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方知人之得失——读《史记》心得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为鉴,方知人之得失——《史记》心得分享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语言翔实,文字生动,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的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
《史记》洋洋五十余万言,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计一百三十篇。
该书记叙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过程,记载了帝王将相、儒林侠士及各类雅士名人的事迹。
这是在司马迁倾三十余年精力,在忍屈受辱的情况下完成的。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叙了项羽的一生。
文章给我展示的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尽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
项羽不懂得如何用人,也不知如何与人相处,最终从破釜沉舟到鸿门宴,再到四面楚歌,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悲剧下场。
纵观他的失败,原因是他始终孤身一人,他没有刘邦市侩般的圆滑,正如刘邦所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相反,刘邦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也”。
可见,“人和”是多么重要啊!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合作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我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世界的潮流。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加强团队精神,积极融入社会,做一个有集体感的国家栋梁。
在《史记》中的最后,有一篇文章至今仍给人以鼓舞与冲破命运枷锁的勇气的文章,那就是《太史公自序》。
世
人皆知司马迁因李陵而受腐刑,但是他是哪里来的勇气完成下去的。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著《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司马迁举出历代圣贤的遭遇,最后得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才从逆境中走出来,坚定心中的理想与志气的结论。
这大概就是司马迁不甘屈于命运的原因吧!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看完《自序》后,心中不禁喷涌着不屈服于挫折的冲动,以及奋发进取的志气。
《史记》,我领略了项羽破釜沉舟的豪气;感受刘邦论得天下时的壮志;嗟叹萧何自污的无奈;敬佩陈平解衣脱难的机智;对李广难封的叹惋。
《史记》就像电影,把历史的长河带到我的眼前,让我目睹盛世与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