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卷 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染色体与遗传
章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AaBb)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3与4的片段交换,都属基因重组
D.甲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但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解析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答案 B
2.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在其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A分开发生在( )
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D.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解析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则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A、A在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基因A、A分开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发生的,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答案 C
3.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 C
4.如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体内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过程②
C.上述过程发生在器官睾丸中
D.若精子1的基因型为Ab,则精子4的基因型一定为aB
解析图示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精子1与精子4来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如果精子1的基因型为Ab时,精子4的基因型为aB,否则就不一定,D错误。

答案 D
5.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染色体自我复制
B.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粒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解析染色体自我复制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A错误;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着丝粒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

答案 C
6.雄鼠睾丸中有且只有一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
解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答案 B
7.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解析只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其自交后代才可产生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答案 C
8.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
A.4∶1 B.3∶1
C.2∶1 D.1∶1
解析从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基因型两两相同,共2种;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因此,它们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2∶1。

答案 C
9.右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个时期的模式图。

据图分析,该细胞有
( )
A.4个DNA分子B.8条染色体
C.4个四分体D.2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该细胞有2个四分体即2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体,含8个DNA分子。

答案 D
10.在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四分体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之比是( )
A.1∶4 B.1∶2
C.2∶1 D.4∶1
解析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四分体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

答案 B
11.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 a 过程代表初级精(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 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而c 代表的是受精作用过程;d 是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答案 C
1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 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F 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解析 高茎×矮茎――→杂交F 1――→自交
F 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F 2中出现该性状分离的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不同的配子,受精时不同配子随机结合,可以得到新性状的个体。

答案 D
13.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可能为( )
A .A
B B .ab
C .Ab
D .Aa
解析 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故减数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不可能为Aa 。

答案 D
14.某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会导致A 和a 分离 B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会导致A 与a 分离 C .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导致A 、A 分离 D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会导致a 与a 分离
解析 着丝粒分裂导致相同基因分离,所以A 、B 错误,D 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A 、a 分离,C 错误。

答案 D
15.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 ) A .减数分裂间期 B .形成四分体时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 D
16.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常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哪个图可正确表示该过程( )
解析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片段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答案 B
17.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着丝粒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
解析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B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分裂,D错误。

答案 C
1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形态大小相同B.所含基因相同
C.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D.含有等位基因
解析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同源染色体所含基因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B错误;同源染色体所含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D错误。

答案 C
19.下列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特点的是( )
A.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为患者
B.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必定正常
C.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D.正常女性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
解析正常女性有可能是杂合子,虽携带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

答案 D
20.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解析 由系谱图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为男女患者数量相差不大。

因2号无甲病致病基因,所以其后代不可能患甲病。

答案 A
21.图中能够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解析 C 图所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 C
22.豚鼠的白色(B)对黑色(b)为显性。

一只杂合的白色雄豚鼠产生10 000个精子,其中含有b 的精子、含有b 及Y 染色体的精子分别是( )
A .5 000、10 000
B .5 000、2 500
C .10 000、5 000
D .2 500、10 000
解析 Bb 的雄豚鼠产生的10 000个精子中含B 的和含b 的各占一半,即各5 000个;另外含X 染色体的和含Y 染色体的各占一半,即各5 000个。

同时含有b 及Y 染色体的精子占总数的12×12=1
4
,即2 500个。

答案 B
2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 .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 .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 .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 由遗传系谱可知,该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人群。

答案 D
24.下列时期的细胞,不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前期
B .MⅠ后期
C.MⅡ前期D.MⅡ末期
解析M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不再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 D
25.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是( )
A.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 D
26.右图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一个具有生殖功能
D.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该图所示应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图,它不含同源染色体,故A、B不正确,等位基因分离应发生于减Ⅰ后,故D不正确。

答案 C
27.水稻的染色体核型是( )
A.12条染色体B.24条染色体
C.24+XY D.12+X或12+Y
解析水稻是雌雄同体植物,细胞内无性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核型为12对染色体,即24条染色体。

答案 B
28.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 型)患者,那么其病因( )
A.母亲减Ⅰ异常B.母亲减Ⅱ异常
C.父亲减Ⅰ异常D.父亲减Ⅱ异常
解析假设色盲基因是b,则其等位基因是B,由题意知表现正常的夫妻生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X B Y、X B X b,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其中X b X b来自母亲,因此该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致病原因是母亲在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一条X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离。

答案 B
29.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其父亲是色盲患者;男方是色盲,其母亲为白化病患者。

预计这对夫妇生一既白化又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
A .12
B .18
C .14
D .38
解析 先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X B X b 、AaX b
Y ,则生一既白化又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2×14=18。

答案 B
30.下列遗传系谱图中,一定不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 )
解析 若是伴X 显性遗传,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答案 B
31.下面是甲、乙两个家庭色盲遗传系谱图,甲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

这两个家庭之间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孩子是( )
A .1和3
B .2和3
C .2和4
D .1和4
解析 由图甲可知,2号不是他们的子女,因为2号色盲而她的父亲正常,同理5号也不可能是甲家庭的孩子。

甲家庭的母亲患色盲,调换的孩子不可能是3号,因为3号正常。

所以调换的是2号和4号。

答案 C
32.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

基因型为Ee 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 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 的个体。

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异常分离的细胞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初级卵母细胞
D .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 根据异常配子可知,E 来自父亲,其中一个e 来自母亲,而多余的e 可能来自父本或母本,若e 来自父本,则父本产生了Ee 的配子,根据父本的基因型可知,E 和e 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异常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 可能,B 不可
能;若e来自母本,则说明母本产生了ee的卵细胞,根据母本的基因型可知,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C、D可能。

答案 B
33.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杂交的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3∶3∶1∶1
C.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4种配子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解析A、a和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它只产生2种配子;由于A、a和B、b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一定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34.(10分)下列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正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________(填数字);图①与图②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有不同之处,与此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下一个时期的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___。

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丙坐标右侧画出该子细胞的相关柱状图。

(3)图甲中,对应图乙中BC 段的是(用数字表示)________。

图丙表示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和DNA 数量变化,图中(一)→(二),完成了图乙中________段的变化。

答案 (1)③ 中心体、高尔基体 (2)8、0、8 次级精母细胞 如图所示 (3)①③ AB
35.(8分)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已知白化病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色盲基因(b)在X 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
(1)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Ⅰ2能产生________种卵细胞(只考虑题中的基因组成),含ab 的卵细胞的比例是________。

(3)从理论上分析,Ⅰ1与Ⅰ2再生一个女孩,可能有________种基因型和________种表现型。

(4)若Ⅱ3与Ⅱ4婚配,他们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5)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由Ⅱ2和Ⅱ3表现型可推知其双亲的基因型为父AaX B
Y 、母AaX B X b。

(2)因Ⅰ2基因型为AaX B X b
,故能产生4种卵细胞,其中含ab 的卵细胞占14。

(3)因Ⅰ1和Ⅰ2基因型分别
为AaX B
Y 和AaX B X b
,故再生一个女孩,其基因型可能种类为3×2=6种,表现型可能种类为2×1=2种。

(4)只考虑白化病,Ⅱ3的基因型为aa ,而Ⅱ4为13AA 、2
3Aa ,因此他们生白化病
孩子的概率为23×12=13。

(5)由于Ⅱ3与Ⅱ4生了一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aaX b
Y),可推知Ⅱ3、
Ⅱ4基因型分别为aaX B X b 、AaX B
Y ,因此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12×14=18。

答案 (1)AaX B Y AaX B X b
(2)4 14 (3)6 2 (4)13 (5)18
36.(8分)如图是某生物的精原细胞分裂过程图,试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精原细胞除能发生图示的分裂方式外,还可进行________分裂实现增殖。

(2)从染色体组成看,图中细胞a和细胞b中染色体组成________。

(3)图中分裂产生的细胞A与细胞a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细胞A、B时,分裂期的主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孟德尔两个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4)试在下面的坐标图中表示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与染色体(质)数目比例”的变化情况。

答案(1)有丝(2)相同(3)1∶12∶1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见下图
37.(8分)假设某植物是雌雄异株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有阔叶和窄叶两种叶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将此植物的阔叶雌植株与窄叶雄植株杂交,所得F1代雌株雄株均是阔叶。

F1代雌雄植株间杂交,所得F2代雌株全是阔叶,雄株有阔叶和窄叶两种叶型。

据题意回答:
(1)该植物叶型____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该植物叶型的基因(用B或b表示)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理论上,F2代雄株阔叶与窄叶两种类型个体数量之比是________。

(4)若某园艺公司欲通过一次杂交就培育出在幼苗期能识别出雌雄的此植株,则应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做父本,其基因型为________;杂交后代幼苗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植株是雌株。

(5)假如控制该植物茎高矮的基因(用A或a表示)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此植物高茎阔叶雄株和矮茎窄叶雌株杂交,所得F1代雌株全为高茎阔叶,雄株全为高茎窄叶。

F1代雌雄植株杂交,所得F2代中,高茎阔叶雄株和高茎阔叶雌株所占比例一共是________。

(6)现有一株该种植物的高茎植株,如何检测其是否是纯合体?用遗传图解表示。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植物的阔叶雌植株与窄叶雄植株杂交,所得F 1代雌株雄株均是阔叶”,说明阔叶是显性性状,窄叶是隐性性状。

(2)后代雌株均表现为阔叶,雄株表现为窄叶和阔叶,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 1的基因型为X B X b ×X B Y ,所以后代雄株为X B Y 、X b
Y ,比例为1∶1。

(4)由题意该植物属XY 型性别决定方式,在苗期能够依据显隐性性状来判断雌雄株,其遵循原理是伴性遗传的交叉遗传的特点,即阔叶雄株亲本的后代雌株全为阔叶,窄叶雌株亲本的雄性后代必全为窄叶。

即选用表现型阔叶的雄株(X B Y)作父本,窄叶的雌株X b X b 作母本,即X b X b ×X B Y→X B X b 、X b Y ,则子代表现型为阔叶(X B X b )的是雌株,窄叶(X b Y)的是雄株。

(5)高茎阔叶雄株和矮茎窄叶雌株杂交,所得F 1代雌株全为高茎阔叶,雄株全为高茎窄叶,则亲本基因型为AAX B Y 、aaX b X b ,F 1代为
AaX B X b 、AaX b Y ,则F 2代中,高茎阔叶雄株和高茎阔叶雌株所占比例一共是34×14+34×14=38。

答案 (1)阔叶 阔叶雌植株与窄叶雄植株杂交,所得F 1代雌株雄株均是阔叶
(2)X (3)1∶1 (4)阔叶 X B Y 阔叶 (5)38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