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工作案例分析材料
1. 让我们一路同行海曙区段塘街道华兴社区书记、主
任
2. 爱心开启希望亲情重扬风帆海曙区段塘街道南都社
区主任
3. 破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难题接管物业成功过渡
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主任
4. 挽救失足花季少女的故事江东区明楼街道明北社区
主任
5. 社区满载爱心少年重拾自我鄞州区下应街道东城社
区负责人
6. 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
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主任
7. 老年人互访团江东区东柳街道华光城社区主任
8. 沟通——从心开始余姚市酱园街社区居委会主任
9. 一张照片引起的思考慈溪市浒山街道白果树社区书
记、主任
10. 有需求才会有社区参与行动奉化市锦屏街道奉中社
区党委书记
裘丽萍刘小环金建波史碧霞
李娅黄伟君
胡宇柳文儿陈亚丽毛翎
11. 社区居民养鸽子
江北区庄桥街道广庭社区书记、主任12. 让爱心在牵手中传递温暖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蛟川社区13. 广场健身队
北仑区小港街道高河塘社区主任
俞海燕陈毓冠陈琏
让我们一路同行
海曙区段塘街道华兴社区书记裘丽萍
[ 案例背景介绍]
华兴社区由拆迁户为主的“宁兴小区” ,城市年轻白领聚合的“海光新都” ,以及富裕阶层为主体的别墅区“京华苑”三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小区组成。
高楼格局阻隔了邻里的联系和交流。
私家车多,小区离公交车站远等特殊原因,给老人和孩子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于是,顺风车站应运而生。
[ 服务实施过程]
第一步:顺风车凝聚居民心社区对所有的有车族进行了意愿调查,借助社区网站征求车主意见,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
起初有7 名车主愿意加入顺风车队,社区为这些车主建立了“爱心车主资源库”,对加入的车主社区发给三星级的亲情卡和一张亲情积分卡,车主凭此卡可到辖区的汽车美容店享受折扣优惠服务。
车主每服务一次,积分卡后面就会多一个笑脸娃娃,随着笑脸娃娃的积累,他们将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打折洗车、装潢服务。
通过此激励办法不仅可以让顺风车更有效地长期运行下去,也为辖区企业提供了服务对象,拉近了社区与企业的距离,为今后社区资源的多元化合作提供了一种模式。
第二步:顺风车折射邻里情
社区的用心经营让顺风车队逐渐壮大,经过两年的运作,“顺风车队”由原来的7 辆发展到了现在的34 辆。
这个活跃在社区的自治组织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蒋静,第一个加入车队的爱心车主,经历了顺风车载着几个同校的孩子去上学,经历了祖孙三代坐着顺风车去贫困山区结对助学,经历了顺风车送爱心到恩美福利院等。
用她的一句话说,顺风车让我感到了快乐和自豪,但更多的是得到了曾经素不相识的人给予的关心。
蒋静的经历是所有爱心车主曾经经历过的,也是其他车主看在眼里的,刘军平,他是社区的一个普通居民,曾主动开车送两位生病的空巢老人去医院。
顺风车的故事让刘军平觉得用这种方式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第三步:顺风车铺设和谐路因为有了顺风车,邻里之间、小区之间慢慢地越来越熟悉,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让三个小区间产生了互助:条件较好的两个小区为宁兴小区的居民建立了爱心基金,提供了就业岗位。
宁兴小区的居民,也想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纷纷加入了义务巡逻队,每天两次为三个小区义务巡逻。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一简单而朴实的互助理念,把三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小区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和谐。
[ 总结评估]
“顺风车站”使社区的人情味更浓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居民的文明程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
更让我们社区工作者从中体会到做社区工作要善于发现居民的需求,挖掘自治组织的潜力,让社区
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助人自助的作用,达到“闪光一点,照亮一片”的效果。
社区是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我们在做好上情下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升居民的自治能力,如此一来,“小政府,大社会”的美好目标也会随着群体互动式的社区治理模式而得以实现。
破解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难题接管物业成功过渡
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主任金建波
[ 案例背景介绍]
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所辖的书香苑居民小区,座落在万安路西边,2002 年2 月落成后入住228 户人家。
新建成的住宅区,空气清新,花木繁盛,活动会所齐备,能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安居和休闲环境,是一个可实现封闭管理的小区。
原来由经房物业公司负责物业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于业主的关系一直不顺。
去年3 月,书香苑第二届业主委员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表达住户意志,行使民主管理权利,在海曙区物业办的指导、万安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协调和支持下,成功地更换了物业管
理公司
[ 实施过程]
第一步,建立专业关系。
原接管万安社区书香苑的经房物业公司因会所之争,与居民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矛盾白热化,由于日积月累,原有的矛盾一直没有缓解,因有些居民要求没有兑现,就成为拒缴物业费之理由。
虽然这种事态和现象带有社会普遍性,但这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妨碍到小区的正常运作。
为此社区与小区业委会建立了专业关系,与业委会的成员和业主进行沟通,建立联系,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使小区业主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
第二步,了解业主需求。
对小区业主的需要和问题的评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社区广泛征求对已存在的小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还专门印发“调查表”书面征求和统计居民意见。
通过调查了解的情况,小区的广大业主对已存在的矛盾都各持己见,对解决问题也各有看法。
通过上门思想工作,对业主的意见进一步统一,集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原有业委会选举工作的异议,以及如何规范物业公司管理工作和强化物业公司服务理念,对以前存在的热点问题,物业公司给予说法和处理的意见。
第三步,制定解决方案。
为了使第二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状态,社区成立筹备委员会全面指导选举工作的进展,并得到区物业办的指导与协调,以便各项选举工作有章可循,一批群众信得过的热心人“上岗” ,尽管他们都是业余的和义务的
“委员” ,但大家都有一颗服务广大业主的心。
有了新的业主委员会,接下来的工作进程就一切顺理成章。
新的业委会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先后召开不下于6 次的业主委员会会议,探讨改进物业服务的办法,其中三次“公告” 居民,可以自愿随时列席会议,发表看法。
最终在区物业办的行业主管指导下招标评估新的物业公司。
[ 总结评估] 一系列的工作推进,得到了广大业主的配合和支持,并取得全小区居民三分之二以上赞同的条件下,书香苑新的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寻求新的物业公司。
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公开的前提下,最后确定“锦地物业”中标,并将锦地物业公司的服务项目、服务承诺向全体业主公布。
在全体业主的认同和信任下,签定双方职责明晰化的服务合同。
今年新旧物业公司交接,平稳过渡。
解决业主和物业公司的矛盾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包含对工作过程的不断评估与总结,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实质,从而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以便不断调整工作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维护广大居民的最大利益。
爱心开启希望亲情重扬风帆
海曙区段塘街道南都社区主任刘小环
[ 案例背景介绍]
现年39 岁的郎某,初中文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母亲在生了四个女儿后有了他,从小他就在父母和家人的溺爱中长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一点生活自理能力,且养成了他暴躁、乖张的性格。
21 岁那年父亲生病去世后,他顶替工作到宁波南站货运处上班,从那时起他每个月发了工资就不回家,钱花完了就来向妈妈要,他妈不给他就自残自虐,没办法只能每次都依了他。
上班不久,他就辞职混迹社会,平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有钱的时候只知道和一帮朋友喝酒挥霍,没钱了就到其老母亲和四个姐姐处哄吓拐骗轮流要钱,后因打架被判入狱一年二个月。
出狱后继续过着这种日子,家人被他扰的不厌其烦。
前不久其母亲为了
躲避他,将自己的住房出租,自己住到大女儿家。
这样一来,郎某就没地方可住了,有钱的时候睡10 元一夜的小旅馆,没钱的时候就只能睡在朋友的货车上,处境非常的窘迫。
[ 实施过程] 了解到郎某的情况后,我决定先约他来社区对这件事作一步的了解。
来了以后,他情绪激动的讲述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虽然他对他母亲现在这样的做法感到非常的寒心,但同时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也感到后悔,这次来是希望通过我们社区,帮忙找到他母亲,使他母亲能重新接受他,并把租出去的房子要回来,使他有地方可住,有家可回。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当刑释人员来我们社区寻求帮助时,往往都是一副玩世不恭、无所谓的态度。
像他这样的倒是没碰到过。
看着他那无助、悔过的眼神,一种义务和责任告诉我,他并不是无药可救。
在聊天过程中,得知他最近时常头晕时,我建议他去先医院看看,是否会有什么病症,他嗫嚅着不说话,也不肯去。
我知道他是因为没钱,为了维护他的自尊,我说我们社区内的卫生院我认识的,可以免费检查,我带你去。
开始时他还不肯,经过一番劝说,他跟着我一起来到了医院。
我替他付了检查费,检查出来并无大碍,只是血压偏高。
回来的路上,他对我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诚恳的表白预示着我与其初步的信任关系业已建立。
郎某虽然缺乏清晰的人生目标,但他仍有一定的上进心,而且很要面子,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困境,只是缺乏自信心和有
效推力。
郎某的母亲以不给他地方住而逃避他的这种方式,使他赖以寄托的亲情关系缺失,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现在最需要家人给予一定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正视现实,目前郎某最需要的是社会系统的支持,适当的经济救助和解决就业问题是其度过难关,踏上新生之路的必要前提。
“黑暗总会过去,黎明必将来临”,这是我一直鼓励郎某所说的一句话。
在多方奔走下,我联系到了他大姐和他母亲,把郎某真诚悔过的态度告诉了她们,她们对我说,现在之所以狠心不给他房子住,说到底也是想促使他自立,家人对他感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现在既然他有悔过自新的决心,就再给他一次机会,下个月就把租出去的房子收回来,让他重新回家来住。
“政府和他人的资助只能是暂度难关,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扭曲自己的人格”,社会工作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助人自助”。
郎某慢慢地接受了我的这一观点,他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
根据他过去的经历,我建议他从小生意做起,第一目
标是养活自己,然后再图发展。
前几天他突然跑来告诉我,他已决定为朋友代销图书。
二个月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的兴奋,那种黯然无助的眼神消失了。
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我暗暗地为他喝彩,为他祝福,为他终于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 总结评估]
对于郎某的问题,存在着多种因素,亲人的拒绝、社会的不接纳使其更加陷入自我放弃的泥沼里。
社工敞开心胸的接纳和帮助使其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同时通过充分的沟通,亲人们的态度也有所好转。
这些都使得朗某重新感觉到了温暖和支持,激发了他解决问题的潜能,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针对这些曾经犯错的刑释人员,尊重和接纳是帮助他们的第一步,是他们走上自力更生的基础,这也是我们社工工作的基础。
挽救失足花季少女的故事
江东区明楼街道明北社区主任史碧霞
[ 案例背景介绍]
居民小蒋,一个十五六岁十分漂亮的女孩子,生于1992 年,是某中学初三学生。
去年一月父亲因病去世,除了几万元的债务外什么也没有留下,小蒋现与母亲相依为命。
去年三月的一天她来到我的办公室,怯生生问我:“阿姨我会死吗?”当时我十分意外忙问她原因。
她说,医生告诉她已怀孕近三个月了,需要马上动手术。
我问她谁是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这么久才想到去流产?知不知道流产对一个女孩子身体的伤害有多大?但可怜的小姑娘睁着一双大而迷茫的眼睛回答我的竟是一连串的“不知道”。
[ 实施过程] 当时我真觉得有一股怒其不争的火直冒上来,一个不知自重女孩呀!但我迫使自已冷静下来,因为我想起了社工最基本的工作伦理就是:平等、接纳和不批评的态度。
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
相似的,而每一个不幸的家庭却各有自已的不幸。
小姑娘不幸的背后肯定有其特殊的原因存在。
通过交谈得知她的母亲不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没有正式工作以搓麻将或与异性勾搭为生计,常常外出鬼混不回家。
而小姑娘因为经常逃课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来往,已被学校勒令退学。
说到这里两行清泪顺着她稚嫩的脸庞流了下来。
职业的敏感告诉我她急需帮助,现在的她正处于六神无主时期。
果然小姑娘说她身上没有一分钱,也找不到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立刻帮她联系了我比较熟悉的一家医院,并同时为她申请了慈善救助,帮她付了医药费。
她很快地得到了治疗,手术也进行得很顺利。
但小姑娘孤零零地一个人让我不放心,于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又轮流照顾她。
终于小姑娘露出了些许笑容。
“阿姨,阿姨”脆生生的的呼唤中透出了说不尽的依赖和信任。
社区工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专业责任感告诉我,这个人这件事我必须管到底。
要帮她重新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她自暴自弃等颓废心理和行为,需要我们以专业的角度引导她一步步往前走。
社会工作之精髓就是“助人自助”。
小蒋之所以到现在这个地步究其原因是家庭环境造成的。
母亲疏于管教以及母亲本身的不良影响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导致小蒋现在的处境其残缺家庭是问题之根本。
她还是个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有一个人好好地引导她给她树一个好榜样,她一定会是好孩子。
要搀救小蒋必先挽救她的母亲和她残缺的家。
我千方百计找到了她的母亲,对她说了女儿的事,她痛哭连涕直骂自己不是人。
她的举动让我觉得她的良知尚存,同样
是一个女孩的母亲,我对她进行推心臵腹的谈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难也不能丢下孩子不管,儿是娘的心头肉,你就忍心看着你唯一的孩子受苦吗?好好过日子,给女儿立一个好榜样吧!”一席话说得她泪流满面,发誓要好好生活把女儿抚养成人。
看到她如此诚恳,我知道我成功了一半。
因此我建议她找一份工作,然后让女儿重返校园。
可是既没有技能又没有文化且上了年纪的她找工作难度相当大。
为让她尽快上岗我发动了我所有的亲朋好友终于在某单位食堂为她找到了一个服务员的工作。
使不着家的蒋母过起了朝九晚五有规律的生活。
小蒋终于又有了一个家,有了一个慈祥的母亲。
曾经的伤痛渐渐地淡忘,曾经苍白的脸蛋渐渐红润了起来。
该是小蒋进学校读书的时候了。
于是我和她母亲一起跑学校跑教育局,申请重新入学。
学校为她敞开了大门,小蒋过上了一个普通孩子该过的日子。
虽然她目前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她至少过得很稳定也很满足。
她的稳定让我安心,她的满足让我快乐,社区工作者的价值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
我为自己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而感到由衷地自豪!
[ 总结评估] 通过小蒋的案例,使我们看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她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本身对社会认识及生活态度的偏差。
需要社区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用宽容、用爱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接纳她、包容她、帮助她。
愿每一个生命都灿烂如花,让每一个家庭都和谐美满。
社区满载爱心少年重拾自我
鄞州区下应街道东城社区负责人李娅
[ 案例背景介绍]
小男孩明明(化名),15 岁。
4 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
6 岁时父亲再婚,一年后,弟弟出生,家庭关系逐渐出现不和谐。
在学校,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要么搞小动作,要么扰乱课堂秩序,常常不交作业,并且经常逃学,出入网吧。
他总是与流浪小孩为伴,与网友们为伍,一进网吧,两眼放光,兴奋异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多次卖书包、卖课本,换钱上网。
在家里,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对父母的批评极为反感,态度非常敌对,家庭关系日益紧张。
后来,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外出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最初的一两天到后来的十多天。
说谎,不做事,偷家里钱,偷贵重物品换钱,偷客人的钱,家长关他禁闭,他就大声嚎叫,砸东西,把家里的东西往楼下丢。
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贫血、胃肠痉挛、头晕、头疼、双手震颤,家长彻底绝望了。
[ 实施过程]
第一步:原因分析
根据明明的各种表现,对照网瘾标准,可以确诊为“儿童网瘾综合症”。
明明的问题经历了一个由轻到重、由偶发到习惯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到综合化的逐步演变过程要解决问题,必先弄清原因。
根据明明的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原因:
(1)父母离异。
离婚使家庭正常结构解体,使得他与双亲、亲友和同伴的关系发生变化,心理压力增大,应激反应增强。
(2)弟弟出生。
作为长子,在刚出生的几年里,全家人对他关爱备致。
当继母的儿子一出生,他原有的地位受到威胁,产生失落感,常常做从高处往下跌落的噩梦。
(3)家长教育方法失当。
明明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弟弟出生这些对他来说是重大的创伤性生活事件之后,家长没有意识到他的感受,不注意与之沟通交流,一有过错就吼叫、斥责、威吓、打骂,致使他越来越不愿回家,出走次数增多,最终迷上了网吧。
第二步:改变外部环境
我向他的家长推介一些家庭教育的书刊、文章,有时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
同时指出,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赏识孩子优点,一味地训斥、全盘地否定,这是非常危险的,会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向善心,建议他们每天表扬孩子至少一次,
常常找找孩子的优点,批评时就事论事,千万别全盘否定。
明明休学一年后,转到新学校,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使他难以适应。
同学叫他“留级生” 、“网虫” 、“混混” ,不接纳他。
新的老师也先入为主,对他表现出冷淡、厌烦。
我以明明心理辅导老师的身份给老师写了封信,详细介绍了明明的成长环境、优点、特长、毛病,讲了我的辅导设想,希望她能同情和理解这个孩子,支持和协助我挽救这个孩子。
班主任对明明态度转变为关爱,注意表扬鼓励,同学们也慢慢与明明亲近了。
第三步:成功戒除“网瘾综合症”
针对明明的情况,我主要利用网吧难以忍受的气味、肮脏的环境
卫生,让他在头脑中想像极端憎恶的、无法接受的场面,以引起对网吧的厌恶。
如,周末网吧人多,我特地把他从天宽地阔、花香扑鼻的广场花园带进狭窄肮脏、光线昏暗的网吧,让他仔细观察网吧内的光线、地面上的食品袋、剩饭菜、烟头、网迷们脱掉的臭鞋,对比室内外空气,并作深呼吸。
带他回家后立即让他吃不喜欢的饭菜,边吃饭边引导他回忆、想像,并选词
完成句子:网吧里卫生———很糟糕。
空气———特污浊。
网吧里的人把鞋子脱掉,鞋子散发着难闻的臭气(恶臭)…… 他吃不进东西了,捂着嘴往卫生间跑。
我立即掏出钱,让他去网吧,他不停地摇头。
在其后的两周里,他真的不思网吧。
看到这种尝试初见成效,我就每周末训练一次,持续了四周。
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努力,明明的状况日益好转,现在终于走出了困境,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了。
“网瘾” 已经戒除,人格恢复常态,行为问题都已消除,自信心恢复,开朗乐观,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 总结评估]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接触社会上新鲜事物时难免会出现心理异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犯罪。
所以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社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切实强化宣传,在社区内营造和净化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
北仑区新碶街道芝兰社区黄伟君
[ 案例背景介绍] 两年前在我们社区,一个汉族居民与少数民族居民因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双方发生了纠纷,因言语过激,双方大打出手,并招集了自己的大批人马,准备展开一场生死搏斗,好在社区居民及时发现并报了警,在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民警的多次协调下,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 实施过程]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天,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同事们带着真诚与微笑,迈进了少数民族朋友居住的房舍、院落,与他们亲切地交谈。
通过交谈,得知他们有的在北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做医生、当教师的,有在企业打工的,也有在市场闯荡干个体工商户的,一个个才智横溢,有着不错的经济收入。
但也有的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工作不稳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