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4.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练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练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练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表1为我国某区域2021年要紧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1示意该区域1~9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表1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第一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爱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腐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4.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爱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爱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舍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终止后,仍在原地坚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爱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舍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5.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峻的共同缘故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峻(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腐蚀区界线以西的要紧外力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难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要紧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势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6.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峻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60cm变为现在的2 0 cm。

下图示意该区域1950~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1)说出1950~2021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21年整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21年整理)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全部内容。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

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

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2.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3.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答案:1.C 2。

D 3.B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原卷版)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原卷版)

第一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题组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

(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 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B. 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C. 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D. 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 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 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 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 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B. 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 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 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4. 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沙尘暴频度降低B. 土壤有机质增加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5.5.国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

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2016年已超额完成1 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自然原因。

提升题组搜狐网2015年06月27日消息: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近年来有加重的趋势,需要加快治理步伐。

回答下面小题。

6. 要调查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分布情况,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A. 气温分布图B. 降水分布图C. 工业分布图D. 旅游景观分布图7. 单位面积产沙量是测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练习题

第28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课时作业(2018·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1~2题。

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

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

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

(2018·河南百校质检)下图示意非洲部分地区农业类型的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与大牧场放牧业相比,a地农业()A.集约化程度更高B.市场化程度更高C.生产规模更大D.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更高4.a地农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湿地退化D.土壤盐碱化『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a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是一种粗放的、自给自足的、“靠天收”的农业地域类型,a地对自然条件尤其是降水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

第4题,a地位于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交界地带,降水稀少,其北部荒漠广布,环境恶劣,故以发展游牧业为主,但过度发展游牧业会引发荒漠化。

(2018·泉州五中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5~7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和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和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基础习练及答案一、选择题(一)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C 2.D(二)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自然原因是()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植被破坏严重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A.③⑤B.①③C.①④D.②⑤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位于地势交界处,但不完全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因素。

第2题,图中③⑤生态安全工程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对缓解下游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

(三)牛肝地是发育在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2:4.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西北地区为例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2:4.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西北地区为例练习题

4.5荒漠化的防治——以我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下面图1示意200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图2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1~201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的变化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2.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居民生产场景图。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双水村民居建筑特色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地形D.土质6.该村生产方式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环境污染C.土地石漠化D.土壤盐碱化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D.冰川融水减少8.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经济活动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C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11.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C.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④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二、综合题12.河套平原(位置见下图)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源,因此在山脚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均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

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 4.C【解析】第3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4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5.D6.A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北半球雨季,11-次年5月南半球雨季。

热带草原高温干旱季节十分明显和漫长,而非洲热带草原刚好被赤道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

一般动物都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徒,主要是追随着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丰富的食物。

七八月份是向北半球迁徙。

第6题,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致土地退化加剧,荒漠化加剧。

高考一轮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生态环境标题漫衍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生态环境标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标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办理本地群众生活用能标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历程,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成长农业生产3.比年来,下图中P地区荒漠化成长迅速,荒漠化土地呈点状、线状漫衍,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太过放牧B.太过樵采和太过开垦C.水资源利用不妥D.工矿开辟、住民点和门路建设读我国某地区沙地和草原漫衍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地区草场载畜量工具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年降水量②海拔③荒漠化程度④生齿密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列相符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成长的措施是A.实行划区治理,进步草场载畜量B.减少人工草地,进步自然草地的比重C.大力成长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施轮牧和轮替打草制度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县域草地生产力漫衍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示地区单位面积自然草地载畜量的空间漫衍特点是A.自东向西降低B.自东向西增加C.自北向南降低D.自北向南增加7.形成这种空间漫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泥土B.热量C.水分D.地形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经宝鸡,兰州至酒泉查看,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9.2019年11月4日,我国首个万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生齿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示意我国39°N相近某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1.A2.D3.B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4.C5.D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6.C7.B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域内的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3章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高三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3章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一节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判断正误,认识荒漠化的含义和类型。

(1)荒漠化的本质是指土地退化现象。

(√)(2)荒漠化都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3)荒漠化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无关。

(×)(4)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都是荒漠化的表现。

(√)2.读我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及区域差异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地形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完成关联图,认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②人为原因:(4)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原则与防治措施。

①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②防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二)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基本农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题组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毁坏,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多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万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遇见村落和火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

(引自路遥《平庸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北京海淀一模)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D.农业地区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2019北京海淀一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成长大范畴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毁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议决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举行有效水土保持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戈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腐蚀形成风蚀洼地B.太过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一再导致地表植被毁坏4.(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降低B.泥土有机质增加C.泥土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进步5.(2019北京朝阳一模)国度制定的“十三五”筹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

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2019年已超额完成1 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地区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标题及其自然原因。

(10分)提拔题组搜狐网2019年06月27日消息: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比年来有加剧的趋向,需要加快治理步伐。

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通州摸底)要观察云南省水土流失的漫衍环境,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A.气温漫衍图B.降水漫衍图C.产业漫衍图D.旅游景观漫衍图7.(2019北京通州摸底)单位面积产沙量是丈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

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广东惠州模拟)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回答1~3题:1.在水平距离50~80cm段,风速( )A.最大B.平稳C.下降D.提高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 )A.稳固沙土B.削减风力C.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解析:1.C 2.B 3.D 第1题,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C对,B、D错。

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

第2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

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

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

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

第3题,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故选D项。

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覆盖效果好,A、B、D错。

4.(2014·广东卷,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D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故选D项。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4万公顷,并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29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落实练1.(2014·广东文综)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2017·咸宁期中)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2~3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111.32 2.35 4.31 50.54 54.1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水蚀风蚀冻融盐碱化12.53 83.93 5.24 9.398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3.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2017·吉林调研)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能力提升练(2017·阳泉调研)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B.下蚀C.沟头崩塌D.溯源侵蚀8.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B.B点C.C点D.D点(2016·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积聚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灌溉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夏季风强劲(2016·秦皇岛模拟)“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1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①退牧还耕②积极开发新能源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放牧⑤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13.(2017·西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

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答案』精析1.D[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

]2.C 3.D[第2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 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第3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4.B 5.A[第4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6.(1)c d(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第(3)题,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第(4)题,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①地的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7.D8.B[第7题,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阻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阻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

侧蚀、下蚀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

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防止沟头崩塌,主要是防止溯源侵蚀。

第8题,防护埂可用来拦蓄水流,使得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

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

在B处种树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

]9.B10.C[第9题,图中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主要是因为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积聚;土壤贫瘠,使用化肥与盐碱地比重关系不大;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也是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盐碱化无关。

第10题,C地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大,主要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降水集中,降水多,盐分随季节变化大;夏季风强劲,带来降水多,不是导致盐碱化的原因。

]11.A12.B[第11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

第12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①④错。

]13.(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西北风。

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以高压为中心呈顺时针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且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的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热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