则其示数为-4℃。

(3)[5][6]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于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其中冰的熔化图象是图①,其熔点是0℃。

(4)[7]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正在熔化,温度保持为熔点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4、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秒表(a)质
量固液共存晶体 C
【详解】
(1)[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物理量是温度和时间,故实验中还需要秒表。

(2)[3]图2中的(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漸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图2中的(a)气泡在沸腾时体积逐渐变大,这些气泡到达水面会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会散发到空气中,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3)[4]小明和小红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由图3知,初温、末温都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Q cm t得,因为质量不同,所以都沸腾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即加热时间不同。

间不同,根据=
(4)[5][6]由图4和图5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已经达到固定的温度(即熔点),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它正处在熔化过程中,故海波是固液共存态,而且说明它是晶体。

(5)[7]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时,小试管中的水也达到沸点,但是如果大试管和小试管中水温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从大试管中的水继续吸热,小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AB图中大试管和小试管水上方气压相同,水的沸点也相同,即小试管中水不能沸腾;而C图中大试管水上方密封,气压会比小试管水的上方气压大,即大试管中水的沸点比小试管的水沸点高。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酒精灯外焰受热均匀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
(1)[1]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使用酒精灯来加热时用外焰加热提高效率。

(2)[2]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的方法叫水浴加热法,这样能使物质受热均匀。

搅拌的目的也是为了使物质受热均匀。

(3)[3]将图中点用平滑的直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4]由图像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