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制度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制度建设
【摘要】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能够在规训之余赋予校园生活更多的活力。

而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有利于学校制度的优质生成和高效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

本文就校园文化内涵在学校制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制度;制度建设
良好、积极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地发现制度中存在的瑕疵,也能够帮助我们主动地修正制度中的不当之处,还能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构建更加优质的制度。

笔者认为学校制度的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是确保制度的优质生成,形成一套民主、完备、受认可的“文本化”制度。

二是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促进“人治”向“法治”的转化。

一个学校具有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将有利于制度的优质生成和高效执行。

一、校园文化与制度生成
校园文化内涵蕴含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校师生的思
想和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意愿。

因此,只有基于校园文化内涵的学校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认可并
接受。

良好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给学校制度的生成带来许多积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完备性、相继性和程序性这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让制度生成更具完备性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生成更具完?湫浴Q?校制度的“完备”,一方面是指学校不能缺乏某些方面的制度,另一方面是指制度的生成不能有隐性的缺失。


好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唤起人们对缺失制度的重视,能够衡量制度是否合乎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需求。

多数学校制度的建立往往围绕教育教学展开,缺乏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人格、心理、成长上的关爱。

比如说,A学校具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底蕴,秉承“俭朴、至孝”的办学理念,班主任们受校园文化内涵的影响,生成了不少与校园文化内涵相关的制度。

多个班级在制定《班级公约》的时候,其中有一条竟然不约而同地约定“每天必须自己整理书包,确保第二天学习用品齐备”。

这条班规,表面上是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制度,却折射出孩子们愿意为父母考虑,不让父母为自己送学习用品的孝道。

正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沉淀,唤起了人们对缺失制度的重视,最终促进了学校德育制度生成的完备性。

2.校园文化让制度生成更具相继性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生成更注重传承。

这里说的“传承”主要是指学
校不能摒弃学校过往的全部“文本化”
制度,也不能随意改动,不能让制度成为师生眼中的神仙制度。

制度的生成应
该源于这些旧制度,有修正,有完善,有创新。

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领导之间的调动非常频繁,一名校长三年聘期,两任之后一般就会轮岗至别的学校。

学校领导的频繁调动,在给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让不少学校的制度在领导意志的左右下发生了变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彰显学校的底蕴,让学校制度获得传承和延续。

B学校是一所德育非常出色的学校,它制定了详尽的《正、副班
主任考核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正、副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和相关待遇。

即便如此,正、副班主任在业务上还是会有一些分歧,甚至会出现一些矛盾。

为了改变现状,学校征求全体教师意见后决定仍旧使用《正、副班主任考核制度》,只是在其中作以下规定:每学年上下学期正、副班主任实行角色互换。

这一规定是对B学校原制度的传承和延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正、副班主任在工作上变得更加团结,B学校
的德育工作也变得更加出色。

3.校园文化让制度生成更具程序性
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的生成更具备合法固定的程序。

无论是生成过程,还是制度文本所展现出来的内容,都需要有合法和固定的程序,这种合法性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良好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让普通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实现民主的制度生成,确保制度生成的程序正义。

学校在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方面有着数量众多的制度,这些制度文本大多来源于借鉴,缺乏技术性的程序内容,这些应景之作,它们很精美地印在代表着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展示材料中,也会出现在每个办公室的精美相框里,但是却远离了师生的日常生活。

C学校是某市创建的第一所法治示范学校,学校有着非常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各种规章制度细数下来将近一百多项。

很难想象C学校的这些制度均经历了严格而合法的程序。

例如,C学校曾经在2014~2015年度为了实现学校的网格化安全管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教职工岗位职责要求。

学校作了以下安排:首先发动全校教职工自己拟定相应岗位的职责要求;接着通过分组交流确定相应岗位职责要求的初稿;随后通过逐条宣读初稿、修正、定稿、公示,最终形成该校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基于该校校园文化内涵下的法治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人参与的制度生成最终才能被所有人认可。

二、校园文化与制度执行
制度的优质生成,形成了有价值的静态的“文本化”制度,学校制度建设成功与否还要看制度能否落实到位。

优质的“文本化”制度是制度能高效执行的基础,而积极、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能够让我们更具有主体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1.校园文化让制度执行更具主体感
学校制度毕竟类似于法律,对制度中的各个主体的思想、行为均有约束作用,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失去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甚至会遇到一些阻碍。

积极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极大地增强师生的主体感,师生能够透过制度本身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制度所要达到的美好愿景,这种愿景有利于消除学校在制度执行时
的外障碍,提高师生对制度的主动执行水平。

以D学校为例,D学校是一所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新学校,其中26~30周岁的教职工为13人,占全体教职工的16%,20~25周岁的教职工为46人,占全体教职工的57%。

为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学
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培训制度。

培训期间,青年教师均能按时出席,认真记录要点,及时撰写心得反思。

正是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内涵,激发了青年教师强烈的成长愿望,确保了该项制度的高效执行。

2.校园文化让制度执行更具责任感学校制度究其本质,是通过规训实现制度目标的控制手段,制度的充分实现需要制度中各个主体具备较高的责任感。

积极的校园文化内涵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作风,这股力量能够把教师凝聚在一起,激励师生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E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就是在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之下得到了高效的执行。


师们在备课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按照制度的规定每周一聚,做好下一周的备课准备。

备课成员如足球场的运动员一般密切配
合,或查资料,或制作课件,或编写习题,最后以电子稿的方式共享于学校网站,上完课后,教师们结合实践情况发来反馈。

在“一切?榱搜?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的校园内涵文化中,E学校的电子备课系统内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该校的教学质量依托这一制度有了明显的优势。

3.校园文化让制度执行更具认同感
制度的优质生成能够极大地提高主体在制度执行过程
中的认同感,然而制度执行之初,新制度往往易受一些旧制度的惯性抵制,如果执行不当,再优质生成的制度也会夭折。

基于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内涵,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对制度的执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制度的执行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全校师生对制度的认同感能够让这个制度更具生命力。

比如说,学校里的各种“评先评优”活动,对于学校校长来讲,既要把握好门槛把真正优秀的师生推荐出去,又要适当照顾人情,这样做,最后难免被人情左右,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团结和师生的积极性。

F学校的领导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对师生“评先评优”作如下规定:参加评先评优的人员首先要进行自荐,并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公
开述职;随后对照相关考核表进行自评,由教师和学生代表进行公投;最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这样的制度正是来源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内涵,来源于制度主体极大的认同感,解决了“评先评优”过程中出
现的人情难题。

三、结束语
在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建设,能够让学校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能够促使学校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最终能够把更具人文关怀的学校制度带入到积极的实践中去,最大化地消除制度规训化的负面影响,将学校制度从一般的规训带入到生动的教化中去。

【参考文献】
[1]官根苗,王红梅,王琪.论学校制度文化的涵义[J].现代中小学教
育,2006(2):1-3.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9):67.
[3]顾建德,喻志杰.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
育,2008(4):11-14.
[4]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7):158-162.
[5]刘铁芳. 什么是好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