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的时间及VAS 评分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的时间较短,其VAS 评分较低,P <0.05。
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的时间及VAS 评分的对比
(
s x ±)
组别例数溃疡面愈合时间(d)VAS 评分(分)观察组60 3.69±1.570.26±0.05对照组60
6.71±2.04 1.77±0.82t 值9.0914.24P 值
<0.01
<0.01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QOL-74各维度评分的对比
经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QOL-74各维度的评分均较高,P <0.05。
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QOL-74各维度评分的对比(分,
s x ±)
组别例数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6085.26±5.1786.09±6.2484.31±5.9485.64±7.13对照组6072.19±6.68
75.42±6.9174.29±6.1775.28±6.39t 值11.998.889.069.11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具体的发病机制。
该病可长期迁延不愈,患者口腔的病灶处可出现明显的灼痛感,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
研究证实,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可能与患
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缺乏维生素、发生感染及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发现,在该病患者的病情发作时其机体的免疫功能、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B 12的水平均可明显降低。
因此,提高该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为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左旋咪唑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该药可诱导低活性的T 细胞恢复正常的活性。
叶雪丹等[2]的研究发现,左旋咪唑可明显提高免疫力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维生素B 12可参与人体内甲基的转换和叶酸的代谢,提高合成DNA 的能力,从而可加快溃疡面的愈合,控制溃疡的复发。
索南[3]的研究结果显示,用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B 12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其溃疡面愈合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QOL-74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这说明,应用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B 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这一研究结果与马书娜[4]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B 12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其溃疡面愈合的时间,减轻其疼痛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桂兰.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 B 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
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52-153.
[2] 叶雪丹,徐彤彤,陆园园,等.盐酸左旋咪唑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
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6):550-552.
[3] 索南.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B 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J].社
区医学杂志,2017,15(12):39-40.
[4] 马书娜.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B 12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创面愈合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6):69.
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宋海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江苏 连云港 222313)
[摘要]目的:分析用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组(18例)、中等剂量组(18例)和大剂量组(16例)。
用小剂量的利培酮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用中等剂量的利培酮对中等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8周后,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 >0.05。
小剂量组与中等剂量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 >0.05。
大剂量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患者,P <0.05。
结论:用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不过,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明显升高。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剂量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2-0106-03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Song Haiyi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Donghai County Psychiatric Hospital,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anyungang 2223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Donghai County Psychiatric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os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low-dose group(18cases), the middle-dose group(18cases) and the high-dose group(16cases). The low-dose risperidone group was treated, the middle-dose risperidone group was treated, and the high-dose risperidone group was treated.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hree groups was P >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low-dose group and the middle-dose group was P >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the high-do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ow-dose group and the middle-dos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doses of risperidone are equal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However, after treatment with large doses of risperidon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n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eywords]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Adverse reactions; dose
作者简介:宋海英(1978—),女,汉族,江苏省东海县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关于精神卫生科--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性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
利培酮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该药的安全性较高,但用药后患者仍存在一定的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为了分析用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本文对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4周内,这52例患者均未使用过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将这52例患者分为小剂量组(18例)、中等剂量组(18例)和大剂量组(16例)。
小剂量组患者中有男8例,女10例;其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39.45±18.52)岁;其病程为2~3年,平均年龄(2.44±0.56)年。
中等剂量组患者中有男9例,女9例;其年龄为21~60岁,平均年龄(39.88±18.74)岁;其病程为2~3年,平均病程(2.41±0.56)年。
大剂量组患者中有男7例,女11例;其年龄为21~58岁,平均年龄(39.45±18.52)岁;其病程为2~3年,平均病程(2.53±0.49)年。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小剂量的利培酮(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160,规格:1 mg/片)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是:口服,初始的服药剂量为0.5 mg/次,1次/d。
从开始治疗的第2 d起,将服药剂量增加至2.0 mg/次,1次/d,按照该剂量持续进行治疗。
采用中等剂量的利培酮对中等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是:口服,初始的服药剂量为0.5 mg/次,1次/d。
在开始治疗后4 d内,将服药剂量增加至4.0 mg/次,1次/d,按照该剂量持续进行治疗。
采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是:口服,初始的服药剂量为0.5 mg/d。
在开始治疗后6 d内,将服药剂量增加至6.0 mg/次,1次/d,按照该剂量持续进行治疗。
三组患者均以8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8周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依据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评估结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
显效:治疗后,患者PANSS的减分率≥75%。
有效:治疗后,患者PANSS的减分率<75%、≥25%。
无效:治疗后,患者PANSS的减分率<25%。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用药期间,小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
大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
详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分组例数震颤(n)肌强直(n)激越(n)静坐不能(n)头痛(n)便秘(n)总发生率(%)小剂量组1810000111.11
中等剂量组1811000116.67
大剂量组1611111137.5
表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分组例数显效[n(%)]有效[n(%)]无效[n(%)]总有效率(%)
小剂量组1810(55.55)5(27.78)3(16.67)83.33
中等剂量组1812(66.67)4(22.22)2(11.11)88.87
大剂量组1612(75)3(18.75)1(6.25)93.7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易恶化、易复发的特点。
尽早对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疗效及预后。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
这类药物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无法改善其阴性症状,且毒副作用较强[3]。
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利培酮属于5-羟色胺(5-HT)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该药可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且其用药的安全性也较高。
不过,患者在使用该药进行治疗后仍可出现失眠、焦虑、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还可出现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等锥体外系反应。
有研究人员认为,患者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与其使用利培酮的剂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小剂量的利培酮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中等剂量的利培酮对中等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小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
大剂量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高于小剂量组和中等剂量组患者,P<0.05。
可见,采用中、小剂量的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其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采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其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升高。
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5-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P>0.05。
可见,在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增加该药的剂量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方面的效果并
不显著。
因此,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及用药情况将其用药量控制在中、小剂量范围内,以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用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过,用大剂量的利培酮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明显升高。
临床上应首选中、小剂量的利培酮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以保障其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群,张琦.氯氮平联合阿立哌唑、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
者疗效、血清心肌酶谱、IL-13及TNF-α的影响[J].检验医学
与临床,2019,16(19):2844-2847.
[2] 刘学.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
医药指南,2018,16(33):127-128.
[3] 孙晓榆.不同剂量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药浓度与
疗效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4):130-131.
[4] 赵蕊.利培酮口服液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
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127-128.
[5] 邓新艳.小剂量氟哌啶醇和常规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
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80-181.
[6] 姚明仕.评价不同剂量利培酮片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21.
联用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和穴位按压法治疗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骆立虎1,郑少康2,曹正光1
(1.中山市西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1;2.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1)
[摘要]目的:探讨联用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和穴位按压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中山市西区医院及合作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使用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和穴位按压法进行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创口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VAS的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更低,P<0.05。
结论:联用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和穴位按压法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减轻其疼痛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其病情不易复发。
[关键词]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穴位按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2-0108-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ombined xiaozheling injection, 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ion and acupoint pressure on
mixed hemorrhoids
Luo Lihu 1, Zheng Shaokang 2, Cao Zhengguang 1
(1. Zhongshan West Hospital, Zhongshan 528411, Guangdong, China; 2. Zhong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shan
5284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xiaozheling injection, 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ion and acupoint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mixed hemorrhoids.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mixed hemorrhoids who were treated in Zhongshan West Hospital and cooperativ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tudied. The 3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1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1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external stripp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iaozhiling injection, 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ion and acupoint compression. Then, various surgical indicator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of the disea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operation ti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ower VAS sco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xiaozheling injection, 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ion and acupoint pressure treatment of mixed hemorrhoid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peration, reduce the pai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disease is not easy to relapse.
[Key words] Xiaozhiling injection; 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ion; Acupressure; Mixed hemorrhoid. External stripping and internal ligation
混合痔是肛肠科的常见病。
临床上治疗混合痔的方法较多,常通过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
用此术式治疗混合痔主要是通过切除混合痔患者的病灶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该术式使用的“V”形切口不仅会损伤其肛管的皮肤粘膜组织,影响其肛管的舒缩功能,而且其切口较大、出血量多,术后其极易发生肛门狭窄、创口水肿、肛门疼痛等并发症[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痔疮套扎术逐渐被应用于混合痔的治疗中。
有研究表明,在对混合痔患者进行自动痔疮套扎术的基础上,采用消痔灵注射和穴位按压的方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联用消痔灵注射、自动痔疮套扎术和穴位按压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
中山市西区医院及合作医院进行治疗的30例混合痔患者。
这3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 2006 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被确诊为混合痔。
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合并有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直肠息肉、直肠恶性肿瘤或肠道感染性疾病。
2)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的肺、肝、肾等器官的疾病。
3)患者存在凝血障碍。
4)患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5)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6)患者合并有免疫缺陷性疾病。
7)患者存在重度贫血的症状。
将这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
在对照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其年龄为18~79岁,平均年龄为(48.5±12.3)岁;其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2±0.5)年。
在观察组的1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龄为20~80岁,平均年龄为(49.6±12.5)岁;
中山市卫生局,项目编号:2019A020045
作者简介:骆立虎(1972—),男,本科学历,广东中山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肛肠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