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世界纳入我们怀中——热点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技巧提示】1关注时事,热中求实。

纵观各地满分佳作,名言荟萃,古人开会,反复唠叨的行文方式正被打破,命题专家倡导多年
的记叙身边之事,诉说内心真情的良好文风,正在逐步形成。

这类文章选用素材,是新闻材点,又鲜活动人。

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人物,广州学子为妈妈洗脚等事件,均被广泛引用,并获取评卷者认可。

2名言佐证,新中见深。

引起热点素材,容易导致内容千篇一律,语言枯燥平淡的问题。

因此各地评卷教师也提醒考生,使用此类材料时要注意一方面要力求用细
腻的描写,还原细节,体现材料的动人之美;另一方面要学会巧妙地
引入名言或诗词,给新材料注入文化底蕴,展示语言之美。

达到了这种效果,文章也就迈上了高分的舞台。

【素材回放】与370航班家属一起守候2014年3月8日,本该是一个如常的星期六,中国新闻网8点26分发出的一条快讯却打破了那个周末清晨的宁静——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载有239人的370航班失去联系。

这条爆炸性消息,很快通过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
官微的转发和跟进在微博上迅速扩散。

失联消息被迅速扩散之后,各路媒体记者蜂拥采访。

一些记者由于按捺不住抓独家的心,将镜头与话筒伸向了情绪失控的家属,于是呼吁媒体等待官方消息,给家属一点空间的理性声音不断传来。

在世界各国都在全力搜寻的同时,《人民日报》呼吁,与其举起镜头抓拍家属痛苦万分
的表情,不如静候他们身旁,一起祈祷;《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称,
媒体需要坚守的是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并提醒记者不要对惊恐悲伤的乘客亲人死缠烂打,逼他们对着镜头表达心情和感受,不要为吸引眼球而置他人的隐私于不顾。

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吸引眼球的新闻,而是对失联成员的关注。

热用理由这一重大事件,无疑是2014年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

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看到的又是世人不同的态度与胸襟。

因此,此类题材的运用范围应该是非常广泛的。

【片断仿写】1描写事件类精彩片断突然,一声惊呼从十楼传出不得了了,小孩子要掉下来了!呼救的是
邻居的一位阿姨,在她家隔壁,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双手抓着窗框,双脚踏空,整个人悬在窗外摇摇欲坠。

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小孩突然掉落。

就在惨剧发生的时候,楼下一位路过的女士突
然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向空中张开双臂,接住了掉落
的女孩。

这位女士名字叫吴菊萍,因其奋不顾身的救人美德,
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仿写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言佐证类精彩片断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
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与我有关,贵州最美女孩向欣园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湖中救人;与我有关,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靠边停车确保乘客安全;与我有关,世界人民都在为370航班失联人员静静地守候。

仿写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典范】将世界装在心里湖南益阳市第一中学陈依妮当
370航班在这个世界消失的时候,灾难引发的议论在不断发酵。

从惊讶到痛苦,从担心到责备,从追问到漠然,各种思潮蜂涌而来。

让人寒心的是,慢慢地,一些人关心的不再是机上的239条鲜活的生命,却热衷于议论新闻的真假与科技的高低,有人甚至喋喋不休地感叹着,幸好我不在机上。

当幸好我不在机上成为有些人侥幸的说辞时,殊不知自己的灵魂已经身陷囫圄,你看不见世界的广博,自
己也终究会风化成渺小尘埃,而消失在这个世界,甚至不知其踪迹。

当那飞翔的机翼与白云一同消失,所有生命仿佛融入无垠大海并与我缓缓相拥之时,我心酸地感受着生命的可贵,也清醒地品味到了人情的冷暖与人格的高低。

唯有那些胸怀广博且在苦苦追寻的人们,突兀在世人眼前的依然是高贵。

以广博的胸怀处世,你的灵魂会如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巍峨大山,格外伟岸。

这种情怀,可以让平凡变得伟大,可以让世界充满温馨。

回首历史,看岳飞笑谈渴饮倭奴血,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看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力兮为鬼雄,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看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看曼德拉的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暖流。

从那些宽广的胸怀中,斟一杯离愁,品一瞬苍凉,你会感叹生命是如此珍贵。

驻足遥望那些伟人,在感觉自己渺小的同时,我们不禁为他们击掌高歌。

然而,人若只是为了自己,天地就小多了。

看月色沐浴后的纳兰转身叹道西风多少,吹不散眉弯,看他哀婉于夕夕都成玦的遗憾里,看他悲恸
于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繁华一梦里,看他踟蹰于沉思往事立残阳中,看
他迷惘于当时只道是寻常那错落的轨迹里,满腹才情的他却丝毫不能触动我的心扉。

不是他冷漠,而是对他终日将自己禁锢在凄迷
而虚无的风花雪月里的失望。

堪称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虽然用才情照耀了世界,却在历史的年轮里留下了遗憾的一笔。

消失的370航班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胸怀若是被禁锢,灵魂就像一粟、
一微粒、一尘埃,渺小得让人忽略;当你走出自我小宇宙,用一种情
系苍生的胸怀直干云霄时,你便树起了生命的丰碑。

你将世界装在心里,世界才会将你纳入怀中。

【亮点解读】1关注世界,主旨积极。

这是崇尚自我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你我相连
的世界。

正如作者所言,你将世界装在心里,世界才会将你纳
入怀中。

为了深刻地表达这一主题,作者从370事件为切点,文章顿时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2论据经典,说理充沛。

展开时,或用屈原、陆游等中国传统的经典素材为例,或以曼德拉的名
言来说明,材料极为充实。

尤其是纳兰一例,作者的解读不落俗套,从另一种角度提出了对灵魂的另一种要求。

如此论说,自然极具说服力。

【参考范例】1无心插柳,送人绿荫。

最美妈妈吴菊萍插下柳枝,为妞妞一家送去了绿荫。

正当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当上帝在和这个小生命开大玩笑时,她心里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伸出双手,大步向前,接住从高空坠落而
下的生命。

她只是一个路人,却用自己的行动托起了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为370航班失联人员静静地守候,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绽放的美丽光芒。

2罗曼·罗兰说英雄是靠心灵
而伟大的人。

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贴切。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凡人们太近,就如初春
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忽视了。

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多有意思的悖论!将视野放到古今中外——素材运用技巧示范文史类素材运用技巧示范材料作文先与后素材运
用指导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二、实验探究题
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 4
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变成。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色。

(1)步骤①的作用是:。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3)这个实验说明了:。

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