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滴灌是现代农业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
术应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输水管道坡度B.营造田园景观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病虫害
【2】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A.葡萄B.玉米C.小麦D.高粱
【3】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水资源不足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D.经济成本较高
2.圣马太岛位于白令海中北部海域,面积为332平方千米,夏季岛上多雾,岛上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和厚厚的地衣,几乎没有植食性动物。

二战期间,美国海岸警卫队在该岛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导航站。

为保证驻岛人员基本的食品供应,1944年引进并放养29只驯鹿,以应付紧急状况时食物供应。

二战后,驻岛人员陆续撤离,20世纪80年代,该无线电导航站被彻底废弃。

图2示意圣马太岛的位置及六次该岛驯鹿数量变化统计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美国废弃圣马太岛无线电导航站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环境恶劣B.跨洋航班减少
C.飞行成本增加D.导航技术进步
【2】甲地夏季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3】1963年以后,圣马太岛上驯鹿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阴冷潮湿B.淡水资源不足
C.人类过度捕杀D.生态过度超载
3.大气中CO
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息息相关,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
2
的时空变化,同时,林冠层(见图1)
的CO
2时空变化又影响着植物的光合生产力。

图2为我国某山谷地林区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
2
平均浓度的日变
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林区7月CO
2
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A.气压B.风速C.光热D.湿度
【2】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
2
浓度最高的是()
A.林冠层上方B.林冠层
C.林干层D.近地面层
【3】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
2
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B.山谷风向转变
C.日照时间变短D.地面辐射增强
4.“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
家万户提供便利。

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2】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二、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橙,是一种柑果,喜温,不耐寒,生长土壤PH值在5.5-7.0之间为好。

褚橙是云南哀牢山东北部的一种特产冰糖脐橙,其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橙黄,含有大量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

褚橙喜温,不耐寒,每年10月底-11月底是繁忙的褚橙采摘季节。

新平县嘎洒镇位于元江上游嘎洒江沿岸,原来这里处处是荒山,泥石流频发,后来这里把山地承包出去,种植果树,逐渐发展为橙园。

嘎洒镇地形以河谷与山地为主,褚橙主要种植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滩地上,收获后一部分直接销往市场,其余搬运到山腰存放。

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出甜酸比合适的橙子品种—褚橙,同时,新平县嘎洒镇政府鼓励非橙农户与橙农合作发展褚橙产业。

下图是云南省新平县等高线地形
图。

(1)说明新平县嘎洒镇有利于褚橙生长的气温条件。

(2)分析嘎洒镇橙农将部分褚橙存放在山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新平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新平县嘎洒镇褚橙种植经验对邻近乡镇经济发展值得借鉴之处。

问题②:请你为新平县嘎洒镇褚橙种植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

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3.冰川乙高山雪峰为依托,晶莹剔透,不仅是冰冻圈重要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内在的组成部分,也
是高山带最美丽和迷人的地质景观和最雅致的吸引物之一。

冰川以其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形态各异的冰川地貌、舒适宜人的避暑特性,以及滑雪、攀冰、徒步、探险等诸多种体验旅游功能,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下图为
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指出图示地区冰川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及其开发的不利条件。

4.2016年6月23日下午4时左右,江苏省盐城市多地遭遇龙卷风和冰雹袭击,瞬时中心风力达到12级,成排树
木被拦腰折断,建筑物被刮倒不计其数,村民被废墟掩埋,截至到6月24日上午已有98人遇难,800多人受伤。

下图为龙卷风示意图。

分析盐城市此次龙卷风破坏性较大的主要原因。

5.城市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漏设施,其高度低于周围路面,也称低势绿地。

下图为城市下凹式绿地示意图。

说明城市下凹式绿地的功能和环境效益。

河南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滴灌是现代农业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

图1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输水管道坡度B.营造田园景观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减轻病虫害
【答案】C
【解析】有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用滴灌,答案选B项。

【2】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A.葡萄B.玉米C.小麦D.高粱
【答案】A
【解析】有图示可知,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体直接作用到根部,并加以控制,玉米、小麦、高粱植株多,且分布密集,而葡萄的植株距离较远,因此在利用滴灌时更为方便,答案选A项。

【3】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水资源不足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D.经济成本较高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是发展滴灌的原因,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农业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对外联系在逐渐加强,但由于滴管技术的成本较高,而当地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成为了限制滴灌技术发展的因素,答案选
D项。

【考点】农业技术的发展。

【知识拓展】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
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
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

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

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优点:节水、节肥、省工。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
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

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

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控制温度和湿度。

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水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

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

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更佳。

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水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最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

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农药的用量。

保持土壤结构。

在传统沟畦灌较大灌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严重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

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改善品质、增产增效。

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改善产品的品质。

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大大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农药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根本原因。

2.圣马太岛位于白令海中北部海域,面积为332平方千米,夏季岛上多雾,岛上覆盖着茂密的灌木丛和厚厚的地衣,几乎没有植食性动物。

二战期间,美国海岸警卫队在该岛建立了一个无线电导航站。

为保证驻岛人员基本的食品供应,1944年引进并放养29只驯鹿,以应付紧急状况时食物供应。

二战后,驻岛人员陆续撤离,20世纪80年代,该无线电导航站被彻底废弃。

图2示意圣马太岛的位置及六次该岛驯鹿数量变化统计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80年代美国废弃圣马太岛无线电导航站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环境恶劣B.跨洋航班减少
C.飞行成本增加D.导航技术进步
【答案】D
【解析】20世纪8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产生,导航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圣马太岛无线电导航站市区用武之地,故答案选D项。

该地的气候恶劣对无线电导航影响不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飞行成本应该逐渐减小。

故该题选D项。

【2】甲地夏季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地位于60°N附近,夏季气压风带北移,该地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主要为西南风,答案选B 项。

【3】1963年以后,圣马太岛上驯鹿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阴冷潮湿B.淡水资源不足
C.人类过度捕杀D.生态过度超载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和材料可知,该地刚一开始,没有植食性动物,驯鹿到达这里之后,由于在此地没有天敌,且驯鹿也有足够的食物,因此得以大量繁殖,但随着驯鹿数量的急剧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在逐渐增大,当超过环境的承载力时,生态环境恶化,驯鹿的生存环境恶化,导致食物短缺,大量因饥饿而死。

这时驯鹿的数量又会逐渐减少,答案选D项。

【考点】区域环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名师】该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驯鹿得以迅速繁殖,但驯鹿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环境又因超载而遭到破坏,驯鹿最终因食物短缺,饥饿而死。

3.大气中CO
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息息相关,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
2
的时空变化,同时,林冠层(见图1)
的CO
2时空变化又影响着植物的光合生产力。

图2为我国某山谷地林区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
2
平均浓度的日变
化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林区7月CO
2
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A.气压B.风速C.光热D.湿度
【答案】C
【解析】有图4可知,7月CO2浓度的变化规律:晚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呼出CO2,因此晚上的浓度高,白天植物借助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氧气,CO2的浓度降低,因此CO2共度的日变化主要和光热有关,答案选C项。

【2】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
2
浓度最高的是()
A.林冠层上方B.林冠层
C.林干层D.近地面层
【答案】B
【解析】O2的浓度主要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在林区,太阳光在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逐渐减少,林冠区绿色枝叶最多,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区域,放出的氧气也最多,O2的浓度也最大,故答案选B项。

【3】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
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
2
A.太阳辐射减弱B.山谷风向转变
C.日照时间变短D.地面辐射增强
【答案】B
【解析】
【考点】植物的环境效益。

【名师】该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影响,图4中的曲线表示一昼夜内
山谷地林区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之所以出现这种曲线,是因为山谷地林区内的植被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要大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此曲线在白天时间段内逐渐下降;而在黑暗的情况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照样进行,因此在晚上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逐渐上升。

4.“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

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
家万户提供便利。

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答案】A
【解析】有材料可知,改的棒棒工主要是为人们“爬坡上坎”搬运货物的,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坡坎众多,为人们的
日常货运增加了困难,因此答案选A项。

【2】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棒棒工”的从业人员的年龄由青壮年逐渐转为老年人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对棒棒工的需求减少,因此青壮年多就业与其他行业,而在农村地区,交通现状变化较少,多是老年人在从事该行业,答案选D项。

【考点】人口问题。

二、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橙,是一种柑果,喜温,不耐寒,生长土壤PH值在5.5-7.0之间为好。

褚橙是云南哀牢山东北部的一
种特产冰糖脐橙,其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橙黄,含有大量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

褚橙喜温,不耐寒,每
年10月底-11月底是繁忙的褚橙采摘季节。

新平县嘎洒镇位于元江上游嘎洒江沿岸,原来这里处处是荒山,泥石
流频发,后来这里把山地承包出去,种植果树,逐渐发展为橙园。

嘎洒镇地形以河谷与山地为主,褚橙主要种植
在河谷地势较高的滩地上,收获后一部分直接销往市场,其余搬运到山腰存放。

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出甜酸比
合适的橙子品种—褚橙,同时,新平县嘎洒镇政府鼓励非橙农户与橙农合作发展褚橙产业。

下图是云南省新平县等
高线地形图。

(1)说明新平县嘎洒镇有利于褚橙生长的气温条件。

(2)分析嘎洒镇橙农将部分褚橙存放在山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新平县嘎洒镇发展褚橙产业的有利条件。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新平县嘎洒镇褚橙种植经验对邻近乡镇经济发展值得借鉴之处。

问题②:请你为新平县嘎洒镇褚橙种植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全年获得热量较多;地处河谷,河谷地形不易散热,气温较高;夏季该
地处于西南风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冬季北部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2)山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褚橙水分蒸发少;山腰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秋季山
腰风速较小,气温较低,温和凉爽,利于褚橙储存水分;位于河流沿岸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3)该镇地处河谷,沿河交通便利;靠近滩涂褚橙果园,果园规模大;距离县城和昆明较近,客源市场广阔;各
级政府大力支持,政策优惠。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积极学习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政府大力支持,出台
惠农保障政策等。

问题②:加大褚橙种植与生产科研投入,确保褚橙的品牌优势;推进褚橙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橙园经济发展,拓展教育、科研、旅游、文化等市场。

【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气温因素考虑,由材料可知褚橙“喜温,不耐寒”因此该地
的气温条件应该是气温较高,适合褚橙生长,因此应该围绕该地形成气温较高的条件来分析,影响气温低因素有纬度、海拔、地形等。

从纬度来讲,该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全年获得热量较多;从地势条件来讲该地地处河谷,河谷地形不易散热,气温较高;从地形条件来讲,该地夏季该地处于西南风山地背风坡,气温较高;冬季北部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2)该题主要考查水果的保存,水果要想保持新鲜首先要保持水分布流失,另外作为储存地,要能够及时向市场
输送,因此要求交通要便利,该地的半山腰势较高,气温较低,褚橙水分蒸发少;山腰植被覆盖度高,空气湿度大,利于褚橙水分保持;秋季山腰风速较小,气温较低,温和凉爽,利于褚橙储存水分;位于河流沿岸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3)该题主要考查产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褚橙的生长条件、交通、市场、政策等条件来分析,该地该镇地处河谷,沿河交通便利;靠近滩涂褚橙果园,果园规模大;距离县城和昆明较近,客源市场广阔;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政策优惠。

(4)褚橙种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通过积极学习农业技术,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在政
府大力支持,出台惠农保障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等,这都是值的借鉴的成功经验。

针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从加大技术投入、打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回答。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水果的保鲜、区域产业发展条件。

【名师】本题以褚橙的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1)表面在考察凝噎区位,是在考察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以从纬度、地形、海拔等方面来分析(2)水果的储存地一是要能保鲜,水分不流失,二是要交通便利,产
品能及时输送到市场上。

(3)区域产业的发展要从原料、市场、交通、政策等条件来分许,(4)区域农业持续
发展的对策,可从加大技术投入、打造品牌、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回答。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
17天。

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
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

(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图中山脉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西风向东深入,导致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
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数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浑浊度较高。

原因:图中甲地所示河流均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1月份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径流侵
蚀作用强;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

(3)乙地区有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饮水水源充足);靠近河、湖地带,植被生长良好(食物来源丰富);距离人口稠密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优越)。

【解析】(1)由图示可知,该地西北部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从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的西北部,北邻地中海,冬季盛行西风影响该区域,由于山脉的阻挡,西风带来的海洋气流不能向东深入,在北部,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数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垂直落差较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明显。

(2)有材料可知“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水体中的悬浮物越多,浑浊度越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1月,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冲
刷力度大,携带能力强,再加上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河流的浑浊度较高。

(3)生物的物种较多,说明该地的生态环境较好,能够为生物提供生长(生存)条件,有图示可知该地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良好,能够提供多种食物,再加上该地人类活动较少,干扰少。

【考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水文特征、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名师】本题以某科考队考察路线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该区域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总结)地形对气候影响:
1)地势高低
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

2)地形起伏
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流动运行的障碍,它可以阻滞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来的暖空气又可使气流的水份大大损耗,在山脉两侧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例如中国的秦岭。

3)地形分布
地形分布会改变某地的气温分布,也会使某种气候只局限分布于某一狭窄的区域。

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
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
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4)地形类型
在同一纬度的地区,由于地形类型的不同,使得影响气候的因子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例如那曲冬季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而温度特别低,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京市则温度较高,说明地形类型的差异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山坡方向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

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各要素发生显著影响,而且对气候也就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我国的长白山就呈现出这
种明显的现象。

3.冰川乙高山雪峰为依托,晶莹剔透,不仅是冰冻圈重要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和生态系统内在的组成部分,也是高山带最美丽和迷人的地质景观和最雅致的吸引物之一。

冰川以其独特的山地自然景观、形态各异的冰川地貌、舒适宜人的避暑特性,以及滑雪、攀冰、徒步、探险等诸多种体验旅游功能,成为人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下图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