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租船》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租船》教学案例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除法》中的《租船》,主要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学习目标
(1)学科性目标
①能读懂情景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②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于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

(2)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
①学习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

3.学习过程
(1)前测引入,明确方向
①前测引入
填一填:竖式计算:
汇报结果。

小结:16根小棒,每5根摆成一个五边形,可以摆3个,还剩1根。

余数小于除数,商的单位是求的个数,而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竖式计算时,选择乘法口诀,判断商几。

②揭示课题: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通过单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前面已经学习了一些余数除法的在生活问题中的应用,余数除法在生活中还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怎样运用?我们一起来探究。

【评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在余数除法的应用上继续学习,利用余数除法解决新的问题做好铺垫。

(2)运用四学,探究新知
探究1:“进1”法
(出示情景图)
问题一: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总人数有22人。

生2:一条船限乘4人。

师:一条船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生3:一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可以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不能超过4人。

小结:梳理清楚有用信息和读懂关键词语,有效帮助解决相关问题。

问题二:
我们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①首学,展开思维
②互学,外化思维
要求:先分享图,再分享其他方法,最后结合前面的分享内容分享算式。

③群学,深化思维
生1:我用画图表示,先画出22个圆圈,4个圈一次,圈5
次,还多两个。

就是圈5次就需要5条船,剩下两个还需要1
条船,一共更需要6条船。

生2:还可以这样思考,1条船:4人;2条船:8人;3条船:12
人;4条船:16人;5条船:20人;还剩2人,一共需要6条船。

生3:余下的2人还需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条船。

生4:我用算式解决的:22÷4=5(条)……2(人),5+1=6(条)。

22表示总人数有22人,4表示每4人坐1条船,5表示需要5条船,2表示还剩剩下2人,后面的1表示2人需要乘坐1条船,一共需要6条船。

④共学,提升思维
A.课件展示图示,直接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进1”法。

B.梳理文字,用表格展示。

船数/条 1 2 3 4 5 6
人数/人 4 8 12 16 20 22
C.展示算式。

师:解决问题时,我们借助画图、列表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最后用
简洁的算式来呈现计算的结果。

D.巩固练习。

至少需要几张桌子?画一画,算一算。

小结: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租车、装物品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评析】以生为本,借助学生已有的画图、列表等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通过交流与对话,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共学时再现集中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从文字到表格,最后到算式的简洁性,展现建模的过程。

探究2:“去尾”法
出示情景图:
①首学,展开思维
学生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算式等方式解决问题。

④共学,提升思维
生1:可以画图表示。

一个大圆圈表示9元,3个大圆圈就是27元,还剩下3元,不能租1小时,最多只能租3小时。

生2:可以想三九二十七,30-27=3(元),还剩3元。

3元不够划1小时,所以30元最多可以划3小时。

生3:可以列表,1小时9元,2小时18元,3小时27元,还剩3元不够租1小时,所以只能租3小时。

生4:用除法算式:30÷9=3(时)……3(元),最多可以划3小时。

师:在解决选择最优运用除法解决租金等实际问题时,常常有余数,这时需
要“去尾”,余数可以忽略不计,商就是所求结果。

小结:在实际问题中,不够买一次,或者不够装一次的都需要去掉后面不足一次的,这种方法叫做去尾法。

与前面的“进1”法思考相反-*。

练习:-3.10
学生独立完成。

【评析】以生为本,借助学生已有的画图、列表等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通过交流与对话,感受到方法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思维;并用算式帮助学生建立“去尾”法的模型,最后完成先关练习帮助学生固化模型。

探究3:对比“进1”法和“去尾”法
生1:乘船问题是不够4人还需要1条船,就需要商+1,而划船钱不够就不能租1小时,所以就把余数去掉,商不需要增加1。

生2:具体的情况具体选择用“进1”法和“去尾”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至少和最多来判断,“至少”就是最少,需要用“进1”法,“最多”需要用“去尾”法。

小结:A.运用除法解决租车、租船、装物品等实际问题时,计算后常有余数,
限乘4人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至少30÷9
3时3元答: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这时需要采用“进1”法的结果,即用商加1得到结果。

B.运用除法解决租金等实际问题时,常常有余数,这时需要“去尾”,余数可以忽略不计,商就是所求结果。

【评析】对比学习,比较“进1”法和“去尾”法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对两种模型对比,形成有意义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掌握模型并运用模型,培养学生模型思想。

(3)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①竖式计算
②解决问题
【评析】练习是帮助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第一题,强化学生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第二题,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的“进1”法和“去尾”法进行运用。

(4)后测评价,总结反思
①解决问题
③我的收获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评析】及时检测学习效果,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整合
课(承接型练习)找到练习的承接点、训练点、变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