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瘘维持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内
瘘维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
液透析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PDCA循环
护理,均干预3个月。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高,
均差异显著(均P<0.05)。

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
瘘管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内瘘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常需建立
动静脉瘘。

反复穿刺内瘘易引起穿刺点出血、局部皮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影
响患者治疗效果[1]。

研究表明,良好的动静脉瘘是决定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的
关键[2]。

近年来,PDCA循环管理逐渐被引入临床实践,但其在血液透析护理中
的应用价值报道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透析室护士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
内瘘维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规律在我中心行维
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坚持半年以上;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恶性
肿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精神或认知疾患。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见表1。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内瘘质量,记录基本体征变化,确保治疗过程中
无菌状态;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保持安静适宜的科室环境,为患者制定科
学的饮食计划;出院后给予系统指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DCA循环管理:组建护理团队并学习PDCA循环管
理的理论知识及护理要点。

P:以延长动静脉瘘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为目标,
要求小组成员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查阅制定标准的动静脉瘘护理流程。

护士长统
筹安排培训,指定责任护理制度;每名护士管理3-6名患者,实现全天8小时连
续护理工作时间;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护理知识,以便在
家照顾患者,提高恢复质量。

D:在穿刺内瘘时,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皮肤表现,应加强对透析患者体征变化的检查。

透析后用无菌敷料和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

绳梯式穿刺法在穿刺感染、透析充分性方面有优势,纽扣式穿刺法在穿刺疼痛及
穿刺成功率方面有优势,穿刺时可采取绳梯式与纽扣式穿刺相结合的方法,可有
效减少穿刺并发症与压迫止血时间。

C:护士长需要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调查和
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瘘管维护情况和皮肤表现,并及时处理。

A:预测已经发
生或尚未发生的事件,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两组均采用自体动静脉瘘血管通路进行透析,4小时/次,每周3次。

护理3
个月后,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皮下血肿、瘘道堵塞、感染、假性动脉瘤;(2)护理质量:
血流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护理满意度;(4)
护理人员操作/理论掌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组别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BMI
(kg/m2)
透析时
间(年)
原发
疾病(肾
小球肾炎
/肾病综
合征)
研究组(60)
31/2
9
63.09±
7.12
22.10±
2.08
2.72±
0.70
49/1
1
对照组(60)
33/2
7
62.41±
6.89
22.31±
2.02
2.75±
0.68
51/9
t/X20.13
41.2220.977 1.0190.24
P0.71
40.2250.3310.3110.62
4
2.2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皮下瘘道感染假性总并发症发
血肿堵塞动脉瘤生率
研究
组(60)
11114(6.67)
对照组(60)532212
(20.00)
X2 4.615 P0.032
2.3护理质量
干预后,研究组血流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n,%)
组别
血流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不良事件发
生率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研究组(60)
50
(83.33

59
(98.33

51
(85.00

59
(98.33

10
(16.67

2
(3.33)
对照组(60)
49
(81.67

51
(85.00

50
(83.33

52
(86.67

11
(18.33

10
(16.67

X20.05
8
6.98
2
0.06
3
5.88
6
0.05
8
5.92
6
P0.81
0.00
8
0.80
3
0.01
5
0.81
0.01
5
2.4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x±s)
组别
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
满意度知识宣

操作规

出院指

人文关
怀
研究组(60)
94.96±
3.17
96.31±
2.51
94.64±
3.27
96.26±
3.02
59
(98.33)
对照组(60)
86.58±
5.42
88.62±
4.29
87.25±
4.62
82.15±
5.13
51
(85.00)
t8.98210.3119.01213.500 6.982 P<0.001<0.001<0.001<0.0010.008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治疗周期长,疗程不可逆,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影响预后[3]。

传统的护理方法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采取更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的维持质量对最终提高透析质量有重要意义。

经过大量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将PDCA循环应用于血液透析内瘘管理可能对提高内瘘管理质量有显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说明PDCA循环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血流合格率、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与既往研究较为一致,该研究还发现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4]。

综上,PDCA循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瘘管理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娟迎,李静.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9):143-145.
[2]贾艳清,董永泽,许秀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23,37(04):742-745.
[3]吴艳如,陈湘莲.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03):172-174.
[4]朱朦朦,陶玲,彭红艳,许方方.PDCA循环干预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08):9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