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迷藏》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捉迷藏》一课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的学习内容,
歌曲曲调规整、旋律活泼,富有童趣。

在新课教授时,我从神秘的四个小娃娃来到课堂作为导入,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使课堂有了良好的开端。

因为附点音符的频繁出现,所以我在学唱的时候把重点放到了附点音符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歌唱。

二、案例描述
在导入新课时,我从四个小娃娃来到课堂作为开端,营造神秘气氛,开篇点题引出课题。

通过与娃娃们的问好:“嗨”,带领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发声练习,和学生一起融入课堂,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解决附点音符节奏时,创设学习氛围,我将两条旋律每条弹奏两遍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哪一条更像娃娃们在跳舞。

通过对比聆听,孩子们不仅能准确演唱,还真切体会到附点节奏在歌曲中活泼、跳跃的作用。

经过比较一步步解决并演唱好附点音符,突破难点,为学唱歌词打下基础。

最后的编创环节,我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编创伴奏型为歌曲伴奏,孩子们纷纷举起手,展示自己的创意。

在为乐器铃鼓进行编创的过程中,有两个同学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佳琦同学说拍鼓面作强拍,晃铃铛作弱拍。

另一个同学曦蔚说晃铃铛作强,拍鼓面作弱。

我提议,将两种演奏方
式做比较,找出更为合适好听的一组。

在对比两种演奏方式以后,我找出一个小评委做评价。

很快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为小乐器编创节奏的任务完成了。

最后的表演环节,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我们一起唱着跳着...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案例反思
1.学生在演唱“春天藏在花丛中”时,由于这一句旋律起伏较大,部分孩子演唱的声音没有唱到高位置,这牵扯到歌唱技巧的基础扎实问题。

2.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难点并不难,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