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测量调查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测量调查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方案
第一节项目技术方案
一、总体技术流程
本项目总体技术流程如下图所示:
(3)确权调查工作小组,由每个村民小组选出两个人(一般是村民小组长、在本村民小组的村干部一名)和作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确定确权调查工作小组名单(一个村民小组两份)。

各乡镇要把领导小组、确权调查工作小组及实施方案,相关人员名单、电话、职责等材料盖章上报广安区国土资源局。

(二)宣传动员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等传播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为该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户主动参与配合到该项工作中来是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减少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关键。

宣传工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作业单位
1)、主管领导及项目经理与业主积极沟通宣传工作相关事宜;
2)、技术人员可结合当地相关部门召开的动员会进行技术宣导,并提出相关工作配合意见及要求;
2、业主单位
1)、相关管理部门应提前报请当地政府开展前期宣传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辖范围内下一级政府下发协助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及使用权证发放工作的相关行文;
2)、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在业主及当地政府支持下,通过报纸、电视、公告等形式进行核发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宣传;
3)、以镇为单位由各镇政府组织召开核发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动员大会;
4)、各村委对要进行登记申请发证的用地户进行统计并上报当地管理部门,在统计名单的同时给用地户下发通知单,为现场调查作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5)、及时为承建单位提供工作函及工作证。

(三)收集整理资料
乡镇村组干部负责收集齐全该行政辖区内资料:①、申请人(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②、农户户口簿复印件;③、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

广安区国土资源局协调作业单位收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地籍资料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2013年末变更调查数据库。

三、控制测量
为了使整个项目的测绘成果坐标、高程数学基础统一,对后续工作有效控制、避免后续工作环节所形成的成果误差,所以本项目的控制测量工作必须采用统一布测。

(一)布测要求
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

控制测量前,应充分收集测区已有的控制成果和资料,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11)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比较和分析,凡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成果,都应充分利用;对达不到要求的控制网点,也应尽量利用其点位,并对有关点进行联测。

1、布测内容
房产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

房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2、布测密度
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l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200m左右。

3、测量方法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可选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GPS定位测量等方法。

4、技术指标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各主要技术指标按现行《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11)的规定执行。

(二)首级控制测量
1、GPS控制网技术设计、布测方案能满足房产测量和相应精度分级的要求,精度指标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测量中误差规定如下公式:
2)
2
σ
=
+
b(
)a(d

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1×10-6)
d-相邻点的距离(km)
当GPS接收机具有快速静态定位功能时,观测时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技术设计书中规定,一般不少于15分钟。

各等GPS首级控制网宜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方法测定。

2、GPS各等级GPS网应布成具有独立检核条件的图形(如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导线网形等),图形结构良好,同时顾及后续使用常规仪器进行加密测量的需要,所选的点必须保证有2个以上方向通视。

3、设计GPS布网方案时,应根据测区已有控制网的情况,尽量使其与原有控制点的点位重合,以便对原有控制网成果改算;GPS网点与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重合应不少于3点,当重合点数少于3点时,应与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进行联测,重合与联测的点总数不得少于3点。

4、点位选择合理,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小于15度;远离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以及大面积水域;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选点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5、点位命名规范,点之记填写规范、正确,点位周围有高于10°的障碍物时应绘制环视图。

6、标石的类型、规格、外部整饰以及埋石作业的方法和精度符合规定要求。

7、接收设备选用、检验方法和结果符合规定。

8、操作方法规范正确、观测条件掌握良好。

9、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补测和重测以及数据删除合理,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

10、野外检核计算正确。

11、数据处理的软件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齐全、起算数据正确。

12、GPS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包括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等数据处理过程,各项精度指标达到规定限差的1/3~2/3(详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3、上交资料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和备份、以及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等,内容和数量齐全、各项注记和整饰符合要求。

(三)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控制点是房产要素测量的依据,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加密。

2.图根控制可采用四川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应用服务系统或选用常规测量方法。

3.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地籍要素测量的需要,一般每幅1:500图不少于8点。

4.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5.图根点一般可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在一级根点上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6.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不变。

电磁波测距导线可按需要自行设计,但精度不得低于表中的规定。

(四)GNSS图根测量
1、测量方法
GPS网的布网遵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在GNSS站网络信号覆盖的区域采动态网络RTK直接施测控制点坐标,也可以采用双频GPS接收机按静态相对定位方式进行施测,其技术要求如下:
(1)、每个控制点观测时间不低于45分钟,其采样历元间隔为15秒,卫星截至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总数不少于4颗,单基准站应独立观测两次。

(2)、观测前应严格对中,整平仪器并设置好有关参数,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取一次天线高(两次之差应小于5mm),平差时取平均值。

(3)、作好观测各项原始记录,不得在草稿本上转抄、划改。

(4)、控制点位于坎沿、屋檐、灌木顶等高差急剧变化的位置时,一般应标注比高,量注至0.1m。

(5)、控制点选定后,应实地照相。

一般情况下由南向北摄影(远景),画面内适当反映控制点与周边地形的关系。

(6)、GPS观测数据应提交原始观测数据和RINEX转换数据文件。

(7)、同步观测的两个基准站之间,以及基准站与控制点之间基线边长,平地、丘陵地边长不超过40公里,山地不超过100公里,
(8)、基准站应尽量选在具有良好的通讯,电源及后勤保障等条件的地方。

(9)、基准站应远离电视台、微波站等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其距离不得小于150m,离开高压输电线不得小于50m。

控制点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金属物体等。

(10)、GNSS站网络覆盖的区域可采用动态网络RTK直接施测图根控制点。

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

2、注意事项
(1)、在GNSS站网络覆盖的区域,可采用与基准站联测的方法(网络RTK)获得图根控制点坐标,利用四川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求取图根控制点正常高。

利用网络RTK进行图根控制点测量时,
重复测量次数不底于三次,当三次间的互差小于0.15米时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

其技术要求按《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执行,应注意相关内容的检核,各种表格按规范要求认真填写。

(2)、在GNSS站网络信号没有覆盖的区域,可采用与GNSS站联测方式建立临时骨架基准点,再以临时骨架基准点为起算点施测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静态方法直接与GNSS站联测图根控制点。

(3)、采用与GNSS站联测的方法建立临时骨架基准点时,其静态联测的观测时间一般不少于8小时,也可分为两个观测测段,每个测段不得低于4个小时。

同时以骨架基准点按双基准布网施测控制点,骨架点与控制点的距离不大于100公里,流动站观测时间不少于45分钟。

(4)、采用静态方法直接与GNSS站联测图根控制点坐标时,其静态观测时间一般不少于4小时。

(5)、界址点高程通过GPS观测的大地高和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利用四川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直接求得正常高。

(6)、GPS基线处理及网平差,采用GPS接收机生产厂家提供的随机软件或已通过鉴定的GPS基线解算软件及网平差软件进行。

平差后控制点对国家三角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控制点对附近水准点或三角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山地均不大于十分之一等高距。

(7)、控制点选点时应在测站照像(一般情况下照相方向由南向北),供内业人员辅助判点。

利用GNSS站测量控制点的布设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双基准菱状网方式,即选用两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其余接收机作为流动站的布网方式,使每个控制点都与两基准站构成同步图形检核条件,每个控制点观测一个时段。

单基准星网状方式,即选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其余接收机作为流动站的布网方式,控制点与基准站构成单基线边,每个控制点观测二个时段,构成重复检核条件。

四、房产测量
集体建设用地,又叫乡(镇)村建设用地或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

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本项目结合广安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进一步对广安区农村集体土地范围内的房屋所有权进行调查,按照《土地登记办法》、《房屋登记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41号)等法律法规进行权属调查、面积测绘。

在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基础上,收集已有的房产登记资料,对收集的成果对照《房产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符合规范要求的成果可以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成果必须进行房产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房产登记。

(一)房产要素测量
1、界址测量
界址点测量从邻近基本控制点或高级界址点起算,以极坐标法、支导线法或正交法等野外解析法测定,也可以在全野外数据采集时和其他房产要素同时测定。

2、界标地物测量
根据设立的界标类型、权属界址位置(内、中、外)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测定,测量结果标在分丘图上。

3、房屋及附属设施测量
房屋逐幢测绘,不同产别、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层数的房屋分别测量,独立成幢的房屋,以房屋四面墙体外侧为界测量;毗连房屋四面墙体,在房屋所有人指界下,区分自有、共有或借墙,以墙体所有权范围为界测量。

每幢房屋须按照规范要求测定其平面位置,且分幢分户丈量作图。

丈量房屋以勒脚以上墙角为准;绘制房屋以外墙水平投影为准。

房屋附属设施测量,柱廊以柱外围为准;檐廊以外轮廓投影、架空通廊以外轮廓水平投影为准;门廊以柱或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挑廊以外轮廓投影为准。

阳台以底板投影为准,门墩以墩外围为准;门顶以顶盖投影为准;室外楼梯和台阶以外围水平投影为准。

4、房角点测量
房角点测量是指对建筑物角点测量,类别代码为4,通常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测量法测量。

对正规的矩形建筑,可以直接测定三个房角点坐标,另一个房角点坐标通过计算求出。

5、绘制测量草图
测量草图是地块、建筑物、位置关系和房地调查的实地记录。

是展绘地块界址、房屋、计算面积和
填写房产登记表的原始依据。

包括房屋用地测量草图和房屋测量草图。

A、房屋用地测量草图的内容
1)、控制点;
2)、界址点、房角点相应数据;
3)、墙体归属;
4)、房屋产别、房屋建筑结构、房屋层数;
5)、房屋用地用途类别;
6)、丘(地)号;
7)、道路及水域;
8)、有关地理名称,门牌号;
9)、观测手簿中未记录的测定参数;
10)、测量草图符号的必要说明;
11)、指北针,测量时间、作业员签名;
B、房屋测量草图内容及要求
1)、按照概略比例尺分层绘制;
2)、房屋外墙及分隔线均绘单实线;
3)、注明房产区号、房产分区号、丘(地)号、幢号、层次及房屋座落,并加绘指北针;
4)、住宅楼单元号,室号、注记实际开门处;
5)、逐间实量、注记室内净空边长(以内墙面为准)、墙体厚度,数字取至㎝;
6)、室内墙体凹凸部位在0.1m以上如柱垛、烟道、垃圾道、通风道等均应表示;
7)、凡是有固有设备的附属用房如厨房、厕所、卫生间、电梯楼梯等均须实量边长,并加必要注记;
8)、地下室、复式房、夹层等须另绘草图;
9)、房屋外廓的全长与室内分段丈量之和的较差在限差内时,应以房屋外廓数据为准,分段丈量的数据按比例配赋。

超限须重测。

6、测量方法
(1)、矩形房屋勘丈方法
1)、边长长度测量方法
用手持式激光测距仪测量边长,测距仪的零端点要紧贴被测边长的起点,激光束应投射到位于被测边末端的目标板上,并使光束两端在同一水平面。

长度测量时,必须进行往返测量,往返测量的差值小于其被测长度值的0.05%,被测长度取往返测量值的平均值。

长度测量读书精确到0.001米,如已进行墙面装饰的,必须减除装饰面厚度。

装饰面厚度,请参考结构设计施工总说明或地区标准图集说明,按墙面装饰材料种类,原料配比的数据进行计算。

测量外尺寸的长度减去装饰面厚度,测量内尺的长度应加上装饰面厚度。

长度测量时,应在建筑物墙体勒脚上方同一高度紧贴墙面进行测量。

当无法紧贴墙面时,应先用直角刻度钢尺在被测长度两端面的延长线上得出等效测量点,然后在进行测量。

2)、墙体厚度测量方法
用钢卷尺直接测量墙体厚度。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厚度的墙体,可用测量内外尺寸计算差值的方法进行间接测量。

每个墙体测量三个位置,并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如进行了墙面装饰的,必须减除装饰厚度。

砖墙厚度的设计值会60、120、180、240、370、490、20、740mm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那一个设计值,即则确定那一个设计值计算,实在不能明确设计值的按实测值计算。

3)、层高测量
选择楼层之间上层地板到下层地板,上阳台底板到下阳台底板的垂直距离,用激光测距仪至少取三个位置测量,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层高实测结果。

4)、套内房屋边长测量
测点一般取距地面1.2m 0.2m的高度,在房屋的两个长边、两个短边的1/6和5/6位置,两测点应保持水平。

房屋边长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测点数。

5)、阳台边长测量
阳台边长测量要栏板外沿长和宽,每边选取两个测量点。

6)、整幢建筑物外围尺寸测量
测点一般取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距地面1.2m ±0.2m 的高度紧贴墙面水平位置。

当无法选取上述从点的位置时,可选取尽可能靠近上述测点位置为测点点位,或用刻度直角钢尺在被测长度的两个端面的延长线的选取等效测量点位。

室内分段测量之和(含墙身厚度)与房屋外围的全长的差值要满足以下要求:应房屋分段边长和与房屋边长之差L ∆不超过以下规定:
式中;n——房屋边段数;
Li——分段边长,i=1、2、3、……n 。

以房屋外围数据为准,分段测量的数据按比例配赋。

超限需进行复测。

(2)、非矩形房屋勘丈方法
对于非矩形房屋面积应采用分块法进行测量,分块时原则上以分块少、各参数便于直接测量为宜,先对各分块区域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各分块的面积,再通过下式计算得到该形状的面积。

通常形状可分解为矩形、梯形、三角形、扇形、弓形、圆形等,除矩形以外,其余形状测量方法及计算公式如下:
梯形面积测量方法
梯形面积测量:d 、D 、H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1d S =(D+d )H/2
式中:d——梯形上边长,m ;
D——梯形下边长,m ;
H——梯形高度,m ;
1d S ——梯形面积,2
m ;
1)、三角形面积测量方法
三角形面积测量:用激光测距仪对三角形各边长及高度进行测量,测量高度H 时应确保垂直性。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2d D H S ⨯=
式中:D——三角形底边,m ;
H——三角形垂直高度,m ; 2d S ——三角形面积,2m 。

要精确地量取高度值,必须准确找到垂足点,在现实测量中有很大难度,为了保证测量的高精度,一般采用三边法,量取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d S =
其中: )/2b c +
2)、扇形面积测量方法
扇形面积测量:测量扇形半径R 与弦长D 的值。

扇形面积计算公式: 3
3360d R S π∂=
其中: 2arcsin /D R ∂=
3)、弓形面积测量方法
弓形面积测量:用仪器测量弓高H 与弦长L ,测量弓高时应确保垂直性。

弓形面积计算公式:
24/360()/2
d S R R H L π=∂-- 其中:
22[(/2)]/22arcsin /2R H L H L R =+∂=
同样的,也可以通过三角形自由测量法来降低现场测量的难度。

弦长的两个端点是弓形的特征点,在现场是容易找到的;在弓形的弧长上自由的选择一个测点,同弓形的端点构成三角形,量取三角形的三边a 、b 、L ,可以求出弧的半径R :
/R abL =
H =
由以上公式求出弓形的面积。

4)、圆形面积测量方法
只要准确的测量到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在测量现场,一般无法找到圆形点,同样可以通过三角形自由测量法来精确的测量圆的半径R 。

在圆上任选三个测点,考虑到点的布局对半径值的影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应尽量接近60度,最好不要小于20度的内角。

圆形面积计算公式: 2
5d S R π=
/R abc = 式中:R——圆半径,m ;
5d S ——圆形面积,2
m 。

5)、椭圆形面积测量方法
椭圆形面积测量:目测椭圆长轴位置,然后测量不少于6次,选择最大长度为长轴a ,然后在长轴垂直方向测量短轴b 不少于三次,选择最小长度为短轴b 。

6/4
d S ab π=
式中:6d S ——椭圆形面积,2m ;
a——椭圆长轴长度,m ;
b——椭圆短轴长度,m 。

(二)房产图绘制
1、房产分幅图
分幅图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位置和权属等状况的基本图,是测绘分丘图和分户图的基础资料。

分幅图的规格采用50 CM×50CM 的正方形分幅,采用1:1000比例尺。

分幅图编号沿用地籍测量分幅编号原则。

分幅图应绘制的内容:
、房屋包括一般房屋、架空房屋和窑洞等,应分幢测绘,以外勒脚以上外围轮廓的水平投影为准,装饰性的柱和加固墙等一般不表示,临时性的过渡房屋及活动房屋不表示,同幢房屋层数不同的应绘出分层线。

②、房屋附属设施包括柱廊、檐廊、架空通廊、底层阳台、门廊、门楼、门、门墩和室外楼梯,以及与房屋相连的台阶等。

a )、柱廊以柱的外围为准,图上只表示四角或转折处的支柱;
b )、底层阳台以底板投影为准;
c )、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
d )、门顶以盖投影为准;
e )、门墩以墩的外围为准;
f )、室外楼梯以水平投影为准,宽度小于图上 lmm 的不表示;
g )、与房屋相连的台阶按水平投影表示,不足五阶的不表示。

③、围墙、栅栏、栏杆、篱笆和铁丝网等界标围护物应表示,临时性或残缺不全的和单位内部的围护物不表示。

④、房产预编号与地籍测量的宗地编号一致,房产最终编号以房管部门规定为准。

⑤、与房产管理有关的地形要素包括铁路、道路、桥梁、水系和城墙等地物应表示。

亭、塔、烟囱
以及水井、停车场、球场、花圃、草地等可根据需要表示。

2、房产分户图
分户图是在分丘图基础上绘制的细部图,以一户产权人为单位,表示房屋权属范围的细部图。

以明确与毗连房屋的权利界线供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附图使用。

分户图表示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屋权界线、四面墙体的归属和楼梯、走道等部位以及门牌号,所在层次、户号、室号、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边长。

图幅可在787mm×1092mm的1/32、1/16等尺寸,成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当房屋图形过大或过小时,比例尺可适当放大或缩小。

(三)房产面积测算
房产面积测算系指水平面积测算。

分房屋面积和用地面积测算两类,其中房屋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产权面积、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的测算。

主体房屋面积应与附属设施面积分别测绘并出具分户平面图,能做到分类利用。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均指水平面积测算。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测算、使用面积测算、产权面积测算、共有建筑面积的测算和分摊。

1、房屋建筑面积测算
(1)、计算建筑面积的条件
能够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一般应具备以下普遍性的条件:
1)、应具有上盖。

2)、应有围护物。

3)、结构牢固,属永久性的建筑物。

4)、层高在2.20m以上(含2.20m)。

5)、可作为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场所。

(2)、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1)、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2)、房屋内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及其梯间、电梯间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计算建筑面积。

3)、穿过房屋的通道,房屋内的门厅、大厅,均按一层计算面积。

门厅、大厅内的回廊部分,层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室内楼梯、楼梯间、电梯(含观光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通风井、排气井等均按房屋自然层计算面积。

5)、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层高在2.20m以上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及斜面结构屋顶高度在2.20m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6)、挑楼、封闭的挑廊、封闭的阳台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8)、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非单排柱的走廊,均按其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9)、房屋间永久性的封闭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0)、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0m以上的,按其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保护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1)、与房屋相连属永久性的且有非独立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门斗按其柱或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有柱又有围护结构的门斗按围护结构的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

12)、玻璃幕墙、金属幕墙以及其它材料幕墙等作为房屋外墙的,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同一楼层外墙,既有主墙,又有玻璃幕墙,以主墙为准计算建筑面积。

13)、属永久性建筑有非单排柱的车棚、货棚等按柱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4)、依坡地建筑的房屋,利用吊脚做架空层,有围护结构的,按其高度在2.20m以上部位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5)、与室内任意一边相通,具备房屋的一般条件,并能正常利用的伸缩缝、沉降缝应计算建筑面积。

16)、图书馆的书库,其层高在2.20m以上的,均按一层计算。

17)、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18)、室内体育馆按实际层数计算建筑面积。

体育馆(场)看台下方空间加以利用的,净高在2.10m 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多层的按多层计)。

19)、房屋的飘窗,其窗台台面与房屋地面持平(落地)、具有房屋同等使用功能、净高在2.10m以上,按外墙的外边线与飘窗围护之间范围内的水平投影计算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