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左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
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地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
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 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 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

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 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城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

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 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进腾格里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

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

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

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

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

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

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

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

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
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

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

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

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

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

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

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

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

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
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

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④段连用“爬”、“漫”、“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B.第⑦段写月亮与无垠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

作者借此暗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C.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回等片段,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5.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
6.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

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
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

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2017年《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

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

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
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

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

“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

”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

“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

进士甲科,调荣州推官。

熊本经制梓夔,辟干当公事。

凡攻讨招袭,建南平诸城砦,皆出其画。

本归阙,言其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患司农图籍不肃,选官厘整,昌龄以使夔路入辞,留为寺主簿,遂拜监察御史。

鄜延帅奏所部刘绍能与西羌通,将为患。

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

昌龄因请深戒守臣,毋生事徼赏,以靖边人之心。

使还,赐五品
服。

..
尚书省.建,以为比部员外郎.时官曹更新,统纪未立,昌龄悉力从事,虽抵暮亦程吏不止.具所立纲要,请于朝而行之。

三司故吏狃玩弛,多不便,思有以中之。

擿逻卒纠其宿直遣小吏取衾服事,大臣欲论以私
员外郎,出京西转运副使,召役,帝以职事修饬,释不问。

改吏部
..
为左司员外郎.
送辽使至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诮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使者阳若不服,而心悟其非,卒成礼去。

合祭,论者不一.昌龄曰:“天地之数以礼制迁太常少卿,诏议郊祀
..
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
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

改直秘阁、知梓州,历寿州、河中府、邓、郓、青三州。

徽宗立,召为刑部侍郎,徙户部侍郎。

陕西馈刍粮于边,旧制令内郡转给,为民病。

昌龄建言止输其州,而令量取道里费助边籴,从之。

岁省籴价五百万,公私便之。

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复为户部侍郎,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诏为封傅护送归,官给其葬费。

(选自《宋史•宇文昌龄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B。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C。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D。

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等也
不同,以示尊卑.
B。

省,文中指官署名。

“省"有“禁中”的意思,尚书等官署设于禁中,因而称为“省"。

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 郊祀,文中指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

郊祀典礼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昌龄善于谋划,获得赏识。

字文昌龄在熊本手下做官,很多事务都是他为熊本出谋划策,熊本回京后,提起昌龄的功劳,昌龄得以升官。

B。

宇文昌龄积极进言,关心边地.有将帅上奏说郎下与外族人勾结,事情查明后,字文昌龄请求告诫守将不要无事生非,以保障边地安定, C。

宇文昌龄恪尽职守,遭到报复.他全力工作,勤于政事,请求建立纲纪,得罪一些官员,遭到报复,大臣们为他辩护,皇帝因此不追究。

D。

宇文昌龄不满弊政,体恤百姓。

陕西向边地送粮草的旧规定,给百姓带来痛苦,他针对弊端建议进行改革,被朝廷采纳,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

(2)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经河源军汉村作①
吕温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②墓,耕耘犹就破羌屯③.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④华风亦暗存.
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注】①吕温出使吐蕃,途经旧河源双人居住的村庄时有感而作.河源军为唐高宗时所置.唐军在此屯基戍边,有效地防御了吐蕃的侵扰.肃宗时其地被吐著占领。

②征虏:将军的封号,泛指当年屯田部队的军官。

③破羌屯:此处指唐兵营旧址。

寺伏腊: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行行”两字扣标题中的“经”字,点明路途漫长与旅途的疲惫、厌烦。

B。

一个“忽"字,一个“旧”字,把作者的思绪拉到了从前,感受复杂。

C。

颔联运用了细节描写,“未侵”“犹就”可见河源军汉村民心之所向。

D。

颈联写汉村里的村民修筑城堡作为天险,以保卫汉族的风俗习惯。

E。

本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生动地反映了汉民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情形。

15。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并且要他“,”迫不及待地要嫁到他家去.(2)苏轼的《水调歌头》用反诘语气埋怨月亮故意给人增添忧愁偏偏在人离别时月圆的句子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
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
....
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
...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
;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