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8: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8·石家庄高二检测)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恩格斯根据1895年的欧洲社会状况,修改了原有的判断,对资本主义的命运有了新的认识,故B项正确。
2.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
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
”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
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资本论》,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与第三卷。
3.(2017·兰州高二检测)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答案 A
解析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正确。
4.(2018·武汉高二检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
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案 D
解析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故本题选D。
5.《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 年来,邓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
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案 B
解析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
6.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 D
解析从列宁到毛泽东到罗斯福到邓小平,他们对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
二、非选择题(第7题25分,第8题25分,第9题26分,共76分)
7.(2017·漳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材料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
(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的手里。
……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观点并归纳其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
(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继承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12分)
答案(1)观点:发展性观点。
条件: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
(2)说明:在无产阶级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小农经济的存在,实行固定粮食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是发展性观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归纳为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发展;“由于首先有了……后来尤其是有了……的实际经验”归纳为工人革命运动的实践发展。
第(2)问,结合新经济政策特点来说明。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出这样的论断: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而且是所有或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
材料二列宁认为,由于资本的国际联合已经破裂,以及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整个帝国主义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能首先在这里取得突破,因此,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俄国当时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
材料三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想我们应当首先和特别注意这一点。
”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12分)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13分)
答案(1)因为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国内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仍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启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我们应尊重;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在实践中应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对待所有的理论都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是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发生和取得胜利的,而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般规律,而列宁主要是根据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第(1)问得到解决。
第(2)问,可以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展开分析说明。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
(13分)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的?(13分)
答案(1)观点:只有各国联合,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理论:创造“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建成”的理论。
实践: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共同点:强调必须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创造性地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再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